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莫言获诺贝尔奖【路不在远】记椒江太阳城~黄岩山下郎骑行往返(2017年4月22日)-心往行至

2020-03-23 全部文章 257

【路不在远】记椒江太阳城~黄岩山下郎骑行往返(2017年4月22日)-心往行至

建议先点开音乐,再慢慢欣赏!
4月22日,周六,晴。由于本周登山安排在周日,周六和妻子骑公共自行车绕绿心。本想打算绕一大圈的,黄岩区永宁江绿道来回骑了差不多54公里,心想绕绿心椒黄路一圈应该也差不多的距离。其实不能这样算的,去长潭要吃中饭,只能前进没有退路,绕绿心骑则不一样,骑到山下郎,见都是内环线造路,不好骑,就掉头回来了。还有绕绿心骑,弯弯曲曲的,远比大环线距离长劳伦杰克逊,路程远远不止50多公里,沿大环线骑则车多不敢,及时掉头是明智的。

奇怪的是,六只脚的轨迹上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说明当时没有拍过一张照片,说明确实没有吸引人的风景,所以,也就没什么可说的。这是第二次长距离地骑自行车,后来还有一次和女儿骑共享单车绕西湖一圈,还有一次和王YL一起骑珠江两岸环线,还是说点和自行车有关的事吧。姜贞羽
自行车,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是高档消费品,曾经是结婚三大件之一(缝纫机、自行车、手表。有钱人家才三大件,没钱的可能一件都没有)。据以前单位的老同志说,那时买自行车要到供销社买,没关系还买不到的。还记得小时候,家边上住着一个光棍,有两间两层木楼伊卡蓓尔。夏天,有很多人在他家乘凉、聊天的(卖白搭)。有一次,一个人说第一次在城里见到自行车,回来描述不来,说是有两个“糠筛”样个的“么事”,前后各一个,人骑在上面骑得很快的。

那时的卖白搭,都是这些在外面见识到的东西,跟现在出国回来炫耀一番有点相似。那时候自行车不叫自行车,叫“脚踏车”,缝纫机不叫缝纫机,叫“洋车”。骑自行车,叫“踏脚踏车”铁幕1925。裁缝老师使用缝纫机,也叫“踏”的——“踏洋车”,虽然缝纫机原地不动。前面那个人说的糠筛的“筛”字,不读shāi,读成shī的(音同师)个园导游词,显然是受“师”字影响融水好门户,“白字先生单边读”。现在到农村去,上了点年纪的人还是说踏脚踏车的。
筛字,好像只在“筛选”时读shāi,这当然是读过书的人说的。没有读过书,或者很早以前用土话读的书融诺网,后来又没有注意区分,还是说成“师选”的。除“筛选”外,其他的筛字,好像都读成shī,括苍山上的米筛浪,读成“米师浪”的。这里的米筛,和前面说的糠筛,都是竹子做的,一个筛米,一个筛糠,只是网眼大小不同,家家户户都有。还有“纱筛”,三四十公分的直径,中间是尼龙纱布做的,用来筛麦粉、米粉的(网上图片没找到)。头梳,梳字不读shū,也读成shī(音同师),梳头读成shī头。或许在土话看来,把东西分离开来,不管字怎么写,都读shī。梳理,显然是书面语,老百姓日常很少说的,所以不读成shī理,按照普通话读成shū理的。

(米筛)
继续说自行车空山基,读初中了,都快八十年代的样子,才见到街上开始有人骑自行车,当然是有钱人家才有自行车的。我骑自行车好像就是在读初中时候学的,车是租来的。下街有一家自行车行(修自行车的),附带出租自行车,租金以小时计算。自行车是大三角档的重型车,很高的,很重的,主要有凤凰、永久两大品牌,还有很多车行自己装配的。因为个子小,坐在座子上脚够不到脚踏,是右脚穿过三角档“打半脚”的。莫言获诺贝尔奖“打半脚”,是指无法将脚踏踩成连续的圆周运动,只好来回不停地踩。会骑了,家里没有自行车蚂蚁皇后,还是骑不了的。读高中了,自行车还很少花祭吉他谱。高中要住校,我对门的早我一两届的邻居,周末都是骑自行车来去学校,我们都是步行的。

(又高又重的永久自行车)
自行车出租,在杭州读书期间还很普遍。有一年学校组织去苏州旅游,我和王YL同学在苏州各租了一辆自行车,不跟大部队走,将苏州的景点看了个遍,租金也是以小时计算。
刚参加工作时,小凤凰自行车最吃香。小凤凰,比重型的大凤凰、永久要小巧得多了,重量轻,看起来也美观得多,而且是“全链罩”的曹继敏,裤子不会夹到链条里去了。小凤凰吃香了很长一段时间。再后来,到了九几年的样子,飞达自行车最吃香,大红的弯档的飞达满街飞。好像从那以后,就不再用三角档了(现在的山地车除外)。弯档,自然方便得多了,“上车”时只需将右脚往前轻轻一提。三角档“上车”,技术含量很高,要将右腿往后甩过自行车,为了“上车”过程中保持车的稳定,需要助跑几步的。不会这种方式上车的,是坐好后,右脚用力踩下去,车就走了。这种方式,叫做“老爷上车”。现在骑自行车好像都是“老爷上车”了。

(吃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小凤凰自行车)

(大红的弯档的飞达自行车,也吃香了好长一段时间)
和飞达吃香差不多的时候,出现了“花鼓刹”。“花鼓刹”的刹车方式不一样,刹车一捏,发出“嘎”的一声,很刺耳,也很“拉风”。飞达之后,好像没有集中在哪一个品牌吃香的,后来管这种状态叫“社会需求多样化”或者叫“多元社会”。当然自行车越来越好、越来越省力了,材料越来越轻,开始出现合金、塑料等材料,价格当然也越来越贵了胖胖前妻。
再后来,自行车似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满街的自行车,变成了满街的摩托车,自行车几乎看不到了。摩托车刚开始最吃香的是本田王,其次是铃木王,再后来是大白鲨。大白鲨很有女人味,此后的摩托车大部分都是大白鲨的样子,好像就是仿照大白鲨造的。年纪轻一点的可能听都没听过。记得小孩读小学,刚开始接送是用自行车的,后来是摩托车,再后来就是汽车了。摩托车接送的时间最长。这社会真的变得太快了爱靓游,快得让很多人来不及适应又变了。再后来,马路越来越宽,汽车越来越多,好像无论造多宽的马路都不够汽车开的。摩托车渐渐地看不到了,满街的摩托车变成了满街的汽车和电瓶车。

(最吃香的本田王摩托车)

(和本田王同时期,第二吃香的铃木王摩托车)

(后来最吃香的大白鲨摩托车,很女人味的,此后的摩托车大部分都是大白鲨的样子)
好像过了漫长的时间,到了前几年,公共自行车出现了,自行车竟然可以免费骑了。再没过几年,共享单车出现了,要付费,但不贵。共享单车虽然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但显然比公共自行车要灵活得多,建设、管理成本也应该低得多,不用建那么多的停车桩,不用投入那么多的管理人员。再后来,也就今年,共享汽车出现了,纯电瓶动力的,很环保。将来还会出现什么呢?无法预测,但肯定是好东西
今天就酱紫。请点个赞呗,别忘了分享出去,爱你们,么么哒!
(本文除截屏外,其余图片均来自网络)
心向往之,行必能至!吾往矣!
【山不在高】【路不在远】
【文不在深】【学不在苦】
欢迎长按二维码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