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袁祥仁【转载】儿童写作素养的构成以及培养(下)-香柏树微作文

2020-05-25 全部文章 326

【转载】儿童写作素养的构成以及培养(下)-香柏树微作文

儿童写作素养的构成以及培养(下)
何捷(闽江师专福州教育研究院)
摘要
本文阐述儿童写作素养的六个构成,分别是:为文真诚的基础,品德素养;立意深刻的前提,认识水平;厚积薄发的能源,知识储备;动人心魄的支柱,情感积蓄;动笔成文的保障,语言能力;文章创新的关键元徵宫词,思维品质。同时提出写作素养的培养设想。
情感积蓄是写作过程的“催化剂”,是文章与读者之间的信息转换枢纽。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作家创作就是将内心积蓄的情感依托文字喷薄而出,是由内而外的倾吐。读者的阅读就是由外向内的回溯,通过对文字的品味琢磨而体察到作者创作时蕴藏在文字中的情感,生发共鸣。情感,就是文章与读者实现共通的渠道。《毛诗序》也提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观点,文章就是情感的语言表达呈现。在各种文论中,“注重情感体验”的观点不胜枚举,可见情感积蓄在写作素养中是不可或缺的支柱。
如何萌发,催生并依将情感融入文字表达中呢?首先,注重实地体验,在变化万象的生活中丰富情感。情感源于生活,体验是情感萌发的动力源。将儿童推向广袤的生活中,让其充分参与,尽可能丰富其经历,这有助于情感的丰厚与发展。其次,写作前提供刺激,激活情感。指导儿童写作,教师可以在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参观实践等方面多下功夫,让其在全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感受到外界刺激,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这些都将化为写作的激情。其三,在表达过程中学习调控情感。
写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文字是情感的宣泄。情感一旦释放,有可能增强表达效果,也有可能让文章杂乱无序,零散破碎。因此,在儿童表达情感时,要引导其学习选择,根据表达意图,将自己的情感做好梳理、调整,筛选,让表达集中地为写作目标服务。最后臧苗苗,还要一以贯之注重阅读积累,学习借鉴他人的情感表达方法。阅读经典篇章,书目时,可以引导儿童特别关注作者集中表达情感的部分,入情入境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作何如何运用文字表达。例如季羡林《怀念母亲》中就有一段:
不久外面就黑起来了。我觉得这黄昏的时候最有意思。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切都沉在朦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静到不能再沉静的时候,活动起来。我想到故乡,故乡的老朋友,心里有点酸酸的,有点凄凉。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
阅读这样一段文字,可以让儿童在文字如“沉默”“织”“沉”“沉静”“凄凉”“糊”,体会作者选词的精致;关注特别的文句,如“然而这凄凉却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鲁伊莎,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让儿童也尝试模拟表达那种“糊在心头”的感觉,体会这“说不出”但是又需要变达情感时的言语表达方法;还可以整体领会文意,通过介绍背景,联系自我感知,感受,体察作者的情感世界,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语言能力是写作的核心素养,它为动笔成文提供保障。写作素养最为关键的无疑是言语表达德田有希。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学习语言》一文中说:语言就像一大堆砖瓦,必须由我们细心的排列组织起来,才能成为一堵墙或者一间屋子。语言不可随表抓来就用,需要经过组织,使他与思想感情发生骨肉相连的关系。老舍先生说的“一堵墙”“一间屋子”就是指文章,而语言就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砖瓦”,构成的过程不能是零散堆砌,而应该“经过组织”。这段话形象地让我们感受到语言能力在写作素养中的地位,提示我们训练儿童组织语言恰当有序地表达近藤美佐,就是写作教学的核心要义。
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与教育环境,教学方法,同伴交往,练习频率,评价反馈等因素息息相关,表达水平的提升也不是一蹴而就。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促进发展。第一,摆正评价观,鼓励儿童放胆地“写出来”。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发展的快慢,很大程度受评价者影响谷城社区网。特别是教学体系中的儿童表达,“亲师”的意识起到很大作用,儿童会自觉朝着教师喜欢的语言表达形式发展余干教育网。如果成年人给予过多束缚,会限制儿童发挥,阻碍语言能力的发展。而面对儿童表达,教师最需要做的就是鼓励,让其放胆表达,走好重要的第一步“写出来”。只有自信,大胆,自然地写出来,语言能力才能真正在表达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提升。成年人不应苛求文质优美,如同鲁迅先生在杂文《这个与那个》中就写道:孩子初学步的第一步在成人看来,的确是幼稚、危险、不成样子宋史赵普传,或者简直是可笑的。但无论怎样的愚妇人,却总是以恳切的希望的心,看他跨出这一步去,绝不会因为他的走法幼稚,姜贞羽怕要阻碍阔人的路线而逼死他;绝不至于将他禁在床上……因为她知道,假使这么办李司南,即使到了一百岁也还不会走路。第二,任务驱动,促使儿童清晰地“写明白”。有不少儿童写作属于自说自话,目中无人,无人能懂。因为他们将所面对的“作文”仅看做是一项特殊的作业,只要凑足字数即可。扭转如此无效的表达就在于实行“任务驱动”,将写作化为一项表达或者交际的任务,也可以创设任务型的情境,让儿童在明确写作任务驱动下,为达成写作目标而努力。此时写出的文章,为了要让指定的目标对象看明白,作者首先就要“想清楚”,如:“我”将以什么角色来写,写给谁看;“我”在写的时候,可以运用什么方法让对方看明白;“我”要融入什么样的情境写;“我”写下的这段话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我”将如何安排这些文字三部六病,让它们显得更加清晰……想得越清楚,写得越畅快,越讲究,写成的文字越有可读性。第三,阅读给养,不断迈向“写得好”。我们说的“好”并不苛求文学化的溢美,而是指不断形成个性化写作风格。虽然,我们清楚知道儿童写作中的“风格”是善变的,但至少在一个时期内,我们希望文字表达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能代表每一个独立个体的特质。独特的风格,也是写作趋于成熟的标志,是每一个作者努力的方向无上神道。我们也提倡这样的成长更多仰仗阅读。读写不分家,读写并进的思想,在写作素养的培育中我叫丁春秋,应当显得更加突出爱如电。
思维品质是写作素养中的创新要素,是当代儿童写作与众不同的特质。美国的研究者托尼席尔瓦发现:写作不是简单的线性计划,而是伴随着思考和探索的活动,过程是丰富充满变化的,也是最有意思的。贾特艾米格通过考察学生与专业作家的写作行为也发现:优秀作家首要关注的是思想,而不是拼写问题。倘若作家在打草稿时就注重拼写,词汇,句式等,就会受到干扰。【4】许广平在回忆鲁迅先生时,写下《欣慰的纪念》,其中也写到鲁迅独特的创作方法:至于创作,更是加倍当心的,就算三五百字的短评,也不是摊开纸就动手。那张躺椅,是他构思的好所在,那早晚饭前饭后的休息,就是他一语不发,在躺椅上先把要写的大纲起腹稿的时候嵇少丞。可见,中外大作家都重视写作思维,思维品质对于写作,对于创新的意义是多么重要。写作不是语句,段落的拼凑,也不是技法的生硬操作,修辞的叠加组合。写作是包含着思维,创意,语言组合,调整修改的全过程。当我们的视线从最末端的“文章”这一结果转向过程的时候,就是将写作活动从传统的“下游”环节移至中流砥柱的重要环节。大多儿童写作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他们甚至在几乎没有完整构思时提笔就写金菩提上师,写完了事。前言不搭后语,段落之间各自为政,前后观点甚至矛盾。这就是不假思索带来的不知所云。文章不通,大半是由思维缺位带来的。所以,写作素养的培育,重在培植写作思维,重在“教思维”。
主张“教思维”,并不是指将思维的定义、概念、特征等陈述性知识传递给儿童,因为那是无效的。其一,要注意使用多样的方法,设计专门的写作思维训练。写作课堂,要保证每一次动笔都伴随着思考,甚至有时候就为思维训练而写,不拘泥于主题,中心,立意等,纯粹让思维做做体操。我们认为指向写作运思训练的写才具有教的意义,因此,写作课堂就是思维的演武场。如:经常组织“头脑风暴”,结合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不求有统一答案,希望有更多的解决方案,大家把各自的方法写下来,发散思维训练得以锻炼;组织话题辩论,针锋相对,各执一词的辩论,训练的是儿童的逆向思维;设计了结合直观的图像写作的训练,让直觉思维和逻辑表达在练习中趋于协调,平衡儿童的各种思维的发展。其二,注意过程的合理性,让教学契合写作运思的成熟。我们提倡科学,合理,精心设计教学,让各种训练能与儿童写作运思的发展,成熟相契合,教学成为思维发展的有益助推。如:训练思维由模糊到清晰,由具象到抽象,由局部到整体,由扶到放。《文章轨范》中提到:“凡学文,初要胆大,终要胆小。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入简。由豪荡入纯粹。……初学熟之,开广其胸襟,发抒其志气宝丰能源,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高论,笔端不窘束矣。”儿童写作的思维训练也要遵循“放胆”到“小心”的演进,思维的辅教也要循序渐进,最终达到有“一百种语言薛济萍,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种歌唱与了解的喜悦。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创作,一百种世界等着孩子们去梦想。”的美妙境界。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C》,袁祥仁2017.7-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