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商榷《谁给了朝鲜三千里江山?》一文的几个问题-IN朝鲜

2019-03-14 全部文章 261

庞凤仪商榷《谁给了朝鲜三千里江山?》一文的几个问题-IN朝鲜

庞凤仪点击上方“IN朝鲜”可以订阅哦

本文首发于知乎,由作者松平信纲授权转载。
发表于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的原文,看这里。其实,也是借机谈谈几个关于朝鲜历史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其实属于老生常谈。如果大家能接受外国人拿何新那套代表中国历史学界的观点,那么大可以拿下图这种韩国学界也瞧不起的玩意代表韩国历史学界的观点。

图片中的“the Huan Empire”,即“桓国”。笔者曾经谈到过,70年代以后随着韩国经济的发展和民族主义的抬头,借篡改历史来证明本国的“历史悠久”似乎成为了一门“显学”。在此影响之下,韩国人所谓的“在野史学”蜂拥而起。他们对朝鲜半岛上古史的大概史观是这样的:
所谓“桓国”是韩民族建立的最初古代国家,相传7代桓因,共治3301年之久。
接着,“倍达时代”相传18代桓雄天王,共治1565年,中国传说时代的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蚩尤也属其中。
之后的(古)朝鲜时代共有47位檀君相继即位,存在了2096年。继古朝鲜,出现北夫余、三韩等诸多小国,开始进入列国时代。
他们的主要证据《桓檀古记》,经过考证是一本诞生于1979年的伪书。(岁数比共和国还小,没想到吧)
正如何新一样,他们的理论同样是漏洞百出但拥趸众多。在和韩国学界就上古史各种问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们不能忘记的一点是,毕竟“以纯粹历史学的视角来看,韩国正统主流史学界与我们是站在同一阵营里的”。再怎么争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但是对付上图这种(哔—),不用客气,直接“冬天般的冷酷”招呼。

第二个问题,关于唐与百济之战。
唐帝国在打击高句丽的同时,顺便从水路消灭了百济,并在白龙江和新罗联合大败倭人。在这之后,大唐帝国在高句丽、百济故地设立了安东、熊津两个都护府。中原王朝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达到巅峰。
此为公众号原文。
以下指正:
《旧唐书·百济传》:“于是仁师、仁愿及新罗王金法敏帅陆军进,刘仁轨及别帅杜爽、扶余隆(此前降服的百济王子)率水军及粮船”,可见水战中并没有新罗军参与。
此战中国史籍称作“白江口之战”,因为当时称今天的锦江为“白江”;日方称之为“白村江之战”。白龙江是嘉陵江的支流。
“安东都护府”、“熊津都督府”,老生常谈,不再提。

该图的问题:
“两界”的名称几经变动,虽然史籍有“东西两界”的说法(《高丽史节要》卷三,显宗元年),但是《高丽史·地理志》对“西界”一名无载,仅载“北界”、“西北面”之名。似以“北界”为当。
东京(庆州)未注今地名。
第三个问题,“铁岭卫弃地”和“十部女真事件”。
为了奖励李氏朝鲜的恭顺,朱元璋放弃了控制朝鲜半岛东北部的铁岭卫。在此之后,李氏朝鲜已经控制了朝鲜半岛绝大部分领土。此时,整个半岛,只剩下东北部一小块被女真人控制。
关于铁岭卫问题,笔者曾有详细分析。
朱元璋曾对朝鲜使臣说,“辽东旧以鸭绿江为界,今饰辞铁岭,诈伪昭然”,即高丽给明朝的上书被朱元璋理解成了是要索要辽东的铁岭(今铁岭市);而高丽想要解释的,(即“饰辞铁岭”),则很可能是朝鲜半岛的铁岭(1356年前的中朝国界)——朱元璋的目的。
但是在1393年设铁岭卫于银州,谈不上什么“弃地”——明朝在这一带的控制,只有一个羁縻千户所(海洋千户所,今咸镜北道吉州,1380年设);但是据《朝鲜王朝实录》,“海洋猛安括儿牙火失帖木儿”同样也受了朝鲜的招抚羁縻,加之这一带女真人在划界之前的两属情况极为普遍,也说不上什么有效控制。未曾控制过的土地,拿什么“弃”?
朝鲜世宗即位后,对女真人软硬皆施,控制了鸭绿江-图们江以南半岛的所有土地。女真人和朝鲜人都跑去当时的首都南京告状。明成祖考虑再三,认为“朝鲜之地,亦朕度内,朕何争焉?”和他的父亲一样再次将领土馈赠给了朝鲜。
至于“十部女真事件”(即1404年女真人王可仁上书请招抚图们江南十部女真引发的外交冲突,以朱棣将其部赐予朝鲜告终),没能招抚成功固然是领土上的损失,但是明朝这个“咸州以北,本系辽金之地”的借口...未免也牵强了些。(另外,王可仁是上表而非赴南京;原文叙述也有颠倒顺序之嫌——朝鲜真正完成对北境控制的标志,一般认为是东北“六镇”的完设与边墙的修筑,而不是“世宗继位后”就发生的事)
第四个问题,穆克登勘界,真的“不清楚”么?所谓“间岛”真的该他背锅?
比如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界河图们江,当时大清的负责官员穆克登就没有搞清楚究竟在哪里,甚至只能发动朝鲜民夫用栅栏人工画了界。这当然对朝鲜方面非常有利,又拿下了部分新领土。
在日后大清衰败,逐渐丧失东亚话事权时,朝鲜一直用来挑衅的“间岛”地区,也是这段时间勘定国界不清晰留下的隐患。

图源:《穆克登碑问题研究》
中朝边界以鸭绿江-图们江为界,是一条习惯边界,双方并无勘界立碑之举,明清两代甚至对鸭绿江、图们江的正源都一无所知。1712年穆克登查边的主要目的在于查图们江的正源。穆克登认为图们江正源是从左上角的A1(1885年中朝勘界之时,在此发现了木栅等遗迹)处没入地下,在右下角的A2处涌出,与B1-B2汇合,形成图们江源。
但是即使是错认,1712年的穆克登碑依旧立在A与B交汇的地方(今小红丹水)作为图们江源的见证,穆克登所认错的只有A1一点,并没有将A1向北流入中国的河道看作图们江的意思,更没有将其作为中朝国界——穆克登认为图们江的正源从B2起。朝鲜在此次勘界中获得的所谓“多得地方”指的是朝鲜勘察出的错误源头和穆克登勘察的图们江源之间的十几里土地;而朝鲜真正获得利益的,是在后来,为了使立在B2的碑和从A2向北的木栅相符,向北移动穆克登碑的过程(1931年穆克登碑失踪之前,该碑的位置已经“推进”到了长白山天池东南4公里左右)。

看不明白的可以看这个,参考上图所绘
至于间岛问题归罪于穆克登勘界不清,更是无稽之谈。1712年穆克登查边,中朝双方对于“土门江=图们江=中朝国界”这一点毫无疑义,提出所谓“土门江非豆满江”的是1882年的朝鲜钟城府使李正东。他认为A1连接的是海兰江(朝鲜起了个名叫“分界江”),这才是真正的中朝国界“土门”;B2以下的河道是“图们江”,是朝鲜内河;二者之间的土地叫“间岛”,是朝鲜领土。然而A1点距离海兰江正源有80公里之远,根本不可能是一条河。
然而有理架不住朝鲜人死缠烂打,在中朝1885、1886两次勘界之后,中方终于让步,双方同意以石乙水与红土山水汇合处为国界,但是自此以上仍有争议(朝方坚持要求以最北端的红土山水为界)。1890年后,中方以石乙水为界向西南至小白山划定了国界并竖“华夏金汤固、山河带砺长”十字石碑(碑在1907年前后失踪)。1909年,中韩签订《间岛协约》,承认了这一界线。朝鲜所谓“间岛”之说,就此沉寂了大半个世纪,直到上世纪末韩国民族主义抬头,才再次死灰复燃。
今天这一块的中朝国界,是60年代确定的,以红土山水至天池的连线为界。
最后,也是这篇文章的最大问题——朝鲜半岛为什么叫“三千里”,网上的两种说法究竟哪一个正确,文章并没有给出解释......

【报名联系方式】
小编微信:ryugyong727
官方邮箱:indprk@sina.cn
知乎专栏:走进朝鲜
长按二维码走进朝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