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房产网【足迹】郝景芳:为”平行世界”建一座桥,别把它们折叠起来-WePlan童行计划
【足迹】郝景芳:为”平行世界”建一座桥,别把它们折叠起来-WePlan童行计划
2016年,她的小说获第74届科幻文学“雨果奖”,从此郝景芳的名字为人所知。
郝景芳的创业项目“童行书院”办公室位于海淀区一个合作型的共享办公空间里,这里没有方方正正的格子间,天花板很高,沙发散落均码是多大,现代的配色让人感到自由。隔壁的公司用一行文字装点一面墙:让平行世界里的人相遇。
郝景芳因科幻小说知名,然而现实中没有科幻的按钮。假若确有平行世界存在,历史的代沟、阶层的距离则会构成不同世界的边沿。在所期待的遇见、沟通、和解发生之前,我们需要建桥的人。
在父辈的历史与自我的疑问之间
一个人对自己出生年份的认知是阶段性的:童年时,这个数字只和生日蛋糕上的蜡烛的数量有关;青年时,看到小说里这个数字会觉得亲切;再长大一点,读了历史,会感慨原来自己出生的这一年,曾经是一段热烈的历史阶段中如此重要的时间节点。
接下来,有人带着这份自豪成为新时代的弄潮儿,有人则站在现实与历史的中间地带,准备完成一场和自己和父辈有关的历史回望,回答自己的人生疑问。
郝景芳出生于1984年。
乔治·奥威尔把他的想象世界构筑在这一年;《激荡三十年》里,吴晓波将这一年命名为“中国公司元年”;在改革开放大幕已经拉开的社会舞台上,人们带着满腔热情去探索去创造,在繁荣与热烈之间讨论着未来的道路。
郝景芳是在清华大学的经济史课程上再次认识了“1984”勇者凯撒。老师请来楼继伟(后曾任财政部长)和李剑阁(后曾任中金董事长)做讲座,两人都曾在80年代的经济建设和体制改革中扮演重要角色。两位历史亲历者在讲台上给学生们讲述改革开放之初的重大决策是怎样出炉的,坐在台下的郝景芳听得很认真,能听到这样位置的决策者分享经验,她觉得幸运。“学这些东西很有意思婺剧百寿图,会看到这个社会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
她忽然想到自己的亲戚。她比谁都明白,决策和与之对应的各种数字只是历史的一个维度。
郝景芳出生在天津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祖父和外祖父的家里,她的父母是少有的幸运读完大学的高材生。“我父亲是家里最大的儿子,母亲是家里最小的女儿,他们没有经历上山下乡,通过高考上了大学李羿慧。”年幼时的她并未展现出对写作的兴趣,连日记也不写,她喜欢聆听、观察。同是一家人,长辈们脸上全然不同的表情江米糕,是郝景芳童年抹不掉的记忆。“母亲家里,除了‘文革’之前上了大学的大姨和我妈妈,阿姨和舅舅们都以知识青年的身份下乡,之后很艰难地回城,进入工厂做工人,之后下岗。”印象里,她的一个姨在早上天不亮的时候就做花卷豆包,推小车上街卖早点,放学以后,她在自己的学校周围又看到阿姨出摊卖爆米花,“就这样供姐姐一路上读到一所优质大学的医学院。”类似的“争气的”、“励志的”故事,在她家并不少见,“我这一辈的,哥哥姐姐都在很好的大学读书,去了很棒的企业。所以这样往回推一家人的基因都很好。如果没有‘文革’,叔叔阿姨应该都是大学生,一个不差。”
一个人旁观历史的第一印象,决定了她进入历史的决心和书写历史的心态。80年代,一边是被赋予了无限朝气和希望的新时期京卫本草,一边是父辈们截然不同的遭遇,出生在此刻的郝景芳,在三十多年之后重新回到这个时代,被它的真实而复杂打动,继而创作了小说《生于一九八四》。除了女主人公成长的一条线,书中更多的笔墨和感情放在对父辈经历的回望上,她在人物的身上拼凑出上一辈人所经历的下乡、返城、下海、下岗以及这些命运抉择带给一个家庭的巨变。“那一代人的命运和成功,其实不是自己选择的,风口浪尖推着你,赶上了就是赶上了。”
《生于一九八四》
作者:郝景芳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年:2016-6-1
在激荡三十年里的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
老一辈的写作者,讲起“造化弄人”或者大时代下的个人命运,总会带着强烈的不甘与激烈的诘问。但是郝景芳没有。一直读到博士的学术训练,让她更为理性。每当听到一些人的遭遇和经历,她脑海中会浮现起教科书上与这段历史对应的各类数据;但和那些只讲数字的人又不一样,她太敏感,读经济史看到譬如“这次改革完成多少企业的市场化”,譬如“经济改革让国民经济水平增长多少百分点”之类的数字时,很多具体的故事会浮现在她眼前。
那是一场没人能知道结果的冒险。她的一个姨夫,在90年代初,看到早先有朋友在乡镇企业赚了大钱,便辞掉了城里很好的工作,到乡镇上去创业。郝景芳在读过文献、做过大量数据研究之后反过头来去看:在自己不足十岁,姨夫满怀憧憬的90年代,乡镇企业的繁荣已经是强弩之末,“80年代乡镇企业的出现是城市不放开的产物,90年代城市改革走到了新的环节,就没有再给他们机会。”讲起姨夫遭到失败之后一蹶不振,她眼眶突然红了,哽咽说,“当初的勇敢决定成为那个家庭后半生的矛盾,想到这些被时代列车甩下来的人……”她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想到他们,很感慨。”
站在历史与现实、感性与理性的十字路口的中间,她心里总是在不安,总是在打架。“做经济研究和政策建议的时候,我们仍然会说要提倡大刀阔斧的国企改革,因为一些效率低下占用资源的国企,确实拖累了金融市场,拖累了中国经济结构转型。这个时候就需要强有力的社会保障,而现实的情况是财政各方面有亏空寿喜烧西部片,需要更多的钱保障医疗、教育和民生,把钱都发给国企职工欢乐颂钢琴谱,其他人也会觉得不公平。所以系统地考虑问题时,很难完全地考虑到被牺牲者的心情。”她带着一种说不出的矛盾搅动着杯子里的冰,“但是这样一来,仍然有很多四五十岁的人要下岗,还是会重演我曾经观察到的悲惨生活。有一个人受苦,就有一个人会哭泣。”
《生于一九八四》是她观察自己出生时代的起点。她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写作计划里,还有两部作品要写。
1993年,郝景芳的父亲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交换,第二年,十岁的郝景芳也到英国短暂地生活。后来,她总是会想起那些在英国见到的叔叔阿姨,他们在80年代曾经感叹过“人生的路怎么越走越窄”,当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之后,便拼命想办法留下,甚至不惜以放弃学术为代价,靠打黑工维持生活,在“世界”与“家庭”之间做选择,之后他们的家庭所遭受的永久的分散,这同样是过去三十多年里历史的缩影。她想将这本正在创作的书命名为《归家之路》。
另外的一本还在酝酿阶段,她想写一个从80年代走出来的商人,不完全是成功到闪闪发光的企业家,因为励志的故事已经有太多人写过了。让郝景芳感兴趣的是一些“模棱两可”的人。“80年代有很多诗人,90年代有很多商人,这些都不稀奇,我有兴趣的,是为什么一些人从80年代的诗人,变成了90年代的商人,他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这一切听上去有点像是另一个版本的《激荡三十年》,但她不想再写那些“阳面的历史”了。“吴晓波写的挺激动人心的,但我可能还是会对历史里的失败者、平凡的人、有争议的人感兴趣。整个人类历史,98%的人是普通人,剩下的,1%是成功者,1%是失败者,正常人活了一辈子就这么活着,没在现实生活中留下什么丰功伟绩。当你知道整个世界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不断向前滚动,没有一个办法能把所有的问题一次性解决的时候,就用文字的方式在小说里给这些不幸福的人、平凡的人一个位置。”
在宇宙的黑洞和现实的黑洞之间
历史与当下是时间维度的交叉口,理想与现实也组成生活的十字路口。当年80后们响亮地呼喊先锋的价值观以证明自己的位置,今天在充斥着城市人焦虑的朋友圈,很多80后高声疾呼买房生子遇到的困境或者分享在“这个功利世界”的生存法则。
而在郝景芳的世界里,矛盾和困境并不这样简单。
她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又在天体物理中心读硕士,她的学术研究能力很强,很早就在有名的国际期刊上发表过文章,如果继续读下去,拿到博士学位是没问题的。同学们也陆续有了人生的选择,做科研、找工作或者转行,一些男生因为数学功底过硬在本科毕业时就顺利拿到金融机构或者银行的Offer。
最终决意转向经管学院攻读博士,与她看到的学到的东西有关。本科的时候她曾经去甘肃支教,近距离目睹了中国的乡村和基层教育的真实情况。在清华,闲暇时她会偶尔和清洁工、理发师或者卖水果的阿姨聊天,听他们讲在老家的生活和今天的困难。因为环保论坛上老师随口一句,“你知道河北有一个村子,所有的人都靠处理垃圾生活吗?”她当真跑到那个村子里,“看见佝偻着背的男人,艰难地拉着一车的垃圾前行。”她说,因为有了解,才会有同情。于是,她把目光转向社会的不平等。
“黑洞是宇宙里比较终端的尺度,加上现在人类的观测和研究的条件都有限,很多时候,只能提出猜想和假设,如果要验证这些假设,要花上三五十年。”读研期间,郝景芳旁听过一些经济系和社会学系的课程,还以旁听生的身份在只有五个人报名的研究生小班参与讨论,老师们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分析让她觉得有些事情比研究黑洞更具体。“如果我做一些能和当下实际发生关系的研究,要么可以改变一些现实,要么可以对于当下的问题给出更好的清晰解释,会让我和这个现实世界的关联性更强一点。”
于是,她带着自己在物理系学到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宇宙的黑洞走到了现实的黑洞——直面这个世界收入差距的鸿沟。“经济史里,秦、汉、三国两晋、隋、唐、宋……每一个朝代里都能看到政府所做的平等化改革毒蛛网,现在的人能想到的办法邹城房产网,古代人都用过。问题在于,为什么有了这些办法不平等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答案并不是努力了就会找到,但如果不努力找,一定会迷路。
很多儿时跟随父母到西方国家短暂生活过的孩子,会因为童年场景的急速切换,种下对外国的向往,当自己可以为人生做主的时候,买上一张机票,从此生活在童年记忆里先进的富饶世界。但郝景芳没有。她从儿时的英国之旅得出的经验是,“世界很大,找工作不该是为了谋求稳定,而应该多经历不同的生活,也未必非要生活在体制里。”是否出国没有成为她纠结的选择题,“可能想做的事情不一样,如果你真的想为国内的环境做一些改变,就需要待在这里。”
2013年,拿着博士毕业证的郝景芳,投了几封简历,最后选择了有国务院背景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最初的工资每月4000块。那一年,物理系一毕业就到金融机构工作的同学,年薪已近百万。
《孤独深处》
作者:郝景芳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年:2016-8-1
在纸上的政策和地上的实践之间
在这个承担了研究职能的公募型基金会工作,像在一座巨大的桥上穿梭:桥的一边,财力雄厚的企业各怀目的,期待和政府保持良好关系,或者希望真正为中国做点事情,总之他们想捐钱。郝景芳和同事们为企业办高端会议、慈善晚宴,看尽各种闪耀的光;桥的另一边,基金会需要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些钱花在怎样的刀刃上,才能让需要帮助的人最大限度地受益。于是,乡村的留守儿童家庭、由体育老师教数学的乡村小学成为她们调研的目的地。
“好的经济学家、好的智库和好的政策建议者有很多,大家看到的问题很准:中国经济应该怎样前进、如何包容性增长,应该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大家都能给出很好的建议。”郝景芳说,“但实际上,经济学家不负责这些事情的落地,这些建议也不能直接导致政策性的改变。真正到了落地层面,有些事情会不了了之。”
这一回,郝景芳又处于两个世界中间许茹云。
在她就职前三界西游,基金会开始运作一个贫困地区儿童营养餐的项目:在一些学校发放营养餐作为样本,选择另外一些学校作为对照,一段时间之后对比孩子们的发育情况,然后撰写调研报告,通过基金会的渠道提交给国务院。最后,国务院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拨款160亿,每个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获得每天3元的补助。“现在,一些地区的营养餐补贴提高到4元。乌丸莲耶”郝景芳补充说。对于那些没有食堂,甚至没有吃午饭习惯的山区学校,三四块钱,就意味着一顿说得过去的午餐。当然,从纸上到地上,郝景芳和同事们要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政策后续的落实和监督上。
郝景芳现在是教育财政和医疗财政相关项目的负责人,从北京出发坐飞机换汽车到一般地图上找不到名字的村寨,与留守的孩子和监护人交流,她眼前随时随刻会闪现出具体而悬殊的差距。“营养餐的落实其实是小问题,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理论上应该有不断改善的生存环境。目前得到补助确实能让他们吃饱饭,但是生活的形态呢新居入伙贺词?”
她先生的老家在京郊的农村,在老家人从平房搬到楼房以前,她随先生回老家,看到村里人的生活和80年代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现在很多乡村甚至城市周边的农村,人们还是住在用旱厕的老平房,就算添置了冰箱电视,生活的形态并没有什么改变。与此同时,城市里,科技带着人们的生活翻天覆地往前跑。”面对城乡差距,她认为理想的解决办法仍然是城市化以及市民化。“让生活条件比较恶劣的人进入城市,在这里生活、安家、就业,这是唯一的出路。然后让城市拥有更平等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更包容的城市发展政策——用城市不断的发展接纳更多的人口,又不把他们折叠起来。”
在中产家庭和农民工子弟之间
和慷慨激昂地揭露社会不平等,以强烈的反抗态度表明自己立场的人完全不同,郝景芳说话的时候总是很温柔,所有讲出来的话都经过严密的思考,理智而平静。“历史上,缓解不平等的手段有战争、革命、强制性的政策甚至瘟疫带来的死亡,这些让人付出了百分百的痛苦,换来了暂时的平等,但是很快地,不平等的状况卷土重来,之前的痛苦就是白白牺牲。”她不想以义勇的姿态面对社会现实,和她选择留在中国去做些改变一样,她依然想用实际行动葛倩茹,建一座小桥,让更多的社会流动发生。
因为参与了教育财政的项目,也因为在不久前做了母亲,郝景芳把更多的关注投入到教育。她在本职工作之外做了创业项目“童行书院”,与风景优美的贫困山区度假村合作,在度假村内设立实体书院。这些书院将会在假期通过旅游活动来盈利,在平时则成为山区贫困儿童接受教育的基地。这个项目是在她获得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雨果奖,某种意义上成为“明星”之后才真正实现的。
今年暑假正在进行的“童行星球”夏令营旨在普及科学人文知识。她找来科学界的朋友,哈佛大学天文学博士、耶鲁大学环境学硕士、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等青年才俊给孩子们上课。这个面向城市中产阶级家庭的高端教育产品的市场效果比郝景芳预想的好很多,火速报满陈硕嵩。
这只是故事的前半部分。郝景芳的“童行书院”不想做捐赠、做慈善或者做一个教育机构,“捐钱捐物本身意味着不平等,意味着从优越者向匮乏者的倾斜,会时时刻刻提醒受赠者的可怜。”她把这个项目定义为“社会企业”,开发的教育产品和亲子游以合理的市场价格推给北上广的中高端家庭,“在这边获得了收入,这相当于我们拿到了一部分他们的资源,作为置换,再把我们人力成本的资源给到留守儿童或者需要帮助的人身上。我们不需要募捐什么,我们付出的是个人的劳动。”
“人世间的富足与匮乏,是如此明显而根深蒂固,有可能让人站在平等的地位上吗?我们想说,在财富的王国高下有别,但在思想的王国人人平等。”收费的夏令营之外,郝景芳和她的伙伴们在蒲公英中学把同样的课程免费讲给学生们——这所位于大兴的学校是北京第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中学。这个暑假,在科学课上,不同经济条件的孩子们将没有差别,在同一批老师的带领下,设计出属于自己的宇航服。
“现实生活中,当你看到有的人过得不好,看到种种不平等,会选择反抗这条路吗?”郝景芳摇摇头,“我选择另一个——用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
“为了做不到的事,做不放弃的事。”郝景芳说。
关注未来教育
关注童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