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命运早已标注价码:为什么说免费的东西总是最贵的!-焦点传真

2019-03-24 全部文章 275

庞凤仪命运早已标注价码:为什么说免费的东西总是最贵的!-焦点传真

庞凤仪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她堪称史上“最强拜金女”, 因为买买买差点拖垮整个法国, 她的每件首饰都价值连城。她就是著名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妻子, 15岁嫁入法国皇室、 38岁因穷奢极欲死于法国大革命的玛丽王后。
茨威格在《短头皇后》中写道: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她以为自己享受的荣华富贵都是免费的,天生应得的,在奢华的享受中醉生梦死,最后玛丽王后却将自己送上了断头台,一代乱世美人落得悲惨的结局。
它告诉我们,任何“免费”背后,一定隐藏着更深的东西,会牺牲掉你更宝贵的东西去换取,比如浪费的时间、极致的体验等,甚至是生命的代价。所以,天上掉下的免费馅饼,并不一定都那么好吃,甚至会更贵。
在中国,一场全民狂欢购物节正在上演,各大电商的优惠令人眼花缭乱,网友直呼套路太深。比如,预付定金是为了提前锁定客户,满99减10是为了让顾客凑单,逛品牌抽奖是为向商家导流。为何不能痛痛快快“全场五折”?真相是直接打折,商家岂不要赔死!
背后暗藏经济逻辑是,商家设置如此高难度耗时的优惠流程,为了筛选出不在乎时间成本,却对价格很敏感的消费者,打着优惠甚至免费的旗号把他们的钱掏出来,结果这些消费者在冲动之下买了很多一辈子也上不上的东西。
这正是商家的经营之道:任何时候,贪图便宜的消费者是斗不过精明的商人的。因为,当你的时间和精力变得值钱时,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总是昂贵的,因为太浪费时间了。
再比如,很多人以为开个网店很容易,没有门面租金成本。一般情况下,线下做门店,物业加租金这个费用能达到成本价的20%~30%,而网上开店这些统统能省掉。然而,你真以为阿里巴巴做淘宝、做天猫是免费给商家用的吗?
真相是,一方面,阿里巴巴把旗下的电商平台给大家免费用,另一方面,它却控制了商家的庞大交易数据。这几年阿里巴巴进军云计算,云计算的基础,都是旗下的电商平台带来的。这些海量的数据积累,最后打造了阿里巴巴的竞争优势,带来了巨额的流量广告费和用户转化率。
到底谁是背后的大赢家,一目了然。免费是一种商业模式,放长线钓大鱼,用免费的服务来换取更多的利润。
比如,一位酸辣粉店老板讲的故事。
在店铺开业初期,只要在店内办理会员卡的客人,都能免费获赠一腕酸辣粉。开业当天,排队的人蜿蜒了几十米,现场十分火爆,当天一共送出了500份酸辣粉。这次营销活动看起来是亏本的,500份酸辣粉倒贴了2500元,却做出了超级棒的宣传效果,比花钱打广告的效果不知道高明多少倍。几乎周边小区的居民都知道有个傻子在送酸辣粉,一下子炸出很多人前来品尝酸辣粉,打开了小店的知名度。
打着免费的旗号,老板精明地推销会员卡,并规定以后凡是在店内购买10份酸辣粉可以免费送一份。长此以往,老板靠免费的营销手段套牢了大批的客户:既然都办了卡,小店又在家门口,味道也还可口,不如经常来消费。
老板这一招,真绝了!
例如公园收不收门票这个话题,有些城市公园要收门票才能入内,有的城市对公园直接免费,比如杭州西湖景区。这是傻吗?才不是呢。
当杭州取消了西湖的门票后,游客数量暴增,给杭州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人流量,游客来了就要消费,要住宿酒店,要购物消费,除了西湖还要顺便去其他的景区逛逛。一个免费的西湖带动了整个杭州旅游业的发展,也拉动了当地的老百姓就业。商业搞上去了,政府的收入也增长了,最后赚的还是杭州的人民。
不得不说,还是浙江人这一桩免费的买卖收益巨大。
在这里,免费不是“真正”的免费,而是这一头免费另外一头收费,最后肯定是赚的。
当你面对下面的选择:免费的商品,但是用起来闹心;花钱买来的服务,用起来舒心。当免费与付费之间的体验差距很大,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
比如,在网络游戏里,免费的装备往往不好用,连对手都打不赢;而高端的游戏装备却是要收费的,杀敌起来感觉爽歪歪。玩游戏最后都是为了一种满足感成就感,这个时候大多数游戏重度爱好者,会选付费的装备。
再比如,很多视频网站推出一种服务叫做付费会员,如果不买会员服务,在看视频的时候会无数次弹出广告,看起来断断续续,而且很多电影还不能提前看,那感觉实在太糟糕,就问你急不急?结果,很多网友为了追求极致的观影效果,都被迫买了会员服务套餐。
还有,你下载盗版电子书,错别字连篇,阅读体验极差,最后不得不掏钱买正版的阅读。
纵然再精明的消费者也玩不过利润至上的商家。你以为的免费,其实不是真正的免费,而是在诱导你消费。
在中国,有一种“免费”意识叫做“熟人好办事”,本来希望少花钱,结果砸了更多的钱才办好一件小事,回头想一想,得不偿失。
妈妈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家里的热水器坏了,有一个熟人就是修这个的,找他过来修不用花钱。为了请熟人过来,妈妈在家烧了一桌子好菜,陪着客人吃吃喝喝,然后还买零件找图纸,从吃饭到修好,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
最后,妈妈算了一笔账,一桌子饭菜外加酒水花了200多,还搭上了一下午的时间,又是陪笑脸又是欠人情,还不如出去找一个维修工修理的专业快速呢。更别提浪费的这一下午的时间能干多少有价值的事情。
这个世界上,资本从来不是活雷锋,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
去过酒吧的人会发现,虽然有些商家会提供免费瓜子花生等小零食,但是酒水饮料会比超市贵出很多。这是商家给客人设下的免费的圈套:多吃花生等干果容易口渴,口渴必然要喝水,就会带动酒水饮料的消费,而这正是酒吧赚取高额利润的一个渠道。
平时,我们使用百度搜索引擎都是免费的,结果搜出来的前几条基本都是竞价广告,最可恶的是医疗竞价广告,真实性难辨。对于百度来说,使用搜索引擎的网友就是他们为广告商带来的流量产品。
顺便说一句,如果商家为你提供免费的商品或者服务,从本质上讲,你已经不是他们的客户,而是他们的产品。也许,你被商家卖了,还在帮他们数钱。
还记得当初激烈的外卖之争吗?美团、饿了么等商家疯狂烧钱大搞补贴大战。锣鼓喧天,外卖小哥腿都快跑断了。随着各大团购网站逐渐站稳脚跟,收割了一批批忠实用户后,你会发现外卖的价格也没有那么便宜了,运费也越来越高了。一旦你习惯了点外卖的模式,即使免费的馅饼没了,优惠套餐结束了,你却依旧戒不掉点餐的习惯,只好一边骂着价格又涨了,一边乖乖地付费订餐。
这种模式,有点像“养猪模式”,打着免费的旗号,把猪养肥了再杀。
这一招,滴滴在拓展市场的时候也用过,各种烧钱的优惠券铺天盖地砸向用户,逐渐培养起来了人们接受共享汽车的经济模式,到后来滴滴叫车的价格也不再便宜了。那些养成滴滴叫车习惯的用户,尽管车费提高,还是手贱地一直用下去,毕竟可以在家坐等叫车上门接送,胜过在寒冬腊月在马路上苦哈哈的打车吧。
最近,你注意到么?许多旅行社会推出特价游活动,比如999元一价全包逛遍港澳。价格之低,令人心动。这简直是旅行社分分钟赔钱的节奏,最后坑的却是爱贪便宜的人。
背后的真相到底有多可怕?当高端人士的钱没有那么好挣时,旅行社把目光放到低收入人群身上,团购门票、预定低价酒店,压低导游工资,让导游吸引游客消费的提成作为收入来源,这必然导致强买强卖,服务态度差得甚至会出现辱骂、打人的壮观一景。
这些参团的消费者原以为只花几百元就可以享受舒适的旅行,结果一路上或被忽悠或被强制地买买买,一不小心花掉几万元的例子比比皆是,远超旅游团费本身,甚至很多人买的是假货,花了冤枉钱还受气。
当低价旅游团负面新闻层出不穷时,为什么还有很多消费者前赴后继地往坑里跳呢?贪便宜的心态在捣鬼,想免费甚至低价享受超出价格本身的旅行,你不吃亏上当,难道还能商家良心发现吗?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比比皆是。
再比如,每逢国庆、春节,堵在告诉路上的自驾车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事实,免费的东西付出的代价太惨痛了,陷入无止境的拥堵,一点点把假期的美好心情破坏掉了。
最后,再讲一个例子。我经常路过一个药品超市,每天早晨都会看见有很多老头老太在排队。排队干嘛呢,发现他们不是在领鸡蛋,就是在领水果。
这些免费的鸡蛋和水果不是免费领的,领了就要进去听所谓的老专家讲养生保健课,听完课还能再发点免费的营养品试吃小样。至于课程的内容,无非就是推销包治百病长生不老的保健品。
刚开始这些爱占小便宜的大爷大妈们只是为了那点免费的鸡蛋去听课装样子,谁知道一不小心被卖保健品的专家洗脑了,忽悠得大爷大妈疯狂往里砸钱,连子女劝说都不管用。这些老人们每次几千的往里砸,还能时不时获赠一壶油之类的小礼品,被用小恩小惠继续哄骗者。结果他们辛苦积攒一辈子舍不得花的积蓄,都被这帮保健品传销者骗走了。
免费的东西到底贵不贵?真的很贵,能骗到人执迷不悟,甚至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所以,这个世界上,不要总想着不付出代价就能获得有价的商品。正如对于鱼儿而言,诱饵永远是免费的,然而贪吃诱饵的代价却是失去生命。所有的免费商品,都在暗地里标上了你看不见的价格,不过是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以其他的形式进行了支付。
为什么说「免费的其实是最贵的」?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很多商家的行为让人很难理解,就比如免费赠送活动。作为一位经济学人士,笔者就从经济学角度来解释一下这所谓的免费行为。
首先,我们要记住一个永恒的定律:这个世界上,买的永远没卖的精。对鱼儿而言,诱饵永远是免费的。所有免费的东西,都标上了你看不见的价格,所谓的免费,不过是以其它形式进行了支付。
仔细观察下每天的生活,“免费的才是最贵的”简直无处不在。
你在视频网站免费看电视剧,非会员就必须忍受 60s 的广告;
要看最新的网剧,不是 VIP 就只能观看 4 集;
你为了免费,下载了盗版的电子书,结果排版混乱错字连篇,令人阅读体验大减;
而在微信朋友圈里体现的最明显,就是求赞党。
其实,所有免费的东西,都标上了你看不到的价格。当你的时间开始值钱了,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十分浪费时间。
付费是市场行为规范。
免费由市场行为规范变成社交行为规范。
社交行为规范的关键力量就是人情,而人情的偿还是非常贵的。
免费!
这两个字往往成功地给人带来了视觉的冲击和愉悦的感受,但事实上,所有的免费模式背后都伴随着更高昂的“收费”。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所谓的机会成本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我们对免费的最大感受就是,不需要花费一分钱便可以得到某样东西,乍一看以为自己付出的成本为零,其实细细想来你付出了更大的隐形成本 - 机会成本。
1、免费的东西往往质量不高
中国有个成语叫道旁苦李,说的是一群孩子看到道旁有一颗李子树,结了特别多果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小伙伴都去摘李子吃,其中一个孩子却不动,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取,他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结果小伙伴们摘的真是苦李。
“免费”就是那个苦李子。现在越来越多人意识到“物美价廉=便宜没好货”,那么我们更要意识到“物美价免=天上掉馅饼,地上有陷阱”的道理。
2、免费耗费时间成本
为了一次免费吃霸王餐的机会,你得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去 app 里寻找和等待去抢那个秒杀。
当你的时间开始值钱了,你会发现免费的东西十分浪费时间。
3、免费导致服务质量较差
免费得到的服务质量一定比不上个性化的付费服务。两者并存,一对比就造成了服务质量差异。
QQ 是把会员制度践行地最彻底的那个了。免费的 QQ 承载了各种付费增值服务,也是我们感受服务质量差异最明显的一个地方。免费的 QQ 音乐,只有绿钻会员能享受无损音质;免费的 QQ 游戏,只有蓝钻会员能在房间任意踢人;免费的 QQ 空间,只要黄钻能使用好看的皮肤装扮……
4、免费破坏市场生态
当消费者趋向免费,收费的竞争不过免费的,最后要么自己也免费,要么关门大吉。所以你会发现优质的东西越来越少。
任何免费的东西都是需要成本的,草场只有那么一片,优质的付费商家被打免费价格战的商家挤走以后,我们得到的选择范围小了,市场失去良性竞争,吃亏的还是我们自己。
免费虽然是一种成功的商业模式,当我们在选择免费的时候,但一个总选择免费的人,大多也就慢慢的不值钱了,优质的人生绝对不是免费能构建的。
上免费的高速公路,就要陷入无止境的拥堵;看免费的节目,就要等待 60 秒的冗长广告;看免费的影片,就要忍受劣质摇晃的枪版画面,或是挑已经超过电影保护期的片子。你想学一项新技能,在网上搜免费的视频教程,结果学得慢且没成效。你省下了钱,却失去了时间、舒适和时效性,这就是损失的机会成本。
免费不过是以另一种形式付费
你以为免费,只是表面的没付钱,但事实上,已经用另一种形式付给了商家。
我们去酒吧消费,可以免费点瓜子、花生,但酒水饮料却比普通超市高出许多。因为多吃花生必然产生干渴,能带动酒和饮料的消费,而酒吧主要靠酒和饮料来赚取高额利润。所以,我们免费吃的花生已经用酒水的形式提高了酒吧的利润。
所以免费到底是什么原因?
按照 Chris Anderson 的理论,免费现象实质是让钱在不同的产品之间,不同的人之间,现实与未来之间,与钱无关的市场和与钱有关的市场之间转移,经济学上称之为交叉补贴。
交叉补贴是一种定价战略,是主导运营商运用其市场主导地位进行的一种妨碍竞争的定价行为。交叉补贴其思路是,通过有意识地以优惠甚至亏本的价格出售一种产品,而达到促进销售盈利更多的产品的目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商家之所以愿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甚至免费赠送消费者商品,是因为交叉补贴的存在。他们不但可以从“盈利产品”中获得补偿在“优惠产品”失去的利润,而且还会有更多的盈利。
交叉补贴类型较多,具体种类有付费产品补贴优惠产品;日后付费补贴当前免费;付费群体补贴优惠群体;通过第三方实现交叉补贴;非货币形式等等。
举个列子,我们免费使用百度,搜索结果的一二条都是 XX 广告。那么对于百度来说,我们就是他们为广告商带来流量的产品。道理很简单,资本不是活雷锋,羊毛不可能出在牧羊人身上。
如果你在免费的使用一个服务,那么你不是客户,是产品。
所以说呀,商家怎么会做亏本的生意!他们有各种方法去赚你的钱,只叹我们太傻太天真。
商家各种免费手段大绝招
第一招,叫做 “假免费”。
就比如很多淘宝的 9 块 9 包邮,什么袜子、热水袋或者手链什么的,你明明没有这个需要,但是看到弹窗里的 9 块 9 包邮,只有出邮费,商品不要钱。嗯!不买白不买!但是,真的是只出邮费吗?其实只要快递单数多,邮费并不会那么高!而且,就算我们排除各种假货的情况,你再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个商品吗?
相对应的,第二招叫做补贴式免费。
上面是商品不要钱,这里是邮费免费。比如什么满 49 包邮啊,或者是满 100 减 20 补贴券。他在购物车提醒着你,然后为了包邮,你凑单买了更多无用的东西。
“免费诱惑”的第三招,叫限时免费。
这一招更毒,“免费是有限定时间的啊,快来买啊!”
说个最极端的案例,在 2013 年各家网盘大战期间,突然有一天,各大论坛和微博传出消息:“百度云网盘的支付系统,疑似出现了重大 bug,所有付费套餐的价格变成了原来的 1/1000,1 毛钱就可以买一年会员!”
这个所谓的 bug 直到几十小时之后,才被修复。而各类网民,也包括我自己,不管之前用没用过百度云,都赶在这段时间里去抢注了会员。
虽然百度一直没有承认,但业界普遍认为,这其实就是百度云的营销策略。用所谓的 1 毛钱,制造限时免费的假象,迅速捆绑用户。几天后,百度云就宣布用户量突破了 7 千万人。
第四招:直接免费。真的就是给你真金白银,完全免单。
最典型的例子是当初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疯狂的烧钱补贴大战。那场大战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外卖小哥都快跑断腿了。
但渐渐的,当这些网站收割完毕后,你就会发现,补贴越来越少,运费越来越高。但你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习惯了网上点餐,,也只能一边叹气一边付费。
所以,这种模式有个形象的称呼:养猪模式。把用户养肥了再杀。
最后一招,更狠:二段收费。
这种套路常见于网络游戏中。比如王者荣耀,就是基本英雄免费,而皮肤道具收费。又比如打印机和拍立得,机器本身不贵,但墨盒和相纸费用很高,通过你重复购买这些消耗品来获取利润。
以上这五招,想想,你被几招骗过?
以前我们总说羊毛出在羊身上,但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有个说法叫: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比如你在视频网站看免费视频,网站赚取的是广告商的钱,甚至赚取的是你个人资料的钱。
以前杀毒软件很贵,现在也是免费;以前报纸收费,现在用 app 看新闻免费。
这就是互联网的“免费诱惑”。
另一方面,撇开个人因素,从社会角度来看,免费带来的是更严重的危害。
在经济学上,有个很著名的理论——“公地悲剧”。
有一片公共的草场,所有的牧民都可以在上面自由地放牧。由于牧场是免费使用的,每一个牧民都想多养一只牛以增加自己的收益。虽然他们明知增加牛的数目会使草场的质量下降,但这部分成本是由全体牧民共同承担的。也就是说,假设增加一只牛给一个牧民带来的经济收益是这么多的话,由于草场质量下降所带来的损失他只要承担这么多。
基于这样的权衡,所有的牧民都会尽可能多地放牛。但牧场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一旦超出了它的承载能力就会使其发生退化。最终,所有的牧民都因为没有办法继续在这片草场上养牛而破产。
在这一故事中,需要注意到两个关键点:
第一,虽然牧场是免费的,但实际上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每个牧民在做决策的时候,并非没有考虑自己行为会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草场质量的下降。只是他们认为自己仅需要承担这部分成本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即使增加一只牛为整片牧场带来的成本远大于 1,但只要自己承担的那部分小于 1,每个牧民仍然会选择多放牧。
既然对每个人都划算,那这个贵在哪儿呢?显而易见,整个社会承担了由于对有限公共资源的不合理定价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成本。回到牧场的例子,如果对每个牧民合理收费,那么社会就可以用这笔钱去开拓新的牧场,去寻找高效放牧的新方法,或者仅仅用于监管系统的设立以确保总放牧量不高于牧场的承载能力,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不会导致公地悲剧的产生了。
很多人抱怨中国高速的收费模式,但是,你注意过每个节假日高速免费的拥挤吗?上免费的高速公路,就要陷入无止境的拥挤。免费的时候,不但车多,而且新手也很多,在高速上,即便你能避免撞别人,但别人不一定能避免撞你。虽然你不用交高速费,却浪费了时间,失去了舒适性,也增加了开车的危险性。想想十几分钟的路程,我们却要堵一个小时,还要担心被追尾,是不是就不再抱怨高速收费啦。
其实讲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让大家乱花钱,而是告诉大家几个道理。
第一,免费并不等于毫无风险,更不等于没有付出。有时我们为了省钱选择将就某件事物,最后却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弥补它的种种不足,得不偿失。
第二,钱不是最宝贵的,暂时省了钱,之后必然要付出代价去交换,这其中可能有你的时间,自由,个人信息以及其他。
第三,生活不容将就。免费将就的生活,你不仅浪费了钱,浪费了大把时间,同时消耗的,还有自己的对生活的热情和有待提升的品味。
第四,只有学会花钱,才能赚钱,当我们一开始就追求省钱时,本身就已经亏本了。我们要懂得理性消费。
细细想来......
原来当初免费的,后来全变成了最贵的。
“免费”从来不是互联网特有的东西,它只是一种商业模式。
对于交易方来说,至少有以下几种免费策略——
第一种是“放长线钓大鱼”,也就是用免费的基础服务做一种“勾引”用户获取的手段,目的是售卖更贵的服务,这个叫做 Upsale(向上销售)。
举一些例子。
8090 一代中年人们的童年回忆里一定有这么几个“汽车人”——
是不是瞬间陷入“回忆杀”?
如果是,那么这就是初代《变形金刚》系列电视动画最大的成(奸)功(诈)之处。谁能想到,与各大媒体平台为引进版权竞相出高价的今天对比,这部商业动画当初进入国门的时候竟然是完全免费的。
1987 年底,两个自称来自美国“孩之宝”公司的老外来到上海电视台,手里拿着《变形金刚》的玩具;那几个玩具“小人儿”,“稍微翻几下,就变成了一部汽车”。当时,“孩之宝”已经将《变形金刚》在美国炒得热火朝天,美国很多电视台都愿意付双倍的价钱来买这部动画片。
但当时台里的人根本不信,毕竟没人吃过“引进动画片”这口“螃蟹”。 后来这两个老外急了,就说整整 98 集的《变形金刚》要全部免费送给上海电视台播放,不要一分钱!
一听不花钱,上海电视台决定试试看。
在《变形金刚》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电视台播出(而且是每周六才播一集)后不到两个月,事情发生了质变:几乎所有看过动画片的孩子们都要去商场里买威震天!外滩的中央商场里赫然挂出“威震天,108.80 元”的招牌,玩具柜台前面至少围了七八个“小鬼”。
这还不算完。
后来,其他城市电视台闻风而动,但此时的“孩之宝”却再不愿提供“免费的午餐”了,迫于压力,广州电视台第一次“破例”花钱买片,每集的成本价在 5000—6000 元,一套片子播下来,“孩之宝”能从每家电视台赚取近 50 万元。再往后,全国几乎有 20 多家电视台都买了播放权,利润总和预计可以超过 1000 万元,这还不包括二、三轮播放的电视台。
如今,对“汽车人”们顶礼膜拜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他们也有足够鼓的腰包为自己的童年烙印捧场,形形色色的“IP”、“周边”价格开始水涨船高。
《变形金刚》这条通过培养起无数人日后的怀旧情绪,使经济链条日益完善的路子,让其他的动画片望尘莫及。
同样“路数”的还有迪士尼乐园。虽然游客入园还是要门票(毕竟流量巨大,门票一定程度上设立了一个准入门槛),但是门票之于乐园盈利显然“醉翁之意不在酒”。真正大头的收费在于乐园里的餐饮、住宿等等,这些东西才是真正能带来巨额财产的部分,更不要说乐园本身就是横架在迪士尼内容之上的一个巨大“周边”。
此番案例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不过时,多少商家都兢兢业业的追随着这套“IP 变现”的老办法——免费,换来流量,最后到 upsale(向上销售),赚来更多的钱。
第二种是“一头免费另一头收钱”,这是多边市场里面的一种价格策略。广告就是最典型的,广告阅读是免费的,但是将阅读者(也就是现在常用的流量)拿过来,就可以问广告主要很多钱,这实际上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设计。
这种模式在互联网上尤其多,原因在于,互联网比线下实体操作的成本更低,从而更加容易实现这个双边平台。而采用这种双边市场模式的前提在于,在一边免费的时候,能不能在另一端赚回钱。
比如说,假设现在淘宝对买家直接收费,逛一次线上商铺就直接要 5 块钱“门票”,当然没有不行,但是后果可想而知,流量会相比现在减少很多。进一步讲,流量减少了,卖家赚不到钱,大概率也会选择另择良木。如此几番恶性循环,整个生意链都会受影响。
再比如说公园门票这种事,很多城市的公园都要收门票,但是杭州的政府不收门票。因为杭州政府很精明,明确知道不收门票的客流量会巨大,届时房价就会蹭蹭的往上涨,商业发达,政府最终收到更多的钱……
不得不说,还是浙江人会做生意。
还有第三种,是“看似免费,但实际上并不免费”。
比如说,有些产品是免费的,但是用的不舒服、或者某些方面有问题;如果消费者想要用的可心,就要额外花钱。总之,有些东西不付钱虽然也能得到,但是付了钱就会非常爽。
游戏是一个例子。对玩家来说,玩游戏无论是花费金钱还是时间,最后的目的无非是得到一种成就感。而对游戏公司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基于此把玩家分为“人民币玩家”和“非人民币玩家”;很显然,那些认为时间是最重要的成本的消费者,最有可能转化为“花钱买时间”的“VVVIP”氪金玩家。免费产品不好用,但是付费产品很好用。
无形之间把小白领们掏空的各种内容付费也是如此。拿最常见的“视频会员”来说,不买会员就会弹出无数条广告,就享受不了看超英电影时的杜比立体声,还看不了后半部《白夜追凶》和《无证之罪》……
就问你急不急?
所以,这里提及的免费和付费的逻辑,应该是以钱为基础,和其他的成本付出作比较。而对于其他成本价值的衡量,则与消费者的价值取向有关。商家恨不得将受众一眼看个清楚,理由也正在于此。
综上所述,判断一种商业模式到底该不该免费,完全看利益。一处免费能换来它处开花,一时免费能带来长远利益的,就值。免费背后一定隐藏着更多“很贵(时间、金钱、体验等等)”的东西,这就是商业的逻辑。
申明:文章由本司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抓取全网最好文章内容自动生成,非人力所为,若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即处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