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莉怎么死的【视频】- 法国杜尚奖又来中国,但这次把历届最佳作品都搬来了! 凤凰艺术-凤凰艺术
【视频】| 法国杜尚奖又来中国,但这次把历届最佳作品都搬来了! 凤凰艺术-凤凰艺术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
近日,“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的开幕仪式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作为“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活动,本次展览主题以“融”字概括,既强调了东西方的二元对立,又有当下多元化的趋势表达机甲世纪 。展览还凸显了文化交锋的主题,更传递出一种理念:艺术可以在世界各大洲之间游走和流动。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凤凰艺术视频
杜尚奖(Prix Marcel Duchamp)于2000年在当代艺术收藏家以及法国国际当代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ADIAF)的倡议下创立,是为年轻艺术家而设的当代艺术最高奖项。
作为一个由近400位以推广当代艺术创作为己任的收藏家主导的艺术奖项,杜尚奖在致力于推广法国当代艺术的同时已成为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家级奖项之一。掌握市场的收藏家们结合艺术与市场的角度来推广艺术作品,并将好的艺术作品推广到更广阔的公众领域,让新一代的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产生更多的可能性。
▲“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开幕式现场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主持开幕式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杨冬江致辞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Robert Lacombe)致辞
▲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秘书长卡罗琳·克拉布(Caroline Crabbe)致辞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袁驷致辞
▲主办方与艺术家、嘉宾合影
作为“中法文化之春”的重要活动,本次展览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会联合会共同主办。开幕式上,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罗文哲(Robert Lacombe)表示,杜尚奖不仅致力于推广法国当代艺术,也善于发掘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家。本次展览就有来自黎巴嫩、阿根廷、中国等诸多国家的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体现出当下艺术创作的多元化趋势。
▲“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入口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前任馆长阿尔弗雷德·帕克芒(AlfredPacquement),同时也是2017年“高压—杜尚奖·法国当代艺术现场”展策展人,在谈到杜尚奖时曾提到:
“马塞尔·杜尚奖的目的并不是要奖励马塞尔·杜尚的艺术继承人。获奖的艺术家是他们这一代人里最杰出者,他们当中的一些人也许更受达达主义运动、音乐、好莱坞电影的影响。马塞尔·杜尚是一个logo,一个象征。在某种程度上,杜尚孕育了一种自由的空气。他将艺术之门向各个领域敞开,为艺术发明了一种新的定义。”
今年,“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则更突出在这个数字时代,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二元对立,反而是种微弱的、相对的差距。艺术时时刻刻都在面对多样的眼光,艺术家们通过生活中的细腻感知,运用现代化的视觉语言呈现他们的艺术作品,供人们感受和考量桂平人才网。
▲策展人杰罗姆·桑斯(Jér?me Sans)在开幕式上致辞
那么,关于这场展览,我们如何真切的了解到展览主题“融”的含义?又将如何体会杜尚奖艺术家们对于世界的思考?为此,“凤凰艺术”专访策展人杰罗姆·桑斯(Jér?me Sans),试图找到更多有趣的观点。
对话 “凤凰艺术”
凤凰艺术 X 杰罗姆·桑斯
(为了方便阅读,凤凰艺术=Q郭茂宸,杰罗姆·桑斯 = A)
▲“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策展人一杰罗姆·桑斯
Q:介绍一下本次策展主题“融”?
A:这个展览表达的是表面意思是距离,国家之间的距离。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因为现在处于一个数码的电子时代,所有的思想、所有东西的传播都变的更加快,不管是想法还是图像的传播,都变的更为快捷。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一起工作,一起重建一些东西时,这些东西也会有更快的传播。而此时所说得东方和西方,中国和法国之间的这种差距反而在缩小,反而是一种距离的缩短和融合。
中法之间的艺术家现在的交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频繁,中法艺术上的交流也更加广泛。由于当代艺术的介质很多样,这一届展览上可以看到,有视频、有图像、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说明当代艺术没有任何的限制。主题不是在表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反而是说不同国家之间的融合和距离上的接近。
这一次展览带来了10个不同艺术家的作品,而且10个艺术家来自世界不同的地方,比如说罗马尼亚、黎巴嫩、非洲还有比如说拉丁美洲。然后他们说着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但是在法国同一个地区展出这种文化的多样性,这就是今天法国的活力和文化的包容性。
Q:本次展出的10件杜尚奖提名作品都是很优秀的作品,能否就其中某几个作品聊聊,它们是如何体现“融”这个主题的?
A:这次展览中有一个中国的艺术家叫王度,他是第一代到法国的中国艺术家。他的出现郝明莉怎么死的,非常特殊,把法国的艺术界从一种国家性的讨论上升到国际性全球化的讨论。
▲ 王度的装置作品《内科》
▲ 艺术家王度向嘉宾介绍他的装置作品《内科》
此外,刚才你看到的米尔西亚·坎托尔的作品《双彩虹》,也是艺术家用不同的创作方法、创作理论来表现想表达的东西,那么这一次的双向彩虹要表达的就是一种发展和融合。
▲米尔西亚·坎托尔的作品《双彩虹》
他用不同颜色的电子指纹创作,放在了入口的地方,是想表达希望,一种和平的图像。当今的世界因为有不同,然后有区别叶世荣打鼓,所以引起了世界上的冲突东宫弃妃,我们想表达的是对和平的希冀。而这种区别,并不会会引起冲突,反而更能拉近距离。
▲米尔西亚·坎托尔在他的作品《双彩虹》前合影
▲米尔西亚·坎托尔的《双彩虹》制作过程
米尔西亚·坎托尔的这批作品是艺术家自己用手指印按出来的(象征距离隔阂的铁丝网),他用自己这样的行为来表示和其他人的对话,以及与其他人的交融,融入他人的思想,然后我们的背景颜色(彩虹)要表现出就是一种和谐的理想。
部分展出作品
本次展览以多个个展的形式,将10位艺术家的作品分别位于其专属的“环境”之中。展厅有时候完全是艺术家自己想象出来的,这是他们的创作和空间的延伸,那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凝聚了他们艺术探索的成果。这些艺术家们掌控了世界,在其中投射出着他们批判性、颠覆性并且是乌托邦的精神。
▲ 策展人杰罗姆·桑斯在拉蒂法·埃沙克赫《Tkaf》作品前
王度的创作包括富有趣味性的巨大雕塑和装置,以批判的目光看待媒体系统和消费社会。他的雕塑由各式各样拾来的或特别制作的物件构成,探索了操纵现代媒体系统的可能性。王度认为,媒体源源不断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流将我们的日常生活塑造成了“后现实”:一种混合了真实的世界和媒体制造的世界。他采用隐喻式的医学术语来反应当代世界,如《内科》就改变了猫和老鼠的权力关系。
▲ 王度的装置作品《内科》
▲ 王度的装置作品《泌尿科》
米尔西亚·坎托尔的作品也体现出对普世和谐的追求,她的作品激进且微妙,将神秘主义、伦理学和美学交织在一起,其灵感来源于不同的知识领域、传统习俗和社会文化。艺术家对形式的探索表现为一系列象征符号,并对其进行新的阐释以此建立自己的体系。如《双彩虹》总裁的新娘,带刺的铁丝和艺术家的指纹勾勒出一道(象征和平的)彩虹。
▲米尔西亚·坎托尔的《双彩虹》
艺术家卡德尔·阿提亚大量采用转移和回收的方法来揭示社会中的问题,通过装置、视频、文字和摄影构建起丰富多样的系列作品。他从人类学的视角研究边缘性、无根性和他者性,在无尽的往复中,引领我们踏上一段连接私密与普世的旅程。李冠廷他的《环理论》就是参考了宇宙环理论而创作出的大型雕塑装置。
▲德尔·阿提亚的《环理论》
达维徳·巴律拉是一位拥有多重身份的艺术家(造型艺术家、制作人、音乐家、作曲家),他通过视觉、造型、音响和电子装置将各种艺术类别融为一体。他的作品以实验的形式呈现,保留了许多偶然性因素,隐喻了一个诗意的世界。如《被烧焦的绘画(中间被烧焦)》,一部分由烧焦的木头碎块拼接而成,另一部分则体现了用焚烧过的木头在布面上摩擦产生的痕迹。
▲达维徳·巴律拉《给无线网络着色》
▲达维徳·巴律拉《被埋葬的绘画》
▲达维徳·巴律拉《被烧焦的绘画》
尼尔·贝卢法以融合视频、雕塑和绘画的装置作品著称。他以无序的碎片化方式表现了对历史的书写和当下权力的再现。他的作品营造出一些看似没有逻辑的氛围,剖析流行文化的符号薜仁贵传奇,动摇了这个由图像构成的世界。透过他的批判眼光大黑摩季,展览中那些“低科技”“手工制作”的作品完成了策略和语境的转换。
▲ 尼尔·贝卢法《可持续的手指》
▲尼尔·贝卢法《2010-A》
▲尼尔·贝卢法《身体 身体》
拉蒂法·埃沙克赫是一位出生于摩洛哥的法国艺术家。她的作品坚定而精巧,通过质疑历史的概念和进程,探索政治与社会文化现实之间的联系。拉蒂法·埃沙克赫善于创作装置或进行空间布局,并将个人的、文化的、历史的和社会的东西与空间融合在一起。她的作品《Tkaf》是一个由砖块和血色颜料组成的装置,重现了艺术家对一次摩洛哥之旅的记忆。
▲拉蒂法·埃沙克赫《Tkaf》局部
▲拉蒂法·埃沙克赫《Tkaf》
莱安德罗·埃利希建筑般的作品采用了镜像、双重背景和错视效果来改变对现实的感知,创造出非同寻常的空间。这位阿根廷艺术家通过转换城市环境中的平凡元素来吸引路过者,从而影响公众的潜意识。《精神分析学家的办公室》细致入微地再现了精神分析学家的办公环境苏诗诗,身处这个虚幻的装置就好像进入了另一“时空”,参观者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
▲ 莱安德罗·埃利希《精神分析学家的办公室》
洛朗·格拉索作品的核心主题同样是现实与虚构、梦境与幻念之间的界限。他的创作结合了大量叙事手法、幻象和时间错位,用来质疑我们与历史、疑虑和不确定性之间的关系。
《无题》呈现了一只霓虹灯眼睛,幽灵般的蓝色光晕弥漫在房间中。这个图案贯穿于格拉索的创作中,因为他对”看“这个行为非常感兴趣。在过去的视觉理论中,眼睛被看作是光的来源,与其说这只唯一的、无所不知的眼睛占据了这个空间,不如说它照亮了整个空间。
▲洛朗·格拉索《无题》
▲洛朗·格拉索的青铜雕塑《无题》与霓虹灯眼睛《无题》
▲洛朗·格拉索《对过去的研究》
▲ 观者在研究洛朗·格拉索《对过去的研究》
黎巴嫩艺术家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和哈利尔·乔雷吉二人的创作游走于纪实和虚构之间。两位艺术家以一种实验性手法潘一中,对以战争为标志的时代现象进行了改变和重塑,通过表现战争和社会动荡而营造出一种诗意化的废墟。如影像《记住这光芒》,在大海深处出现了被战争淹没的城市、军用车辆和其他奇怪的废墟。这部影像邀请参观者探索不同寻常的知觉领域。
▲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和哈利尔·乔雷吉《记住这光芒》
《弥撒圈》是一件贝鲁特城市的巨幅航拍摄影作品,这件作品由3000块碎片组成,观者可以从中取下一块。每块碎片背面都写着“贝鲁特不存在”(Beirut does not exist)。城市的影像逐渐消失,在一面巨大的镜面背景上留下许多空白,反射除观者本身女红巨人。照片因其记忆、碎片化和分散的功能而被带走,然而尽管这是一件碎片化的作品,它依旧将重建这座城市的愿望完整化,并揭示出场所如何因个体的愿望而被塑造黄光宜。
▲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和哈利尔·乔雷吉《弥撒圈》
▲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和哈利尔·乔雷吉《弥撒圈》
▲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和哈利尔·乔雷吉《弥撒圈》“贝鲁特不存在”碎片
巴尔德莱米·托果是一位在素描、雕塑、视频、行为艺术和装置艺术之间切换自如的艺术家,他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性质的材料之间的联系,其灵感源于自身经历、旅行和偶遇,探索人类情感和生、死、苦、乐等普世主题李泉 柯蓝。
《疯狂城市》就呈现了异想天开的“城市”景象,参观者的想象力和身体游走在棋盘状排布的非洲地毯上以及十件大型木雕像中,令人联想到艺术家的祖国喀麦隆。
▲ 巴尔德莱米·托果《疯狂城市》
作为《疯狂城市》的回呼应,巴尔德莱米·托果在《你叫什么名字》和《在头脑中》系列作品中通过无名者的肖像对人类进行了心理学研究。艺术家用色调斑斓的水彩、浓重的水墨和素描插图表现这些面孔,传递出孤独、幸福感或厌烦等普世情怀。
▲ 巴尔德莱米·托果《你叫什么名字?》
▲ 巴尔德莱米·托果《在头脑中》
正如策展人杰罗姆·桑斯所言,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不断融合的阶段,不同国家之间有其不同的文化、语言以及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但国家与国家之间、艺术家与艺术家之间的讨论交流,正在缩短隔阂,以“融”的形式,来体现当今法国文化的包容与活力!期待这次展览期待展览能清华大学师生及社会大众带来新的思考和体验。
展览信息
▲ 《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海报
"融——法国杜尚奖提名艺术家作品展"
时间:2018.05.15—2018.06.17
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国际艺术传播委员联合会
策展人:杰罗姆·桑斯
参展艺术家:卡德尔·阿提亚(2016年获奖艺术家),达维徳·巴律拉(2015年提名艺术家),尼尔·贝卢法(2015年提名艺术家),米尔西亚·坎托尔(2011年获奖艺术家),拉蒂法·埃赫克赫(2013年获奖艺术家),莱安德罗·埃利希(2006年提名艺术家),洛朗·格拉索(2008年获奖艺术家)才木玲佳,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和哈利尔·乔雷吉(2017年获奖艺术家),巴尔德莱米·托果(2016年提名艺术家),王度(2002年提名艺术家)。
(凤凰艺术 北京报道 采访/Mimi 撰文/Mimi 摄像/李凯 剪辑/二旺 责编/Mimi )
凤凰艺术
最具影响力的全球艺术对话平台
艺术|展览||对话
这么好的新展览 不点图去看看?
▲ 杨福东个展《明日早朝》
▲ 《理查德?普林斯COWBOYS系列典藏精选展》
▲象外之景——OCT-LOFT公共艺术展
▲ 第7届大地艺术节越后妻有三年展
▲入侵未来国际当代艺术与设计展
▲ 所有的火山都不过是个青春痘
长按图片保存,识别二维码,关注“凤凰艺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安陆政府网,如需获得合作授权,请联系:xiaog@phoenixtv.com.cn。获得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凤凰艺术”绍兴护士学校。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