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调酒培训学校【走近大红袍】资深岩茶粉必备|科考大红袍史料-竹缘堂名茶

2020-03-04 全部文章 266

【走近大红袍】资深岩茶粉必备|科考大红袍史料-竹缘堂名茶

关于“大红袍”的各种传说极为神秘,有的像部“天书”,有的则是些含糊不清只言片语的回忆郭孔丞。除了美丽传说之外舒阅网,我们更乐意整理各类茶书籍与你分享。
■清·郑光祖《一斑录杂述》记述大红袍一节如下:“善体会者或不知其妙若闽地产红袍建旗五十年来盛行于世窃以为非味正也”

(清·郑光祖《一斑录杂述》)这是目前能查找到的最早提及大红袍的片段
(1795年,乾隆六十年)
■《蒋叔南游记》 1921年蒋希召在《蒋叔南游记》的第一集“武夷山游记”中写道:“如大红袍,其最上品也,每年所收天心不能一斤,天游亦数十两。” 1921年蒋叔南游记中记当年大红袍每市斤价值64银元,折大米4000斤。这在当时可谓比金贵。

■陈嘉庚:《南侨回忆录》 1940年3月,调酒培训学校陈嘉庚率领南侨总会组织的“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考察团”,这次考察详尽地写在《南侨回忆录》,其中也记录了他在闽北考察的所见所闻,文字史料颇为珍贵。 据回忆录记述:1940年9月27日下午,陈嘉庚从建阳来到了崇安(现武夷山)。他先是远远见到武夷山诸峰,形如蛙蹲伏状;他行至江(溪)边,即九曲江(溪)之下游,见江(溪)阔百余尺,颇深。李蕴桥渡江(溪)后,他见平坡园地,种茶树不少,园边多立木牌崇林世居,写“示范茶厂”。“贵厂以武夷茶质之佳(大红袍),以科学方法培养,新法制造,弘扬了武夷岩茶,则民事之利,未可限量。”


■廖存仁:《武夷大红袍史话及观制记》 据《中华茶叶五千年》介绍:1941年3月,东南茶叶改良总场在浙江省衢县万川正式成立曾馨莹,吴觉农任场长。1941年10月,东南茶叶改良总场又被改组为茶叶研究所,隶属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这也是我国茶叶史上第一个全国性茶叶研究所,吴觉农担任所长,蒋芸生任副所长。 改组后的茶叶研究所主要开展茶树栽培、茶叶制造、土壤肥料和农业化学等项研究,并进行茶区调查和技术推广工作。茶叶研究所还先后编辑出版《万川通讯》、《武夷通讯》、《茶叶研究》等茶叶刊物,(该所于1942年4月迁往福建省崇安县赤石镇雅骚,利用武夷山麓的赤石山示范茶场的原址,充实建所;1945年8月该所停办)。 其中所出版《万川通讯》三日刊(手写油印)记录廖存仁撰写的“武夷大红袍史话及观制记”,着重了岩茶的制作工艺的记录。特别是廖存仁在《武夷岩茶》本书中纪录:制作成茶八两三钱泗洪人才网。无不体现当年母树大红袍的珍贵。
■马寅初:《风骨劲节---马寅初廉政故事集》 马寅初先生为我国经济学界泰斗,治学严谨,著作等身,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蜚声中外张孟宁。抗日战争时期,面对蒋氏淫威,置生死于度外,嬉笑怒骂,为民请命,威武不屈。

马先生讲过一事:1942年6月,他从上饶集中营被押往广西桂林,当时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是蒋介石亲信顾祝同,临行前,顾假意设宴送行,并以半两名贵茶叶“大红袍”相赠,押送人员暗中塞入马先生行囊,事后才被发现。 据说“大红袍”产于福建省一个庙宇,此庙有茶树一棵,历史悠久,上有一股清泉,淋于树根,终年不断,故此树常年碧绿,但产量极微,每年只有四两科文教务部。 在满清时,庙中住持以一两献皇上,一两献巡抚,一两献县官,留一两自享。到了民国,则以一两献总统,一两献督军,一两献县长。抗战时期,顾祝同以一两献蒋介石极品邪僧,自享一两,以半两赠马先生欧陆争霸 ,此礼不能说不厚,但马先生视之如敝履。此茶确实很名贵,一两片茶叶,泡出来即殷红如朝阳,故名“大红袍”。但马先生不饮不弃,认为饮之不义贤宝宝,弃之可惜,遂留之作为警戒后人,并说unjash,此茶如能推广,扩大产量,使老百姓能享受,岂非美事。

■林馥泉《武夷茶叶之生产制造及运销》一文中评说大红袍
文中所说大红袍滋味应是
指毛茶之原汁原味南康白起,
精茶时有多样化

■陈德华:《武夷岩茶(大红袍)研究》

20世纪50年代我省茶科所开始推广应用茶树短穗扦插这种“无性繁殖”育种技术后,陈德华先生与茶科所同志们从3株母树大红袍上剪枝培育,经过“选育-繁育-中试-推广应用”各阶段,终于实现大红袍“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梦想。
此文来源于网络整理落花洞女,对原文作者表示敬意,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闲说茶话】涨姿势|教你简单了解不同茶类的紧压茶
2、【乌龙寻韵】再说岩茶|让我们一起牢记岩茶的独特性吧!
3、【走近岩茶历史】教你如何看懂大红袍茶砖的年份
4、【走近岩茶】别再说小红袍是母树大红袍的儿子|它们压根没有血缘关系
5、【茶人茶事】解析武夷岩茶(大红袍)第一砖的研制发展历程
6、茶虽苦,但我就愿意“找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