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四、何谓修行-眾妙之人

2019-03-31 全部文章 372

庞凤仪四、何谓修行-眾妙之人

庞凤仪在我老家,修行的读法重音在“修”字,“行”字念轻音,是个名词,是福气、福报的意思。所以,经常说的是某某人的修行好,意思是某某人有福气,有福报。

2017年10月4日,农历九月初三,当天早起开车和老爸一起去温江摆地摊。上午十点半左右,接到大哥从老家打来的电话,外婆去世了。于是急急忙忙回家,简单收拾一下,带上老妈和孩子开车到遂宁,把孩子教给外婆代为照看,我和夫人开车带着老爸老妈开始了两千公里的奔丧。
有时候想想,人生真的是很奇妙的事情。外婆享年99,儿孙满堂,是个性格独立也倔强的老人。作为一个小脚老太太,一辈子没有从事过多的农事劳作,更多的是在家带孩子和做家务,所以身体一直还算硬朗。10年前外公去世后,还一直是自己做饭、洗衣服,自己一个人生活。近几年一直被伤病缠身,卧床不起,生活已大不如前,不过还是依然保持头脑清晰、个性独立。
在开车奔丧的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不停的安慰父母,让他们不要着急也不要慌张,家里有大哥在,不至于失了礼数,我们已经在路上肯定会赶在火化前赶上见最后一面;一边听听他们诉说和回顾一下外婆的诸多故事。在这一路上,母亲基本眼泪就没有停过,特别是5日早上,由于大雾的原因安徽和江苏境内高速封闭,我们不得不在高速入口等待期间,母亲明显的焦灼情绪感染了我们每个人。一路上不止一次假设如果没有在成都帮我带孩子而是陪在外婆身边,不止一次假设如果赶不上,不止一次推演婆家的兄弟和子侄们怎么看她,父亲和我、夫人都反复的给她解释和增强信心,一方面给我们带孩子是做爷爷奶奶的本分,也是自己享受天伦;另一方面外婆在几个舅舅家一直也不错,即便时时在身边也未必能解决问题,而且每次回老家都给外婆准备了很多东西,生活用品、衣物、营养品和食物等,也不算亏待。
不管怎么说,人死为大,之前的各种过往都会随着人的离世而烟消云散,留给后人的除了融入血脉的自觉,就只有短暂的哀伤。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短短百年,可以留下很多,好的坏的都有,而自己最终随着一把火全部化为灰烬。这是我在外婆火化的时候想到的。
总的说来,外婆这一世的修行是很好的。首先,寿命很长,这个在人的一生中是个很重要的评价准则;其次,儿孙满堂,都已结婚成家立室,有个很不错的前程;第三,她这一辈子基本没有受过大的苦难,最后几年有些病痛,但总的说来还算是正常,走的时候也比较安详;第四,没有大的原则性的错误。
一个人的修行,就是上承祖上荫德,得到祖辈的传承、血脉、照拂,中仰平辈关照,得到夫妻、朋友、兄弟的扶持、帮助、提携,下依子孙尊崇,得到子女、晚辈、学生、下属的支持、跟随、延续等,然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有增益就有折损,大是大非、大灾大难、大功大过、善行恶举、正思邪念等都会对人的“功德”造成影响,有的是增加,有的是减损,自己的留在晚年自己消受,包括寿命、福报等,深远的留给子孙后世,作为后世的因果。

修行还有一个内涵就是作为动词,意思是我们怎么样才能过好自己的人生,使得人生的增益大于损耗。
所谓修行,就是修于行止,也就是修心、修性、修身、修止,知所从来、知所住、知所往、知所止,也就是什么事该干,该怎么干,什么时候干,干成什么样子,最重要是什么时候该停下来。
余秋雨先生说,人生的意义是留下更多的美好在世间。修行的意义也如此,我认为有三重境界:一是找到本来的我,还原我就是我;二是因为我是我,所以我如此对世间,世间如此对我;三是因为我如是,所以我留下如是。
修行是伴随终身的,一以贯之,不可中断废止;同时,修行也是分阶段的,在不同的年龄段修行不同的内涵。老人说四十岁之前的容颜是父母给的,四十岁以后的容颜是自己修的。大概意思就是说,相由心生,你有什么样的心态,具备什么样的状态,就会由内而外的形成什么样的容貌,同时外面的世界也会在你的脸上刻画什么样的纹路。
三十而立,修的是一往无前的勇气;四十不惑,修的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五十知天命,修的是知止。每十年,转入到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开始一段奇妙新旅程。什么时候该干什么,什么时候不干什么,皆有定数,暗合此理,即为天道。
我们都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蹒跚前行,有时候有友人相伴,有时候有路人牵绊,有时狂风暴雨,有时孤立无援。每个人都有别样的人生,修自己功德,留传世因缘,然后又各自随风飘散,归去或抵达彼岸。
所以如何才能不负春光,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终点?各家都给出了不同的路径,可作为有效的参考。
个人认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论,打开智慧之门应该是不二之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