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长相思李煜【视频】- 用镜头定格画面,用文字传递希望 青春三下乡-安徽师范大学

2019-05-05 全部文章 407
【视频】| 用镜头定格画面,用文字传递希望 青春三下乡-安徽师范大学

自暑期来,同学们纷纷投入青春三下乡活动赢疾,取得了丰硕成果。新媒体工作室也在持续关注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发掘更多优秀团队,今天新梅为大家介绍的是
赴休宁“调研乡村振兴的徽州样本”
国情社情观察实践团队
作为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学的学生,该团队围绕“调研乡村振兴的徽州样本”这一问题核心,六进祖源村,五下板桥乡,调研当地的“人才振兴“、”产业振兴“、“乡风文明振兴”三大板块崇华教育。同时我们利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开设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爱心支教班,用知识守护他们的“精神食堂”,李蕴桥用爱心搭建共同的“梦想舞台”。
作为实践主体的队员们在实践过程逐步明确一个新闻传播学学子以自己的专业所学做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宣讲者、传播者和践行者的身份认同,以实践育人平台锤炼自身本领。
暑期社会实践苦乐交织
蚊虫、日晒、熬夜总是躲不过
但日后一提到暑期社会实践
脑海闪过的尽是
团队成员一起吃饭时的欢声笑语
一起熬夜时的安慰鼓励
一起工作时的温声交谈
因为有他们 苦涩中总带着方糖般的甜味


新传先锋三下乡
在这个神奇的团队中,
我同样结识了这样的一群伙伴,
她们有的人霸气豪爽,
有她的地方便笑料不断;
有的人沉默寡言,
举手投足间露出一种蠢萌的气息;
有的人吃苦耐劳,重活累活总能自己扛;
有的人真诚谦让,总能考虑到他人关切。
我们从新传学院的不同专业赶来,
宛如众水奔流,趋向大海。﹏﹏﹏﹏





﹏﹏﹏﹏
那些天,那些人
那些我们曾一起挥霍的青春
那些花瓣掉落在泥土浸泡的芳香

植根乡村沃土 探寻振兴之路

这个夏天,这个七月,赴休宁“调研乡村振兴的徽州样本”国情社情观察实践团队出发了。我们把视角聚焦在休宁县溪口镇,我们寻觅传统古村落,我们采访产业带头人,我们倾听返乡创业梦想,我们志愿陪伴留守孩童。

村落独有的徽州古韵

祖源行
我们六下祖源村,目睹了这个村子如今的美丽与宁静。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的开展和落实,旅游文化的兴起。祖源村始建于北宋,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紧偎着海拔685米的插角尖,翩跹在白云缭绕间。

水墨画般的古村落景象
还记得其中一个采访对象说过的一句话,“乡村振兴不是让农村姓城,乡村振兴最终是回归到农村。”乡村振兴的根在乡村啵兔,我看到的是人们对于乡村的盼头和希望。
十三天的时间里,我们全心全意,科普助力,用青春感悟我们视角下的乡村容貌之变丁秋星。

寻访人的故事,一步一脚印
实地走访调研中,我们实实在在地了解到乡村振兴政策在祖源村村的落实情况,不能说全面,但可以看得出来村干部和村民对村子未来的重视和期待。通过几天的调研不可能让农村现状通过我们传播出去,也不可能让乡村振兴的政策落实的更加具体。

我们希望能够用自己的镜头定格画面,用文字传递希望,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带动更多的村子发展。

板桥行
山翠溪净白云飘,路畅景美百业兴
几度深入板桥乡调研,每一次都有别样的感受。
第一天踩点还未摆脱上路的匆忙慌乱,记忆仍留在始发的芜湖。
第二天采访调研更多的是疲劳,回大本营时车上的短程旅行似乎让我远离了热闹与繁荣。

队员进行板桥乡调研
第三天记忆的证明,我与板桥乡互相熟悉了,一大早怀着一种即将到达目的地的兴奋愉快的心情出发b哥的一天,进入了村庄,进入了房屋、店铺、人家,水、林木、牲畜与更多的声响,热烈的交流此起彼伏声,笑声和话声,交织在一起。到了后来,愈发地爱上了这片人间净土。

队员刘力恺与当地乡民交流
在这里我第一次觉得记者也是被人需要的,他们渴望被宣传,通过我们的文字去往更大的平台;我也看到了乡村传媒素养的普及,无论是乡政干部,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面对镜头都毫不怯场;在实践中,我知道了新闻记者的平凡一天,他们在采和写之间奔波,我现在所体验的只是他们周而复始中的一小段。

采访当地乡村振兴带头人
我所调研的内容是乡村振兴,当我真正深入农村,和那些淳朴厚实的村民对话时,他们无法直接接触认识国家政策,甚至没有听过乡村振兴这四个字,却可以用方言俗俚告诉我们乡村要开放经济、干部要大胆创新前卫。政策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在下发实施中,它切实扎根在了这片沃土上。
若说人间有天堂,心安休宁即吾家。

支教行

队员进行传媒素养普及培训班招生
“你们都是大学生啊?”
一位带着孩子的中年妇女看到志愿者们穿着一样的衣服,手里拿着传单好奇地问道,“阿姨,我们是安徽师范大学的学生,来这边支教的!”志愿者们赶上前去问道:“您家孩子想要来上课的话,可以给她报个名啊,我们是志愿服务的。”
除了定点招生咨询外,志愿者们还采取了挨家挨户走访的形式,争取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传媒素养普及班当中来。

一切定格在一瞬间
志愿者们教他们画安徽师范大学的校徽和中国地图。“爸爸妈妈和我一起生活在这里,我爱爸爸妈妈。”孩子们把自己最真挚的想法一笔一划写在自己画的地图上,遇到不会写的字就会找身边的志愿者们帮忙。“哥哥镜龙战,还有纸吗?我想给你画一幅画。”一直好动活泼的小朋友李世豪问志愿者哥哥。

小朋友展示手工作品
在手工课上,“姐姐,你会折坦克吗?”
一个小男孩转过头对身后的志愿者说,
“坦克啊,姐姐不会,你可以教姐姐吗?”
志愿者看着小男孩跃跃欲试,
“我来折给你看。”
孩子的手指在纸上来回移动着,认真的眼神让志愿者倍感幸蔡珍妮福。而小记者课上,孩子们拿着志愿者为他们特别准备的“溪口小学报”,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写下了自己的梦想和最难忘的事。

小朋友们展示“溪口小学报”
虽然支教的时间不长,但是孩子们的笑声和整齐的“老师好!”已经烙印在了志愿者们的心上。为期七天的爱心支教将成为彼此心中一次不可磨灭的记忆。
就像队长洪新智说的那样,“希望我们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孩子们插上梦想的翅膀,启蒙他们的艺术人生。”


暑期社会实践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更主要的还是如何处理好己与他、个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唯有以努力回报老师、同伴给予我们的信赖和支持,做一名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践行者。
我们成长在最好的时代、也站在最好的舞台,应该努力成就更好的我们。
——洪新智

列采访提纲、对接当地政府、联系采访对象、采访是我们的日常;完成采访后,拖着疲惫的身体去和刘纤纤两个人一起绞尽脑汁撰写新闻稿,每天晚上熬到很晚是我们的常态才真旺姆。
我和刘纤纤两个人都是第一次身在这么优秀的团队,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为了尽全力写出优秀稿件,我们一起连续三天熬夜到凌晨三四点,虽然很累,但相互之间的鼓励让我们都变得更加刚强和坚韧!
——韩力﹏﹏﹏﹏

我们来到这,把传媒知识带到这,在这期间我们即施教又受教,我们在传教他们的同时,他们也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体验。课下我们逐渐了解他们的愿望24睡姿图,决定用拍摄视频的方式,将他们小小的心愿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小朋友们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是我拍这部微电影的初心。
也许,也是让他们和镜头,和镜头后的我们有一个约定,我们共同见证。
——鲁帆

我喜欢这里,也喜欢纪录片,所以我想用纪录片,来记录他们的故事。来到休宁,是一次机遇,也是一份收获,也正是师大鸿蒙炼神道,给了我这次机会,让我在大二的暑期实践中,实现了纪录片之梦。
——倪华兴

我觉得:很难说这一段时间,我们能够带给他们特别大的改变,但是至少在这一段日子里,对于我们老师、对于这些孩子来说,都是暑假里一次难忘的回忆,这种经历,在茫茫一生中都是很难获得的宝贵财富。
绕过江山错落,才知道你们是人间的烟火。感谢经历,感谢你们。
——侯纪
一别,如今。
再别木木冒险岛,未来。

在这里我第一次觉得记者也是被人需要的,他们渴望被宣传,通过我们的文字去往更大的平台;我也看到了乡村传媒素养的普及,上至乡政干部,下至平民百姓,面对镜头的毫不怯场;在实践中,我知道了新闻记者的平凡一天,他们在采和写之间奔波,我现在所体验的只是他们周而复始中的一小段。
——王璐妍﹏﹏﹏﹏

休宁这一路,我从队友的身上学到了吃苦耐劳、互相帮助;从指导老师身上学到了做事面面俱到,长相思李煜统筹安排。
两周虽短,记忆却很长,我们愿一边施教一边受教,一路耕耘一路歌。
——叶晓雪

家长们从开始对义务课堂的半信半疑到后来拉着我亲切的讨论孩子的未来变形计张赢天,一半多的孩子家长都问过我能不能多开几天课或者明年会不会再来帝女花歌词。
我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普及传媒素养教育的种子在休宁悄悄发芽。
——刘力恺


“走了啊!”
7月28日下午三点
挥别了去往不同地方的队员
登上了返乡的列车
“从此,休宁的故事就是别人的了。”
山翠溪净白云飘,路畅景美百业兴
若说人间有天堂,心安休宁即吾家
素材来源:赴休宁“调研乡村振兴的徽州样本”国情社情观察实践团队本期编辑
策划:安师大新媒体工作室
责编:雷济慈孙月婷 刘熠
校对:岳晓婧
编审:马星宇
投稿:xmtahnu@163.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