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青草沙水库【视频】- 眼见为实?今天来看,交通设计如何影响司机的视觉! 公开课-深圳交警权威发布

2017-04-08 全部文章 293
【视频】| 眼见为实?今天来看,交通设计如何影响司机的视觉! 公开课-深圳交警权威发布


导 语
交通言究社今日继续推出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在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深度调查培训班上的演讲。
本期主讲:3M中国首席交通安全教育与政策联络官官阳。
本期主题:视觉质量与交通安全。
——公开课——
讲课全程视频↓

为什么会发生事故?
有一种说法,交通事故中有90%~95%的事故都和人的错误有关,这其实就是大脑“运算错误”导致行为出错。那什么导致了大脑运算错误?人的行为在什么时候会出错无敌异能卡?这是近20年国际交通工程界一直在研究的问题。
驾驶机动车是人类作为个体参加的行进速度最快的运动之一。在高速运动下,人类主要靠视觉搜索参照物来感知速度的变化地磅遥控器,而90%的感知依赖于视觉质量,另外还有10%靠听觉。在驾驶时,人眼看到的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景观,在专业领域,这叫视区,就是坐在车窗之后人眼看到的范围。视区的快速变化会刺激视神经,进而激发肾上腺素的加速分泌,产生欣快感,欣快感会让人放松警惕,人们为寻找刺激而飙车,就和这个原因有关。

▲图1:速度越快,视区越窄。
如图1所示,由于人眼的特殊构造,车速越高,视区越窄,人眼能观察到的范围和要素被压缩,视觉质量就越低。视觉质量的降低会削弱人的感知能力,进而影响人的反应能力,这意味着驾驶任务难度的增大。
车辆是否失控,关系到两个因素:一是驾驶人的能力,二是驾驶任务难度(见图2)。难度越高,对人的能力要求越高,如果人的驾驶能力始终高于驾驶任务难度,车辆就可控。所以,察猜要减少事故的发生,一方面要尽可能提高驾驶能力青草沙水库,比如增加驾驶人培训及考试难度;一方面要尽可能降低驾驶任务难度。建立驾驶任务难度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司机不是孙悟空,不能给他太多的挑战和期望,而是要设法降低他的驾驶难度。

▲图2:车辆是否失控,与驾驶人能力和驾驶任务难度有关。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驾驶能力不变的情况下,要想最大程度降低发生事故的可能,就需要降低驾驶任务难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道路设计中提供足够有效的参照物,积极引导他对驾驶环境形成正确的判断。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人的感知能力是有限的,在参照信息不足或存在误导的情况下,很容易犯错。
这种错误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可以先来简单看一看人的眼睛是怎么“骗人”的。

▲图3:AB两线段一样长吗?
如图3所示,A线段看起来似乎比B线段要长咸金桔。

▲图4:换一下参照形式对比AB的长度。
如果换一种参照形式(图4),我们马上就能肯定A和B一样长。为什么在图3中我们感觉A比B长?就是因为箭头的走向欺骗了你。有时我们看事故录像爱的进行式,觉得司机是莫名其妙地往上撞,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选错了参照物。
这个例子说明,我们会根据物体的背景来判断远近、大小和速度,同样的,在开车时人眼看到的参照物决定了人对车距和速度的判断。但是人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容易犯错误,如何降低犯错误的机会呢贵族农民?一是约束,二是惩罚,再就是积极引导。
什么是积极引导?
“积极引导”这个技术概念最早是上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公路管理局局长在国会做交通安全听证时提出来的姚思羽,他当时说:如果我们不能始终在危险时保护驾驶人,就必须向他提供足够的信息爱不持久,让他能自己保护自己。
“积极引导”要求道路上的参照物(如标志标线、路灯、护栏等)呈现的引导信息要明确,不能模糊,要足够显眼地满足应变视距的指标要求,以提高对速度和路径选择的科学性,从而避免危险。
怎么积极引导呢羚羊号历险记?举个例子来看:

▲图5:日本某企业厂区里的行走规则。
图5是日本某企业在中国厂区里制定的行走规则,他们的积极引导能做到什么程度呢?为了安全和效率,工厂里不允许人们交头接耳,不许两个人并排走,所以厂区里人行横道路宽只有六七十公分,只能一个人走。过马路时有两个白色脚印,要踏上那个脚印,踏脚对准才能过马路。要对准就要减速,一减速就增加了被横向车辆的司机看到你的机会。
如果是开车,如何积极引导呢?
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有三大公理:
六秒公理:道路应该给司机充分的时间(6秒);
视区公理:道路必须给司机安全的视区;
逻辑公理:道路必须遵循司机的认知逻辑。
为什么会有这些公理的出现?在传统的事故分析中,盯的是事故最后的发生点。但最近十几年,欧洲、美国越来越多地采用事故前置分析法,就是交通事故发生以后,要往事故上游找雷波马湖,分析触发司机判断错误的那个点是什么传奇墨舞碧歌,找到那个点,事故对策也就出来了。

▲图6:事故前置分析法。
图6就是告诉我们变蝇人2,去碰撞事故发生点的上游寻找机发事故的诱因。
比如图7这样的路,前方没有参照点无头东宫粤语,司机搜索信息的过程就会很困难,时间一长就容易疲劳,导致在行进的下游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加。再比如图8是国外的一张图片,显示弯道被遮蔽,司机无法看到转弯路口,同样可能会发生事故。

▲图7:缺乏足够的参照物和引导信息的道路。

▲图8:国外一条弯道路口被遮蔽的道路。
所以,道路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视区公理、六秒公理、逻辑公理,这就叫用户友好型道路。

▲图9:用户友好道路。
在图9这样的用户友好道路上,在需要司机改变驾驶行为的关键点上有明确的告知,使司机清楚地察觉到关键点。这种告知,有时通过道路设计来实现,有时利用交通设施(如标志标线)来实现。如果都无法做到,就要提高道路使用者的主动意识的能力。
在用户友好型道路上纵宠天下,有一个重要概念叫“视区管理”,意思是让司机看到所有他该看到的东西。

▲图10:利用视区管理改造缺乏参照物的道路丝黛拉苟萨。
比如图10,左边是光秃秃的路,司机在上面开车没有参照物。如果改造为右边的样子,两边有参照物,司机就会循着参照物直着向前开,开车的过程也会更轻松霍凡。
提高视觉对比度可有效改善视觉质量。
人因理论有一个重要思路是视觉质量,改善视觉质量的有效途经之一是提高视觉对比度。比如交警穿的黄色衣服、斑马线、联合国关于车灯和车身反光标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等,都是为了提高对比度。全球著名案例——英国警车巴登堡纹(图11)和美国的消防车(图12)也是提高对比度的经典应用。

▲图11:英国警车。

▲图12:美国的消防车,是出现在危险地点最高频率的车,尾部特征非常明确下海庙。
在光照条件不佳、能见度较低的夜间和雨夜,交通标线的可见度直接影响司机对行车道和行车方向判断的质量。(图13、14)

▲图13:夜间视觉质量的重要元素里,标线是重点,如果夜间看不到远处标线,司机就容易开远光灯寻找参照物。

▲图14:雨夜的标线能见度,直接影响行车道和行车方向的判断质量。
结 语
上面只是非常简要地讲解了通过视觉优化来提升交通安全的基本技术思路。这个领域内容非常庞杂,但基本脉络很清晰,就是通过视觉优化,提升人们的应对质量。在全天候全路况的情况下玄壶,看见和被看见,都是交通安全第一保障要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