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唐代高官的使职化命运-深港书评

2019-03-25 全部文章 377

庞凤仪唐代高官的使职化命运-深港书评

庞凤仪
今日荐书

《唐代高层文官》
赖瑞和 著
中华书局
2017年8月
唐代高官的使职化命运
○ 伍 岭
一直都在小郡当刺史的杜牧并不快乐,虽然官居三四品之间,看似官做得不小,其实在外的七年时间,他只是身居闲差,抑郁苦闷。
46岁那年,杜牧终于有机会回到长安任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的史官职务。他在回家的路上,心情雀跃,便作了一首诗:“岂意笼飞鸟,还为锦帐郎。网今开傅燮,书旧识黄香。”这首诗颇堪玩味,从中可以看出唐朝官制中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来。
唐代的官衔好比“密码”一样,需要探究和解读。比如说,一个人的官品并不能代表他的职权的大小;同样也不能因此品评此人的人品和地位。陈寅恪说过:“唐代社会承南北朝之旧俗,通以二事评量人品之高下。此二事,一曰婚。二曰宦。凡婚而不娶名家女,与仕而不由清望官,俱为社会所不齿。”此处的清望,不仅是个人的清修与名望,还有接近皇权的威严。该如何实现这种威严,就衍生出一种复杂的官制来,唐朝有固定的职事官和衙署,但在此基础上又多了许多名曰“使职”的官衔,这些“使职”的存在改变了某些陈腐的旧制,可以灵活运用以达到完成使命的效果。这些“使职化”的官衔也被许多有抱负的文官所追求,以此成就自己“清望”之名。
《唐代高层文官》这本书就主要围绕职事官职被“使职化”的过程与原因展开的,从宰相、词臣、史臣、财臣和刺史等唐代高层官职说起,来阐述它们被使职化的现象。所谓“使职”,是一种非正规官职的任命方式,可以理解为“特使”或“特助”性质,但唐代经常用使职方式来委任官员(特别是高官),后人称这种现象为“以特使治国”。
那么,为什么会有“使职”的存在,而不以职事官治国呢?这里首先得从书中找到“使职”的概念,阅读本书能总结出这一句话:举凡没有官品的实职官位,都是使职。可另一个问题又来了,既然无官品,又该如何履行职责?就以贺知章为例,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贺知章“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又充皇太子侍读”。我们要知道,唐初的礼部侍郎为正四品下的高官,但却是个闲官。贺知章的文章学问在当时颇受到同辈称赏,所以玄宗要请他来当太子的老师,但传统职事官中并无“皇太子侍读”这种官,于是便先让贺知章升任礼部侍郎,再请他以这个“本官”的身份,去同时充任集贤学士和皇太子侍读这两种使职。
由此也能看到“使职”的另一特征:大凡使职的产生,不会无端端任命,大抵皆出于某种“需要”。这也能解释它存在的原因,以及由“使职”治国的一种临危受命之责任。比如,皇帝急需充实国库,需要向百姓征收大量税款时,就有了被“使职化”了的财臣出现,而这些财臣不仅要想办法征得丰厚的税款,还不能以重赋来加重百姓负担。在临危受命的官员中就出现了“盐铁使”这样的使职官员,史书上对此有一妙笔,形容说“民不加赋,而国丰饶”。
再比如史官的使职化,也是因为出于某种需要。以唐初的情况来看,之所以要任命新的使职来修史,是因为当时急需有人来修撰唐以前的魏、梁、陈、北齐、北周和隋等六代史,本职史官未必能完全承担此项工作,便得任命有史才的其他官署官员来执行这项使命。
又比如唐代刺史,也同样是在临危受命下产生了被使职化的命运。大约从唐高宗时代起,为了军事需要,朝廷在边州设置了多支常驻边防的大军,以屯田方式耕战,自给自足,对国家的中央政权存有威胁。所以到了唐睿宗景云年间,朝廷开始委任就近边州的刺史都督来统领这些边军,并授给他们一个“使持节”的节度使称号,表示他们是皇帝的特使,也就是使职,无官品,并以刺史都督的职事官衔去统率边军。于是,唐代著名节度使制,就这样诞生了。
按理说,刺史是一方大员,执掌着一个地区的首席长官,那杜牧为何不快乐呢?其实刺史也分地域的大小,有的刺史在繁华的上州,有的则在破落的下州。地域的差别也直接影响其身份与地位。而杜牧刚好是在“大泽”“孤岛”“万山环合,才千余家”的地方,他自然抑郁苦闷。所以当他从正四品下官职降为六品上的史官后,不愁反喜,就能看出,这个“笼中鸟”终于“飞”回京师的喜悦。他这个史馆修撰的史官便是一种使职,带着司勋员外郎的“本官”成为了接近皇帝的特使,自然荣誉加身。
本书作者赖瑞和为著名史家,专攻唐史。在这本书之前,他曾推出过《唐代基层文官》和《唐代中层文官》两种,赖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严谨的学术著作,还非常可读,从唐代的官职中延伸了许多人物故事,让我们从中也能看出唐朝二百九十年发展的脉络。
■《深港书评》
+
延伸阅读

《唐代基层文官》
作者:赖瑞和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2008-5-1
本书精选唐代最常见的几种基层文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和讨论。全书共分七章。前五章分别探讨了校书郎、正字、县尉、参军、判司、巡官、推官和掌书记等若干种唐代基层文官,第六章则综合讨论这几种文官的共同课题,诸如俸钱、任期、办公时间与假期等,最后一章描绘出两幅唐代基层文官的“理念型”,可与史书所见真是唐史人物做比较。
本书虽为研究官制的专著,然征引了大量唐史人物作为例证,读来生动有趣,既可为研究唐代基层文官制度之工具书,又对理解唐代士人之仕宦生活大有助益。

《唐代中层文官》
作者:赖瑞和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年:2011-9-20
本书是《唐代基层文官》的续编,分章详论了唐代士人在中年经常出任的几种官职,包括京官七种: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侍御史、拾遗、补阙、员外郎、郎中。县官一种:县令。州府官一种:司录、录事参军。以及幕府官一种:判官。过去的职官研究,不是偏向京官或州县官,就是整个忽略了幕府官,都无法让人看清唐代士人任官的典型模式。本书把这三大职官系统结合起来考察,涵盖面最宽广,而且也留意唐前后期的差别。

编 辑 | 邓晓偲
深港是起点 书评是风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