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雾凇旅行社【视频】- 走进朗德苗寨,送乐苗寨山区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五) 乐动-上音研究生

2016-08-21 全部文章 274
【视频】| 走进朗德苗寨,送乐苗寨山区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五) 乐动-上音研究生


第89期
走进朗德苗寨,送乐苗寨山区
暮云低垂,细雨蒙蒙,7月8 日晚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贵州线)到达贵州雷山县的郎德苗寨,作为全国火炬传递最有特色的一站车霖,村寨被分为“郎德上寨”和“朗德下寨”两个部分,是2008年中国奥运圣火举行点火仪式的唯一苗寨。行走于斯,横跨于河畔上的“风雨桥”、象征年年有余的鱼形鹅卵石、依山而建的“吊脚楼”以及随处可见的“美人靠”于青山绿水间共同搭建了一个极具苗岭风味的“世外桃源”


览苗寨民俗
十二道拦门酒
【苗族最高迎宾礼----十二道拦门酒】
7月9日上午,郎德上寨正式启动了黔东南地区苗族人民最为古老盛大的一种迎宾仪式----“十二道拦门酒”。上午10点20分左右,村寨门口就陆陆续续聚集了不少身穿苗族传统服饰、盛装打扮的苗族男女张笑菲,他们顺着蜿蜒曲折的小径站立在各自约定好的位置上,鲜亮的装扮、飞扬的芦笙让人眼前一亮,寨门口的苗女们手持长尖的牛角杯等待着一位位想望进寨感受苗家风采的贵客,盼望将最美好的心意和祝福化作一杯杯香甜的米酒送至他们面前,聊表心意。
苗家人热情好客,每一道“拦门酒”的名称亦代表了他们对远道而来的游客们的美好祝愿,从山坡下的寨门开始淘宝优站,客人们会分别饮下意为“恭喜”、“昌盛”、“勤劳”、“善良”、“宽宏”、“富裕”、“明亮”、“美丽”、“长寿”、“英雄”、“智慧”、“华贵”的十二道米酒。村寨上方,几位白发丹心、备受尊重的老者手持不同形制的芦笙为过往的宾客吹奏出烂熟于心的苗寨乐调,这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寨中的拦门礼仪增色不少。在这“十二道拦门酒”的进程中,歌声、芦笙声声声不断,以歌迎宾、以酒敬友、以笙动人,无处不彰显着苗家人敬朋重友的情怀。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十二道拦门酒

苗族歌舞演出
【色彩斑斓的苗族歌舞演出】
闯过了“拦门酒”,沿着鱼形鹅卵石一路向上行至“表演场”,就可恣意观赏到由当地的苗民集体参与的“原生态苗族歌舞演出”,整场表演约莫近50分钟,共10场演出,集结了歌、舞、乐多种艺术形式,有欢快活泼的芦笙舞、踩鼓舞、喜迎贵客时的敬酒歌;也有展现苗家风光的飞歌以及由长者演唱的以创世神话为主要叙述内容的古歌;亦有高排芦笙等合奏形式的演绎郭毅力。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苗族歌舞演出

苗族招龙仪式
【神秘隆重的祭礼---苗族招龙仪式】
10日上午花为眉,在上寨“铜鼓坪”的表演场上,我们一起观赏了苗族的“招龙”表演仪式。苗族的传统节日众多,鼓藏节作为其中重要的祭祖活动,每13年举办一次,每次持续过上3年,一般在节日的第一年农历二月初二或者申猴日举办招龙仪式。
伴着幕后的解说,招龙队伍从表演场的两侧缓缓步入,上至年迈的长者,下至活泼的稚子,不论男女全部身着节日盛装,他们或手持糯米饭、祭龙帆,蔡紫芬或肩抬木鼓,或吹奏芦笙,俱各司其职,分列站位。在祭司和鼓藏头的带领安排下,仪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熊向辉。
当鬼师向空中抛洒“招龙米”时,年幼的稚子们纷纷向前捡起地上散落的“米袋”,以期来年生活的丰盛和人丁子嗣的繁盛。之后,参与表演仪式的苗民们以铜鼓坪中图腾柱上悬挂着的铜鼓为轴,跟着招龙祭司肩抬木鼓、吹奏芦笙绕着铜鼓徐徐行进,而祭台也从台阶下移至表演场上。铜鼓、木鼓掷地有声,配合芦笙低沉的旋律,使得整场仪式庄严肃穆。随后,祭司和几位长老按次序站立在祭台前,预备祭龙祭祖。不久,祭司开始念诵咒语并与长老们一起,向象征祖先灵魂住所的铜鼓泼洒奠酒。祭礼完成后,招龙队伍复又绕着铜鼓有序前进,模拟正式招龙时回家的归途。自此,郎德上寨13年一次的招龙展演活动到此结束。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苗族招龙仪式
阅苗族文化
【阅苗族文化,品鉴村寨特色艺术】
不论去往何处,博物馆都是一个典藏人类文化遗产的场所,对极具价值的物事进行分门别类,给予观者更为直观、详细、更为接近事物本真的参考认知。为了深入了解这片土地孕育着的独特生命,7月9日下午1点30分,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贵州线)来到了博物馆门前的“铜鼓坪”,此处也是上午苗家人歌舞迎宾的表演场所恒星兼职网。
郎德上寨始建于元末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但直到1986年村寨才开始对外开放。竣工于80年代的博物馆在建构上亦十分具有独特的苗族民居风格史泰博官网,如整个陈列室从基底到房屋的顶端不费一钉一铆的构筑;供给苗家女儿梳妆打扮、休憩聚会的美人靠;门楣、立柱上雕刻的精美图案以及为时刻警醒出入房屋者务必持守住“谦虚低调”之风而建造的高而直立的门槛等都显示出一种无处不苗风的特色。馆的正中央悬挂着一幅上寨的全景图,左侧部分介绍的是有关苗寨各类的民俗文化,如禁忌与祭祀、饮食文化、歌舞文化、酒文化、婚嫁节庆等,右侧则是国家中央领导人和外国来访者在苗寨调研考察、采访以及奥运火炬传递此地时的实照记录。此外,祭祀时的祭品、铜鼓、木鼓、银饰压领和项圈等也被摆放在大厅以供游客观赏。
如果说上寨的博物馆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是来自墙上的一张张照片和一堆堆古旧物件的摆放,那么下寨给予我们的则是近似实体和精致分列后的惊喜。从医伤治病的苗药到织锦、木梳、银饰、土陶瓷器、吊脚楼、古瓢琴、芦笙的制作和营造技艺,再到爬坡节、鼓藏节等重大节日的详细解说以及苗族民俗招龙仪式的模型展示,都以非常贴近事物本体的样貌原样重现在了我们视线范围之内。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送音乐服务苗寨山区
致力于将专业音乐院校优秀音乐文化带入西南地区锦医夜行,为人民群众带去高水平、高层次的音乐文化演出,传承红色精神。7月9日晚间,由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贵州线)共同演绎的志愿服务音乐会在朗德下寨表演场上顺利举办。
本次贵州之行的暑期实践将与不同镇县、不同村寨、不同民族的当地居民进行八场音乐会交流演出雾凇旅行社。行至朗德时,已献演过半。演出前即使烈日炎炎,同学们也依然坚持排练。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送音乐服务苗寨山区
当晚的音乐会亦不负众望,台上精彩纷呈,台下欢声雷动,演奏形式和演出内容也是多样丰富,既有热情奔放、律动感十足的民乐合奏曲《送我一支玫瑰花》;也有表达丰收时节,农民运粮时喜悦盈心的笛子独奏曲(笙伴奏)《扬鞭催马运粮忙》;但引燃全场沸点的还是那首委婉荡漾的《一杯美酒》,五位上音唱将清颜素杉、歌声飞扬、尽情舞动,尽显音乐学院学子风范。音乐会最后,耳畔也再度响起了那熟稔的曲调,“不忘初心”四个字响彻云空,为苗寨的村民们送来一个难忘的夜晚。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听苗家传奇
【听苗家传奇,知赏异域天籁音律】
7月10日下午,我们请来了雷山县非遗项目州级扫寨文化传承人陈俊彰和雷山县非遗项目省级嘎百福苗歌传承人陈正仁为我们讲述郎德苗寨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从野人到帝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扫寨”文化即是苗寨村民为减少火灾发生而延续至今的一种祭祀习俗;招龙祭礼是苗寨村民们为祈求不再为虎所伤而产生的请龙仪式;而苗族著名说唱艺术形式“嘎百茂县吧福”演唱内容包罗万象,其特点是以说为主,以唱为辅,其中讲述苗族姑娘仰阿莎与太阳、月亮三者之间爱情伦理故事的《仰阿莎》是较有代表性的一支曲目。

图为两位苗寨传承人,照片从左往右依次是担任此次苗文翻译的周启芬,嘎百福传承人陈正仁、扫寨文化传承人陈俊彰
两位传承人也为我们介绍了苗家世代传唱的苗族民歌郭紫欣。苗歌种类甚多,根据唱用内容可以分为情歌、古歌、飞歌等,飞歌是翻山越岭的咏调,历史悠久,音调明快高昂,音色丰满响亮,飞扬荡漾。主要歌唱美好的大自然和美好的生活环境,期盼美好的未来。古歌的内容从苗族的创始神话到日常生产生活等无所不容,常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演唱。情歌是中国少数民族传唱较多的一种民歌体裁,苗族的情歌以男女对唱为主,一般出现在农闲时分;在访谈的最后,两位非遗传承人及苗家女儿们为我们示范演唱了苗家的古歌、飞歌、情歌等多种体裁形式的音乐黄培云,令上音学子别开生面,热情高涨血魔道。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他们的身上肩负着继承和传承非遗项目的双重使命,陈俊彰和陈正仁两位非遗传承人作为苗寨文化的呈递管道更是深谙个中之理泗门生活网。正是在这样一种信念的号召之下,他们才能上承历代先辈们创立的苗岭文明清蒙天下,下传后世子孙守护的礼仪习俗交大绿岭,将苗寨的十二道拦门酒、各类歌舞以及爬坡节等各类民俗事项在这浮华的现世中保存流传熊文丹,当上海音乐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贵州线)向此地传扬着外界音乐文化的同时,苗家传承人们对本民族固有文化代代承接的忠诚也让我们受益匪浅,感良颇多。
上音研究生
撰稿:王婷
摄影:许一,王婷,欧阳佳沁
编辑:郑希平、彭艺扬
知音 · 赏韶 · 思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