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凤仪和马德里的日久生情-地中海狂想曲
庞凤仪和马德里的日久生情-地中海狂想曲
庞凤仪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你出门旅游了吗?探亲访友了吗?
最美的时光,往往是在路上。不属于起点,不属于终点,只有中间的路上,充满人生的想象。
因工作被蒸发的这个假期,偷懒发篇旧文。
来的次数越多,就越喜欢马德里。
西班牙有太多地方让人一见钟情,马德里不是其中之一。它规模太大,布局太乱,节奏太匆忙。
世人眼中的西班牙,多来自南部城市或者海滨一带的印象,颜色鲜明、载歌载舞,马德里只是一个典型的大都市而已。它没有科尔多瓦的精致神秘,没有塞维利亚的优美热烈,没有巴塞罗那的艺术气息。
气候也没有南部舒服:四面环山,常有阴雨;春天很短,冬天很长。
几年前有一阵住在太阳门一带,上班要从Calle Mayor下去穿过主广场,再转上Calle Toledo。一路的车一路的人一路的商店,每天的风景都有些相似。警局门口永远排着申请入籍的长长队伍,他们原来的国籍都是哪?太阳门永远有人背着“卖买黄金”的大纸牌来回招摇,这样真有生意做?Toledo街的教堂永远大门紧闭,在与闹市一墙之隔的地方,进去真能把红尘抛开?
还有主广场,每次踏上都感慨它的开阔壮观。这样大的广场,这样一望无碍的空间,颇有首都的风范。白天时它生气勃勃,像展开的画卷,上有装扮成塑像的艺人、现场写生的画家、买卖小玩意的摊贩、出出进进的服务生和永远照不完像的游客。晚上时它神秘庄重,朦胧的灯光衬托地它空旷巨大,如梦似幻。
那些三三两两席地而坐的人在谈论些什么呢?他们的说笑声在黑暗中格外响亮,好象生活里所有的忧伤迷惘都不存在。这两年常来马德里短暂停留,喜欢住在北部。
不像市区游客出没,这里以本地人居多。Chamartin车站附近有家酒店,旅客多是坐晚班火车到达,或第二天赶早班火车的人。大包小包肩扛手提,进出都比别处步履匆忙。他们刚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是出游还是工作?他们看起来满怀心事,都在为了什么牵肠?他们怀着什么样的心情等车,是希望时间赶快走,还是想时间在此刻停留?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只有生活。个个相似的喜怒哀乐,各各不同的遭遇波折。
西班牙人说,比起别的地方,马德里人很不容易敞开心扉。这座建在山地上的城市,到处是上坡下坡,连步行都比别处费力,何况生活呢?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人们从四面八方怀着各自的憧憬到来,想要改变自己的生活,最终却被城市吞没了,让生活把自己改变。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来马德里观光,游客眼里的城市一定与居民不同。一座城市像一个人,会有很多面,只有靠得够近才会发现。
皇宫、主广场、普拉多博物馆,那些景点好像马德里的首饰,是它留给游客的盛装。另有些东西,在周中的地铁车厢里,在周日的Retiro公园里,在午夜的Latina酒吧里,在周末的Chamartin车站里,那是生活投向马德里的影子,一再上演却绝不重复。
城市和人一样,拿来比较才能说出它的特色。又不能拿来比较,因为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独特。
当我对马德里足够熟悉,马德里对我就面容模糊起来。它不再是异域风情的符号,不再是沾着新鲜感的地名,它成了一种感觉、一段记忆、一篇日常。
无论今日心情是晴是阴,马德里都一样的美丽繁华。只要不开口、不出声,谁知内在的惊涛骇浪?一旦说出口,无论多么激烈的情绪,听来总免不了苍白俗套。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际遇,总是那么大同小异。
世上最好的倾听者大概不是人,而是物。是巍峨的钟楼,是沉默的雕塑,是玲珑的喷泉,是曲折的石子路。无须言语,一眼看去,它已明了所有心事。它不评论,也不追问,无条件地相信你,无条件地接受你,无条件地等你:等你情绪转淡、心潮平复。然后你的心情就一直留在那里,成为回望时会心的注脚。
像马德里这样的城市,每天有多少人生故事同时上演。人可能遭遇的所有遭遇,这个城市里一定都发生过。它接受每一份欢乐,也包容每一份忧伤。当我的喜怒哀乐真实地落在这个城市的背景下,我就开始喜欢上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