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凤仪品古都文化,行研学之旅-郑州市第二中学
庞凤仪品古都文化,行研学之旅-郑州市第二中学
庞凤仪
赴洛阳博物馆研学
赴龙门石窟研学
晚上在住处完善《研学日志》
《古都文化》研学团队分享交流
2017年4月24-28日,郑州二中组织发起了为期五天的研习课程,秉承着“自主发展,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经过大量走访调查及学生意见统计,此次研学旅行活动共开展了六门课程,“古都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古都文化”课程研习过程中包含准备,参观,总结等三个阶段。第一天为准备阶段,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并对研习过程中所要参观的景点进行初步了解,明确出行的纪律和任务。
此后三天为参观研学阶段,在欢声笑语中学生在历史长河中收获了知识,也在一点一滴的合作中悄悄成长。
走进古朴康百万庄园,曾经康家的辉煌在时间的冲刷下也依旧不曾褪色。“处事有道,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即使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康家始终将读书放在第一位,每一块门匾上都写有对子孙的告诫。如果学习时犯了错,小孩子甚至要在二十四孝壁前罚跪。正是因为这样严格的教育,康家才能将物质和精神上的财富一代代传递下来。而这样的家训和教育让学生对此有很大的感触。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破败的草屋中,杜甫依旧心系黎民百姓。走在唐朝的下坡路上,杜甫弓着腰,发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感慨,他怀才不遇,最高只做过七品的官职,他直言进谏,即使杯水车薪也不曾放弃,他将自己愤懑与愁苦都写进沉郁的诗句中,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值得我们敬佩的爱国者。“杜甫故里”中的家国情怀,令学生叹为观止,给学生很大启发。
佛教文化与古代人民的智慧劳动擦碰出的火花造就了龙门石窟的魅力。十七米高的卢舍那大佛,每一寸皮肤,每一条花纹都是工匠搭着木梯凿出的。千年时光流逝,他依旧巍然不动地矗立着,看众生忙碌,世事沉浮。世界文化遗址——龙门石窟,这一课学生探究了很多,学习了很多。
从石器、骨器,到青铜器,再到铁器,历朝历代的生产工具;簋,爵,斝,觥,各种各样的祭祀用品;陶器、青瓷、白瓷、唐三彩等等各种各样的陶瓷……都是那样的精美绝伦,都是那样的博大精深,让人流连忘返。洛阳市博物馆、唐三彩博物馆、郑州市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馆和黄河博物馆,这些博物馆都是这样的文化魅力十足,不仅让学生感悟到了中华文明的魅力,也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原文明的博大精深。
通过此次“古都文化”研学旅行,学生对于中华5000年来博大精深的文化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同时学生们学习到了许多书本里所没有的知识。在最后一天的总结过程当中,学生各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形式多样,缤彩纷呈,而其中以微电影形式展示则更为生动形象。学生交换了彼此的收获从而收获到了更多原来没注意到的知识。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本次研学不仅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古都文化,同时也让学生在旅途中体会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技艺和优秀的品质。健康、博爱、有为的二中品质也在此次研学中得以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