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铁氟龙线【贵州调研】毕节市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贵州政研

2019-11-20 全部文章 317

【贵州调研】毕节市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研报告-贵州政研


点击上面蓝色字快速关注
贵州十大最具影响力政务微信
关注

近年来,毕节市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旅游产业正逐步成长为全市战略性支撑产业之一,但“有效供给不足”一直是毕节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旅游供给的质量,是“十三五”时期毕节旅游产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发展的主旋律,更是毕节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内在要求。
一、基本情况
毕节市景区景点共涵盖了红色文化、自然生态、休闲度假、节庆活动、民族文化、特色城镇、民族村寨等六个大类。有世界品牌1个(织金洞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品牌22个,A级景区17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4个)十戒歌。付嵩洋“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44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6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和26%。2016年旅游收入和增速总量排名全省第8。2017年上半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81.61亿元,同比增长42.97%;接待游客3080.46万人次,同比增长33.1%;重点景区百里杜鹃、织金洞、草海接待游客均同比增长30%以上冷宫虐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供给,快速增长与供给失衡同在。从县(区)来看,2016年全市所有县(区)旅游总收入与旅游人数均实现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但县(区)之间的差距还比较明显。以七星关、大方、织金为例,2016年旅游总收入分别为64.29亿元、62.83亿元、71.97亿元,分别是纳雍县的2.37、2.31、2.65倍铁氟龙线送别吉他谱,三个县(区)的接待人数均是纳雍县的4倍以上,供给失衡现象突出。从景区分布来看,全市只有一个5A级景区,知名景区织金洞尚未成功申报为5A级景区,七星关、金沙、黔西、纳雍等县(区)均无4A级景区,个别县如黔西县只有一个3A级景区,旅游供给相对不足省钱大比拼。
(二)产品供给,景区倍增与精品稀缺同在。“十二五”以来,全市旅游景区创建成效明显,国家A级景区由2010年的2家增加到2016年的13家,2017增加到17家。其中,3A级景区从1家到9家清华投毒案,2017增加到12家;4A级景区从1家到3家,2017增加到4家;5A级景区从无到有。但除织金洞外,重点景区如百里杜鹃、草海、韭菜坪等都不同程度受限于气候和季节,导致常年可游可推的旅游产品较少,精品更是稀缺,吸纳力不强。以百里杜鹃为例,是全市唯一一个5A级景区,但与省内外同级旅游景区相比,差距较大,其经营主体规模偏小、经营业态单一、市场经营不规范、商业设施陈旧、基础条件亟待改善等问题十分突出。
(三)服务供给,日趋完善与短板突出同在。从旅游消费结构来看刘雨凯,2017年旅游人均消费为832.47元,增长较快。但旅游非基本消费(游、购、娱)和基本消费(吃、住、行)比重仅为35:65康佳k58,全市旅游购物花费占总消费的25%汪茜茜,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水平;旅游交通、景区游览花费只占总消费的35.5%、5.89%,属典型的“门票经济”。从旅游接待能力来看,全市有旅行社及分社30余家,星级旅游饭店34家伍晃荣,旅游旺季不够住、旅游淡季无人住现象仍然突出,全市无一家旅游类的上市公司金乡生活网,旅游企业竞争力明显不足。从旅游配套设施来看,景区周边的住宿、餐饮、娱乐设施档次不高,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系统等不够完善。从旅游商品来看,全市旅游商品虽日趋丰富,但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能够激发游客消费、有吸引力的商品。从文化旅游产品来看,虽涌现出如《索玛花开》《撮泰吉》等一批文化旅游剧目,但缺乏在全国全球有震撼力和知名度的精品力作崇山峻岭造句。从旅游从业人员来看,2017年全市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为10万人,比2016年增加了15%,但旅游管理队伍、营销队伍、导游队伍等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佳等问题仍十分突出。
三、对策建议
(一)构建“洞天福地辈分歌?花海毕节”产品体系。一是围绕旅游品牌建。聚焦“洞天福地?花海毕节”总体旅游形象定位,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知名山地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有效整合全市旅游资源,发展花海游、溶洞游、河谷游、养生游、节庆游、特色文化游等主题旅游,构建差异化、特色化、个性化旅游产品体系。预计到2020年,实现全年接待游客达到6000万以上、旅游总收入达776.25亿元以上;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20%以上来自旅游业。二是围绕特色城镇建。围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优、小而特”的发展目标,将历史文化与民族元素相结合,打造旅游景观型小城镇蔡佩真 。重点打造慕俄格古城、水西古城、七星古城、夜郎古城、乌撒古城、百里杜鹃彝族风情小镇等特色小城镇。三是围绕乡村旅游建。依托各地乡村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特色资源,以“四在农家德赛帝伦?美丽乡村”示范点和各类农业示范园区、旅游景区为载体,以观光、饮食、体验、休闲为核心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城乡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突出对所有通路并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实施旅游扶贫规划指导“全覆盖”。
(二)做优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一是旅游要素配套。修建完善重点景区连接外部交通主干公路、景区主干道、建设生态旅游步道,新建一批游客服务中心、自驾车营地、停车场、酒店、饭店等,进一步改善游憩设施条件。推进重点景区视频信息监控系统、门禁系统、导览系统、标识系统工程建设,推进“厕所革命”牛肚菌,完善“快旅慢游”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层次和水平同居损友。二是法治建设护航。以“法治毕节”创建为契机,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为旅游业保驾护航。逐步完善“1+3”旅游综合监管工作机制,支持重点景区设立旅游法庭、旅游警察和旅游工商分局。严厉查处无证照经营、“买团卖团”、“零负团费”、强迫购物等违法行为,确保旅游市场安全、有序幸福不脱靶。三是诚信环境造势。围绕打造“满意旅游”品牌,着力营造“六心”旅游环境,引导旅游企业守法经营、诚信服务,开展诚信经营自主承诺,遏制“坑”游客现象的发生。同时,倡导旅游消费者文明旅游、理性消费和依法维权。
(三)推进旅游产业融合。一是旅游+大农业。积极推进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园区建设,着力打造集农业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会展、旅游集散于一体的旅游产业示范基地。以农业板块经济为载体,突出发展天麻、茶叶、苦荞、竹荪、核桃、豆制品等特色农产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各类花卉采摘园、精品果蔬采摘园等。二是旅游+加工业。依托“乌蒙山宝?毕节珍好”品牌效应,加快对农特产品、休闲食品、特色保健品、民族手工艺制品、文物艺术复制品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扶持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外包装、质量认证进度。推动茶制品、荞制品、豆制品、中药材等特色产品的精深加工,推进漆器、石雕、根雕等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生产加工,支持发展苗族蜡染、刺绣、彝族饰品等民族服饰产业,打造赴毕旅游必购的旅游“伴手礼”。三是旅游+服务业。开展旅游商品展览、展销,建设旅游购物街区或购物中心,设立旅游商品专销店(区),完善多元化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利用毕节旅游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新媒体,搭建智慧旅游营销平台,构建立体营销系统。推动撮泰吉、铃铛舞、滚山珠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彝族土司文化尽快转化为文化旅游优势,增强人文旅游产品吸引力。
(四)创新旅游供给体制机制。一是加快打造全域旅游。加快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打破以景区旅游为主的旅游模式,以全域旅游为依托,把分散的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打造精品路线、精品项目,使其真正转化为有效供给,将“洞天福地?花海毕节”变成样样可旅游、处处是风景的全域旅游格局。二是推动市场主体创新。引进首旅集团、中青旅、国旅集团等大型旅游集团来毕发展,吸引携程、去哪儿、途牛等在旅游企业来毕拓展业务,组建市县级旅游龙头企业集团。鼓励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自主创业发展乡村旅游等,打造小微旅游企业集群。三是实施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构建市级旅游投融资平台,建立大旅游发展专项基金,创新资金投入使用方式。推进全省旅游改革试点织金县、百里杜鹃景区的改革试点工作,探索大景区管委会体制,实现旅游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有机分离、有效契合。探索完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旅游“三变”新模式,拓宽旅游产业惠农的辐射面。
(作者系中共毕节市委政策研究室)
来源:《贵州调研》2018年第3期
作者:焦裕媚 周林慧 李 兵
编辑:彭鸧锐
您还可以关注
建立贵州省乡村振兴战略 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思考

贵 州 政 研
我们不传播垃圾信息
我们是时政的搬运工

阅读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美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