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西林吧【视频】- 窦唯找他录音,崔健为他弹唱,这位74岁的乐坛教父用一生演绎“真正的摇滚”! 故事-最好的未来音乐工作室

2014-08-25 全部文章 335
【视频】| 窦唯找他录音,崔健为他弹唱,这位74岁的乐坛教父用一生演绎“真正的摇滚”! 故事-最好的未来音乐工作室失歌症
前阵子,一段来自央视《经典咏流传》的视频在网上疯传,震撼了无数人。
视频主角是一位74岁高龄的老人,他身穿银灰色西装,一把吉他背在身后,犹如仗剑行走江湖的大侠。他用一把吉他与800多年前的辛弃疾一起豪放对唱,饱含热泪吟唱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一开嗓欺你欺上瘾,所有观众都震住了。

虽然身材削瘦,白发稀落,但他脊梁挺拔,眼神坚定,头颅高昂,隐隐透出一股淡然的霸气。他亲自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谱曲编曲,这是第一次登上舞台亮相。

一位是千古流芳的豪迈诗人,另一位是神秘隐忍的老翁井川ゆい,这首歌究竟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前奏一响,失真吉他划破空气,炸裂的鼓点瞬间点燃热血,连评委都震惊地捂住嘴巴。

他的声音高亢中带着沙哑,极具穿透力阴庙,犹如一头盘踞在草原的苍老雄狮,发出低沉的怒吼。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他抱着吉他畅快淋漓地扫弦,一边跟着节奏摇晃身体,沉醉不已。历尽沧桑的声音里充满故事,寥寥几句营造出诗词中的画面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词的点睛之处,歌曲也推向高潮,老人挥舞手臂,直指苍天,满腔热血激情迸发!

一曲唱罢,他还吟诵起诗人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声音沙哑,皱纹颤抖,拳头紧握,这不是朗诵,更像是发自肺腑的呐喊。呐喊出几十年的颠沛流离,和对这片土地的深切热爱。
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鬓发斑白的74岁老人,一边放声吟诵诗歌,一边哽咽恸哭?

这位年迈而热血的老人,究竟是什么来头?发生过什么故事?
也许提起他的名字,许多人并不熟悉,但提起他创作的歌曲《一剪梅》《迟到》《阿里巴巴》,毫无疑问象征着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他就是台湾流行乐坛教父——陈彼得。

他这一生冯颖琪,反抗绵软无力的情歌,反抗浅薄的创作,反抗霸道的侵权……纵然一生起起落落,但始终未曾折杀他满腔的摇滚心气和对音乐的执着。
这一次,这个霸气的老头儿真正让我们见识到什么是音乐的风骨。
在广州市郊僻静处的一栋居民楼里,陈彼得租下12平米的门面,开了一家名叫77G的餐馆。餐馆里卖台式快餐和奶茶,也卖成都担担面。他亲自采购、亲自掌勺、亲自招待客人,每天系着围裙忙得不亦乐乎。

周围的居民只认他是餐馆老板,路过时会打趣,“什么时候再做哨子面啊?” 陈彼得乐呵呵附和着。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一身油烟味儿、貌不惊人的老头儿蒋霆凯,竟然是台湾乐坛教父级别的人物。
他创作金曲无数,曾经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西林吧你到我身边带着微笑的《迟到》、 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的《阿里巴巴》。
他是台湾流行音乐第一推手,一手捧红费玉清、凤飞飞、高胜美、杨钰莹,称霸70、80年代的台湾乐坛。无论你是无名小卒,还是歌厅驻唱,只要唱一首他写的歌,第二天准能红遍大江南北。

但是,他在名气极盛时选择归隐蚂蚁的袭击,在北京给窦唯、何勇等内地第一批摇滚人录音,在广州开餐馆乐得逍遥……这30年来,陈彼得的坎坷经历足以书写一部传记。
1947年,陈彼得出生于成都。他的父亲是广东潮汕人,母亲是成都人。3岁时的他尚还懵懂,便随父母举家迁到台湾。从此故乡隔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只剩稀薄的记忆。

大学时期,怀着对音乐的狂热,他开始到各大歌舞厅驻唱。他还自制一把电吉他,和陶大伟(陶喆的父亲)组建乐队,成为台湾最早一批流行歌手。
他不爱唱当时台湾流行的音乐,而是沉迷于披头士、猫王等摇滚歌曲,抱着吉他反反复复练习。
他十分反感当时大行其道的情歌,在邓丽君当道的年代,他发誓要改变台湾歌坛软绵无力的现状。

随后,他一气呵成地创作出许多经典,奠定了台湾音乐教父的地位。
他为费玉清写下《一剪梅》《几度夕阳红》,费玉清立刻大红大紫,人人尊称“小哥”;他为刘文正写下《迟到》《一段情》,原本不温不火的刘文正马上声名远扬;他为杨钰莹写下《等你一万年》,为陈明写下《灯火阑珊处》,助力两人的歌唱事业达到巅峰。还有凤飞飞、高胜美、欧阳菲菲等歌手,都因为唱过他创作的歌曲而走红或者愈发大红大紫。

自此人们戏称陈彼得为“救火员”,那些不红的歌星,只要唱一首他写的歌,百分之百会火遍大江南北。陈彼得创作的先锋性在于,他第一次引进西方流行乐,融合了R&B、摇滚、迪斯科舞曲等时髦的元素,引领全国两岸流行乐的风潮。
“创作《阿里巴巴》的时候,台湾流行《小城故事》这类歌曲,本间贵史虽然好听独静加,但没有朝气和活力董海涛。当时,我想走出这种情歌模式,所以选择了迪斯科舞曲。”

最后的结果是,“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这首动感十足的歌曲在80年代的大街小巷肆意流传,妇孺皆知。
之后陈彼得选择回到大陆定居,抛开过去“台湾流行乐教父”的辉煌,开始过上半归隐的生活。
他搬到北京三元桥附近,开了一间名叫“喜鹊棚”的录音棚,为当时热爱摇滚的年轻人提供帮助。

当时窦唯、何勇、谢天笑、鲍家街43号等知名乐队都曾经在他的录音棚里录歌,这里成为中国摇滚乐的根据地之一。看着这些长发飘飘、瘦骨嶙峋的年轻人,陈老心疼不已黄克功。他知道这些孩子们都穷,没钱填饱肚子。
他在录音室里开辟出一个小酒吧,亲自下厨给摇滚歌手们做饭吃。“窦唯总夸我做得好!”提起这段时光,陈老像父亲提起自己争气的儿子一样自豪。

当然,在中国第一代摇滚人眼里,陈老更是值得敬重的前辈。陈老过生日时,崔健、梁和平为他忙前忙后张罗生日宴毛玉萍,足以见陈老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陈彼得这一生,辗转于海峡两岸,经历过众星捧月的辉煌,也经历过被抛弃被封杀的低谷。但即便是皱纹丛生、满头白发,他的脊梁始终挺拔,因为他始终没放弃对音乐的一腔热爱,也没放下肩膀上的重任。他想让后辈们看看,什么是真正的音乐,什么是真正音乐人的风骨!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