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凤仪唯大英雄能本色, 是真名士自风流 两晋名人故事之桓温--文化拾遗阅读_0
庞凤仪唯大英雄能本色, 是真名士自风流 两晋名人故事之桓温:-文化拾遗阅读
庞凤仪桓温出身谯国桓氏,现在怀远龙亢人,和小编也是老乡,前不久新闻刚报道桓温祖先桓荣的墓刚被盗墓贼光顾。桓温是真正的东汉高门,而且还是诗书传家,世代经学的门第,从东汉大儒桓荣开始,连续三代帝师,龙亢也号称是帝师之乡。比起他的出身,琅琊王,陈郡谢,也不过是新出门户。只不过桓温的高祖桓范在三国后期因为支持曹爽被司马家族诛杀,所以在整个西晋并不显赫。其实桓范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桓温的父亲桓彝在南渡之后结交名士跻身江左八达,并与明帝密谋平定王敦之乱,所以家族地位有所上升。说到王敦之乱,少不了要提温峤。据说桓温文字中的温字就是来源于温峤。当时桓温不满周岁便得到名士温峤的赞赏,因此取名为“温”,且不说温峤是不是客套,桓温的后来的成就足以比肩温峤。
在世说新语里,涉及桓的段子很多,哪怕是清谈,他也并不落下风。桓温虽然因为以军功著称而被当时很多士人鄙视,但是他不是将门,了解这个背景这对于理解他后来的很多作为有非常大的作用。
小编最喜欢桓温的一点,是他的纠结,这正是他的可爱之处。桓温是一个深受士族教养影响的枭雄,这其中的矛盾,让他在历史上进退失据,当不得忠臣纯臣,也做不得反贼,好像最后面子里子都没得到,可那又如何?他充分展现了人性,他是英雄,但也是普通人,这鲜活生动的形象要比那么毫无缺点的人更加有血有肉,这恰恰是他的魅力。
桓温的每个年龄段都非常精彩,我们逐个来看:
十五岁,父亲遇害,一个少年人枕戈泣血,立誓要报仇雪恨,重振家业;
十九岁, 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仇人丧礼,手刃其三子,以此扬名天下,结交名士,被时评比做孙权、司马懿。并被皇室招为驸马,做为政坛新星步入仕途,一路官运亨通,由将军、太守而刺史、方镇;
三十三岁,帝国执政司马昱为削弱已在荆州传承两代的庾氏,不准其父死子继,任命桓温镇荆州,都督西部六州之地。司马昱为晋朝宗亲,在皇帝无能的情况下,总览朝政尽心尽力,也算重臣良相。
三十五岁,桓温挥师西进,攻灭成汉,收复丢失四十余年的益州,威名大盛,进而三分帝国疆土有其二,治下八州形同割据。司马昱为制衡桓温,将著名隐士殷浩请出,参与朝政。
三十九岁,眼见后赵政权崩溃,中原大乱,桓温多次请求趁势北伐,为一心抑制他权力的司马昱拒绝。桓温愤然挥军东下,兵抵武昌,朝野惧惊。司马昱写信劝阻,桓温回军。
四十一岁,司马昱令殷浩领军北伐,希望他建立功业,制衡桓温。岂知接连大败,朝野共愤。司马昱为桓温逼迫,罢免殷浩。桓温从此尽揽朝中内外大权。
四十二岁,桓温北伐关中,四万雄兵临灞上,打得氐秦政权坚壁清野、苦苦支撑、几近亡国。(太子苻苌阵亡、二号人物苻雄卒于军中、君主苻健悲痛呕血,次年亦卒)却可能是抱着养寇自重的想法,放弃了统一的最好机会。在这里桓温遇到了王猛,可王猛却看不上桓温,不愿随他南下,后来王猛辅佐苻坚成就了一番霸业。
四十四岁,桓温大败叛羌酋首、“小孙策”姚襄,收复故都洛阳。
五十二岁,桓温主持“庚戌土断”,打击士族豪强,极大增强国力。
五十七岁,桓温北伐鲜卑燕国,先胜后负,枋头兵败,遭遇生平最大挫辱;
五十八岁,桓温平定淮南袁氏。与此同时,僻处关中一隅的氐秦攻灭燕国,鲸吞关东各州,和东晋南北对峙。
五十九岁,桓温在枋头兵败后威信降低,为了立威废掉皇帝司马奕,拥立司马昱为帝。司马昱为了压制庾氏,亲手扶植起来的桓温,此时已经成为国家最大的隐患,而他本人成为了桓温可有可无的傀儡。
六十岁, 司马昱忧郁成疾,病卒,留诏桓温辅政。司马昱和桓温两位老朋友,这时候展现出互相欣赏的一面。司马昱让桓温辅政就意味着他愿意把皇权交给这么觊觎已久的老朋友了。
六十一岁,桓温进京,拜谒司马昱陵墓,不久一病不起。
六十二岁,桓温病卒,将桓氏基业交由其弟桓冲。
说到桓温进京,那时候他是准备去称帝的。桓温听到了司马昱的死讯,等到了让自己辅政的遗诏,却没有等到让自己合法即位的诏书,大失所望,率军入京,欲清洗朝堂立威。士族领袖谢安、王坦之继续司马昱的“非暴力不合作”路线,又一次阻止了桓温的清洗扩大化。
十余日后,桓温拜谒司马昱陵墓,被新任皇帝特许无需跪拜,却一直神情恍惚,自言见到司马昱鬼魂,连连拱手施礼,喃喃自语“臣不敢、臣不敢”这一幕,究竟有几分是对老友的愧疚,憾恨自己终究迫死了这个品性高洁的知交,更玷辱了他一生自持的清华与高洁,使之如白雪堕入污泥……。桓温打算加九锡,谢安等人就一直拖延,再等几天,再等几天,结果一直等到桓温去世。
出人意料,桓温没有将桓氏基业留给自己的儿子,相反却交给了一直主张对朝廷恭守臣节的弟弟桓冲。十年之后,正是镇守荆州的桓冲率领桓温一生经营的西府军,和代表中枢的谢氏北府军精诚合作,打赢了实力悬殊的淝水之战,令如庞然大物一般的氐秦帝国土崩瓦解;进而南军兵锋直抵黄河,一举收复河南各州,建立了自永嘉南渡以来,东晋帝国空前但非绝后的武功。
《晋书》和《世说新语》最负活力的篇章,便兼具英雄本色和名士风流的桓温桓元子,一个最能代表魏晋风骨的大写的男人。 带着浓烈的欲望,带着对生命的热爱,自信而睥睨当世,骄傲而指点山河。活过爱过拼搏过辉煌过也失败过,只为全身心去展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在青史中留下自己不可磨灭的存在。千百年来,多少人嘲笑桓温欠缺后辈赌徒的胆略和勇气。他从不遮掩自己的野心勃勃,年少时就被比做十八岁坐断江东的孙仲谋,偶像是本朝的奠基之祖司马宣王;他在奢靡之世俭约自苦,每次宴饮仅以茶果待客,一生所为唯有梦想和野心,感叹今生若不能帝业功成,必为司马师司马昭辈所笑;最后,他终于喊出了那句中国史上最真性情的名言: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桓大司马英雄一世,确实还没有那样的厚脸皮,一如五代福建军阀王审知,在遍地草头天子时慨然“宁为开门之节度,不为闭门之天子”。他当然想做帝王,想做的却是一个凛凛然有生气、为后世留下各种佳话逸事的名士帝王,而不是彻头彻尾只知功利的政治动物;他当然想驱除胡虏令河山一统,想恢复的却是名士风流纵情至性的太康盛世,而不是法吏当道的秦汉帝国;世俗权位和功业皆我欲也,精神上的华贵崇高同样亦我欲也,这也正是他纠结的地方。
(参考知乎狐言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