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凤仪嘉善:吴越文化腹地,地嘉人善-梦东方
庞凤仪嘉善:吴越文化腹地,地嘉人善-梦东方
庞凤仪
提起吴越文化,你脑海里闪念的是什么?是吴越争霸,西施浣纱?是晋士风雅,烟雨江南?还是吴侬软语,越剧婉唱…… 当然,上下数千年浩瀚的吴越文化瑰宝,岂是几段典故就能概述? 因此,吴越文化更是广泛的江南地域符号,而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典型地域就是——嘉善。
嘉善 5000 多年的“大往圩”史前文化遗址,正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嘉善隶属于浙江省嘉兴市,地处江浙沪两省一市交汇处,是吴越文化地的中心,再加上良好的田园生态大境、乐活淳朴的乡情民风,让嘉善文脉愈发历久弥香。尤其是在对中国“善文化”的推行上,嘉善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至圣先师,发扬“善文化”壹
在对中国“善文化”的推广上,嘉善人袁了凡功不可没。他是“善”的理论诠释者,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更是江南善举运动的倡导者。
袁了凡(1533-1606),嘉善县魏塘人。初名表,后改名黄, 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号“了凡”称之,为明朝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袁了凡精通佛学、农业、民生、水利、医学、音乐、几何、数术、教育、军事、历法和太乙六壬奇门“三式”绝学等,共著述 22 部,198 卷。其中《了凡四训》,更是确立袁了凡为劝善思想家的代表作,被誉为“东方第一励志奇书”,深受当时推崇, 被佛教界称赞为积德行善的典范而广为印行,流传达数千万册。袁了凡也因此书被后人敬奉为江南善举运动的宣导者。
袁了凡自幼聪颖敏悟,卓有异才,万历十四年(1586)即中进士,十六年授宝坻知县,颇有政绩,被誉为“宝坻自金代建县 800 多年来最受人称道的好县令”。 其后袁了凡罢归乡里, 专心著书立说,担任《嘉善县志》主笔,1606 年夏去世,享年74岁。天启元年(1621)袁了凡被追赠尚宝司少卿,清乾隆二年(1737)又入祀魏塘书院“六贤祠”。
袁了凡生活在明朝末年,此时江南社会剧烈动荡,道德体系紊乱,大量社会精英的士绅阶层,为了教化民众,将劝善惩恶的诸多事例,刊刻成“善书”,宣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期望通过通俗的形式,将民众的道德教化实现具体化、生活化。因此,《了凡四训》正是这一特定时期,最先进的产物。
《了凡四训》的宗旨要义是“劝善”,它阐明了善的含义、明辨善恶的标准、行善的道理和方法。全书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4 部分组成。其中“改过之法”和“积善之方”是他早年《祈嗣真诠》中的两篇,“谦德之效”是以前的《谦虚利中》篇,而“立命之学”是他 69 岁晚年之作,袁了凡以其毕生的学问与修养,融通儒、道、佛三家思想,用亲身经历,结合大量真实生动的事例,告诫世人不要被“命”字束缚手脚,要自强不息,改变命运。
除了思想阐述,《了凡四训》还用了 10 余个事例,说明10个最基本的行善方法,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建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袁了凡提倡以记“功过格”的方法,即把每日所做之事,按其善恶增减记数,“隐恶扬善”、“迁善改过”,进行道德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自我修养、完善人生的目的。同时,袁了凡的告诫,多以他的亲人、亲戚,以及他的乡亲作为例子,即所谓“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更具真实性、代入感。
理论和方法论的结合,使《了凡四训》兼顾高屋建瓴和济世普适的双重意义,对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改造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地嘉人善,传承“善文化”贰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一种历史积淀,是一个地方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具有很强的历史传承性。在这方面,嘉善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以袁了凡先生为代表的嘉善先哲名贤,其论其说,其德其行,就是亟待挖掘的底蕴深厚的人文宝库。
正是因为继承了以袁了凡为代表的历史先贤的道德思想, 嘉善才能成为“善文化”传承地,而这种传承已经深刻浸入嘉善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丝血脉,在众多江南古镇中,西塘的古人最具公共设施意识,西塘镇所有的角落,都以廊檐连通起来,你家走到我家,这个店铺走到那个店铺,就像在自己家里跑来跑去一样。嘉善人就是以这样直观的形式,体现了与人为善的和谐社会的精神。在此,嘉善持续养育出了一方水土的地嘉人善,孕育出了嘉善人的温敦宽容,让“善文化”源远流长。
历史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是核心竞争力之所在。今日的新嘉善,正着眼于“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唱响“善文化” 赞歌,深入实施“融入上海、创新发展、统筹提升、生态立县、民生优先”五大战略,致力于“建设临沪新城、发展品质经济、构筑精致水乡、实现幸福民生”,全力打造“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主动接轨上海前沿高地、长三角中心区经济重地、城乡一体发展先行之地”,努力建设全面融入上海大都市的现代新城。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章转自《天洋人》内刊55期
梦东方梦幻嘉善专刊(2018年9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