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喜讯!我市三地被命名2018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潮州

2019-03-28 全部文章 353

庞凤仪喜讯!我市三地被命名2018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潮州

庞凤仪
关注“文化潮州”
抢先了解潮州文化资讯
关注
近日,省文化厅正式公布2018-2020年度“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全省共有43个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入选。我市的潮安区金石镇嵌瓷、枫溪区瓷塑、饶平县黄冈镇饶平布马舞榜上有名。

“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每三年申报命名一次,是省文化厅为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而组织开展的,旨在进一步推动民间文化艺术繁荣发展,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这三地的特色民间文化艺术吧
潮安区金石镇嵌瓷

金石镇嵌瓷艺术是广东潮汕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在金石镇得到很好地继承、发扬。
其特点是采用色彩斑斓的釉彩陶瓷片,经剪裁、敲制、镶嵌,制作成戏剧人物、花鸟虫鱼等各种装饰图案或立体屏画,广泛装饰于庙宇、祠堂和民屋“四点金、下山虎”等建筑,虽长年经受风雨洗礼而光彩依旧,被誉称为“永远亮丽的民间造型艺术”。嵌瓷因艺术风格独特、质感坚实、雅俗共赏、表现对象栩栩如生,2012年被列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嵌瓷历史悠久,据《广东工艺美术史料》记载,嵌瓷的出现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最为繁盛。清代嘉庆《澄海县志》曾记载:“望族喜营屋宇,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竞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资费。”可见清代潮汕地区兴建祠堂屋宇,人们注重装饰几乎是不惜巨资,倾力而为。那时,运用嵌瓷工艺美化建筑,迅速风行,盛极一时,成为民间建筑的一大特色。

嵌瓷摆件《霸王别姬》。卢芝高 作
金石嵌瓷艺术起源并发展壮大于湖美村,全村有嵌瓷工艺师数十人。嵌瓷作品主要遍布潮汕地区及至东南亚的祠堂庙宇,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潮州市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丛熙公祠、广济桥、梨园公所,潮州凤凰台景区、甲第巷、青龙古庙,潮安区古巷镇元宁庙和安宁庙、枫洋乡苏民冢庙、庵埠镇新溪乡陈氏家庙和陇头古庙、东凤镇鱼江古庙、金石镇金石宫,汕尾凤山祖庙天后阁、福建厦门南普陀寺,泰国的七剑王公慈善堂,还有部分作品传播到台湾地区。
金石嵌瓷艺术集大成者,最具代表性人物是国家级非遗嵌瓷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卢芝高,他从事古建筑嵌瓷壁画艺术创作设计已有四十多年,并成立潮安卢芝高嵌瓷艺术研究所,开设了潮州嵌瓷博物馆,其学徒有三十多人,其中不乏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枫溪区瓷塑

枫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潮州市的陶瓷文化和生产贸易中心,陶瓷文化历史悠久,以陶瓷艺术为核心的民间文化艺术底蕴深厚。
枫溪瓷塑采用最原始的制作技艺,吸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工艺之精华,由一代代民间艺人臻火相传,传承创新,从古老的泥火技艺向现代特色文化演变,仍然焕发其生机及价值。枫溪瓷塑采用的技法有雕、镂、塑、捏、贴、刻、划、印、压,还有化妆土、腐蚀金、潮工彩绘,釉上堆金等,视情况有选择地交互使用。其艺术手法有写实、夸张、变形等。
枫溪瓷质细腻洁白、釉色晶莹、润泽如玉,艺术陈设瓷作品具有“白如玉、明如镜、细如丝、声如磬”的特点。分人物瓷塑、动物瓷塑、通花瓷花、和花瓶(瓷盘、瓷板)彩绘四大类,涉及雕塑艺术的是前三者。
枫溪人物瓷塑,题材广泛,光彩照人,从题材上看,有历史人物,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仕女儿童,佛道人物,带吉祥寓意人物,现代题材作品,这些人物瓷塑线条流畅,块面点线结合,生动传神,取得极高的艺术成就。

图为吴映钊的瓷塑精品。摄影:李细华、黄宙辉
动物瓷塑分写实和变形二大类,尤以变形动物饮誉瓷坛。塑造的动物种类繁多,飞禽走兽,水中游鱼、鳞介、传说中的珍禽瑞兽,皆为刻划的对象。作品抓住动物的基要特征,进行变形、夸张、赋以了动物拟人化的性格而感染人,细长的变形所造成的制作难度,又体现了陶瓷艺人高超的技艺。
枫溪的通花瓷花技艺在国内外一枝独秀,称绝瓷坛。通花(镂空)纹样随器形的变化而变化,随刻划对象之不同而选择,达数百种之多。全用手工,精雕细刻,玲珑剔透,晶莹单立。层次从单层镂空到双层、三层、一直到五层。这是一种绝无仅有的,需考虑成型,烧成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的匠心设计和制作。将通花(镂空)与寄贴立体花卉相结合,是枫溪陶瓷的创造,集数十种花卉品种,五六百个花朵于一身,全用手工捏制,包括用瓷泥特制,如真梅花瓣片一样下水不沉,落地不碎,薄如蝉翼的瓷梅花,令人叹为观止。
其代表作品有由邓小平同志访朝时赠送金日成主席的高1.2米大型三层《友谊通花瓶》、陈列于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高1.2米大型三层《春色瓷花篮》以及高1.2米的三层《双福瓷花篮》和高1.8米五层《琼囊通花瓶》。
饶平县黄冈镇饶平布马舞

饶平县布马舞历史悠久,是一种集民间舞蹈、民间工艺、民间音乐为一体的一种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形式,历700多年,其艺术魅力仍闪耀着光彩夺目的审美价值、人文价值、历史价值。饶平布马舞经不同时代的推陈出新,被誉为粤东民间艺术一朵绚丽的山花。
宋末元初的潮州,饶平九村瓷窑密集,瓷业鼎盛,陶瓷文化伴随着布马舞文化来到了饶瓷发祥地九村,饶平布马舞最初是由江西来饶的瓷工艺人传入,在九村落地生根后,传遍饶北山区,群众喜见乐闻,历代盛演不衰。
古时的布马制作相当简单,只用竹篾扎成马身,裹上白布彩绘而成。舞者将布马背围在腰间、似神勇的骑士骑驭着矫健的骏马,采用汉乐大八音锣鼓,以大唢呐领奏曲牌《过五关》、《将军令》等,伴随舞蹈动作,队形多变。其舞蹈形式最初表演人数只有五、七人,主要表现南宋康王《泥马渡江》的传说,以后又吸收戏曲的表演和音乐赋予《状元游街》的内容,以图吉祥之兆。
相传宋代江西人文天祥高中状元,并因抗击金兵有功,皇帝为了表彰其功绩,赐其会同进士、榜眼、探花偕同各自的夫人及一名童子策马游街庆贺,故名为《状元游街》,共有布马九骑,并有锣鼓伴奏。后来,饶平上饶堡石井乡刘大力得中武进士,九村人因其是邻乡同姓,引以为荣,遂将原来布马九骑增进武进士及夫人共十一骑,表演时,更加显示场面壮观,气派豪迈,表现了饶平人民骁勇敢闯、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

建国后,布马舞流传至黄冈一带,并经艺术工作者整理,又赋予新的内涵,以表现古代的女英雄(如陈壁娘、穆桂英、花木兰等)事迹为主要内容,人数扩大至几十人,坐骑列阵齐舞,布马以假乱真,角色以貌悦目,队伍齐整多变,并以潮州大锣鼓和唢呐伴奏,在潮州音乐和锣鼓的伴奏声中变换各种队形,或轻骑漫步,或冲锋陷阵,如疾蹄驰骋,战马奔腾,队形变化有“长蛇开阵”“双龙摆尾”“闯跳四门”“传花编索”“蝴蝶采花”等,表现了飒爽英姿的巾帼英雄,柔中带刚;服装和布马的色彩与制作也比过去有很大提高。
饶平布马舞作为一种民族民间的地方文化,深受群众的喜爱,扎根于群众之中,对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有着积极和重大的意义。
往期精彩
?2018元宵夜,一起来欣赏篮球场上的力与美
?“博物馆之城”创建喜结硕果
?一月唱歌,二月赏曲,三月来看戏……
?成为潮州文物守护者!为家乡文物代言!奖金高达50000元
?在这里追寻心中的红色记忆......
?文艺巡游|感动潮州城,最美英歌舞!!!
?潮州,一座有灵魂的古城!
?文艺巡游|麒麟来了
?六月,我与新图书馆有个约会
?为运动健儿们打Call......
?潮州6位大师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想不想一睹大师风采?
图文|卢湘雁
编辑|郭秋月
传播潮州文化,共建文化名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