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周礼·第五卷·秋官司寇·八篇(大司寇及以下共66种职官,负责刑罚事务)-第三时间

2019-04-15 全部文章 337

庞凤仪周礼·第五卷·秋官司寇·八篇(大司寇及以下共66种职官,负责刑罚事务)-第三时间

庞凤仪团队专注领域 构建系统思维
大司寇及以下共66种职官,负责刑罚事务周礼·秋官司寇·第一篇·叙官周礼·秋官司寇·第二篇·大司寇周礼·秋官司寇·第三篇·小司寇周礼·秋官司寇·第四篇·士师/朝士周礼·秋官司寇·第五篇·司民/掌戮周礼·秋官司寇·第六篇·司隶/庭氏周礼·秋官司寇·第七篇·衔枚氏/司仪周礼·秋官司寇·第八篇·行夫/朝大夫秋官司寇·叙官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设官分职,以为民极。乃立秋官司寇,使帅其属而掌邦禁,以佐王刑邦国。刑官之属:
大司寇,卿一人。小司寇,中大夫二人。士师,下大夫四人。乡士,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遂士,中士十有二人、府主人、史十有二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县士,中士三十有二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方士,中士十有六人、府八人、史十有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讶士,中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朝士,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司民,中士六人、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
司刑,中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剌,下士二人、府二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约,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盟,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职金,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厉,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犬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有六人。
司圜,中士六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三人、史六人、胥十有六人、徒百有六十人。 掌囚,下士十有二人、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掌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司隶,中士二人、下士十有二人、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罪隶,百有二十人。
蛮隶,百有二十人。
闽隶,百有二十人。 夷隶,百有二十人。 貉隶,百有二十人。
布宪,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禁杀戮,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禁暴氏,下士六人、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野庐氏,下士六人、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蜡氏,下士四人、徒四十人。
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萍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寤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司烜氏,下士六人、徒十有二人。
条狼氏,下士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修闾氏,下士二人、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冥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庶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穴氏,下士一人、徒四人。
翨氏,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柞氏,下士二人、徒二十人。
薙蔟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翦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赤犮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蝈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壶涿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庭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衔枚氏,下士二人、徒八人。 伊耆氏,下士一人、徒二人。
大行人,中大夫二人。
小行人,下大夫四人。
司仪,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
行夫,下士三十有二人、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环人,中士四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象胥,每翟,上士一人、中士二人、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掌客,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掌讶,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掌交,中士八人、府二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掌察,四方中士八人、史四人、徒十有六人。
掌货贿,下士十有六人、史四人、徒三十有二人。
朝大夫,每国上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八人、徒二十人。
都则,中士一人、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四人、徒八十人。
都士,中士二人、下士四人、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家士亦如之。译文
王建立国都,辨别方向并确定[宗庙和朝廷的]位置,划分都城与郊野的界限。分设官职,用作民众的榜样。于是设立秋官司寇,让他率领下属,掌管天下的禁令,以辅佐王惩罚违法的诸侯国。
刑官的属官有:大司寇,由卿一人担任;小看]寇,由中大夫二人担任;士师,由下大夫四人担任;乡师,由上士八人担任;(还配有]中士十六人,众下士三十二人,府六人,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遂士,由中士十二人担任,[还配有]府六人,史十二人,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县士,由中士三十二人担任,[还配有]府八人,史十六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方士,由中士十六人担任,[还配有]府八人,史十六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讶士,由中士八人担任,[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朝土,由中士六人担任,[还配有]府三人,史六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司民,由中士六人担任,[还配有]府三人,史六人,胥三人,徒三十人。
司刑,由中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二十人。
司刺,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约,由下土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司盟,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徒四人。
职金,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司厉,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一人,徒十有二人。
犬人,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贾四人,徒十六人。
司圜,由中士六人担任,下士十二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三人,史六人,胥十六人,徒一百六十人。
掌囚,由下士十二人担任,[还配有]府六人,史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
掌戮,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一人,徒十二人。
司隶,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十二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五人,史十人,胥二十人,徒二百人。
罪隶,一百二十人。
蛮隶,一百二十人。
闽隶,一百二十人。
夷隶,一百二十人。
貉隶,一百二十人。
布宪,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禁杀戮,由下土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一人,徒十二人。
禁暴氏,由下士六人担任,[还配有]史三人,胥六人,徒六十人。
野庐氏,由下士六人担任,[还配有]胥十二人,徒一百二十人。
蜡氏,由下士四人担任,[还配有]徒四十人。
雍氏,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徒八人。
萍氏,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徒八人。
司寤氏,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徒八人。
司烜氏,由下士六人担任,[还配有]徒十六人。
条狼氏,由下士六(八)人担任,[还配有]胥六人,徒六十人。
修闾氏,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史一人,徒十二人。
冥氏,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徒八人。
庶氏,由下士一人担任,[还配有]徒四人。
穴氏,由下士一人担任,[还配有]徒四人。
翨氏,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徒八人。
柞氏,由下士八人担任,(还配有]徒二十人。
薙氏,由下士,[还配有]徒二十人。
薙蔟氏,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徒二人。
翦氏,由下士一人担任,[还配有]徒二人。
赤犮氏,由下士一人担任,[还配有]徒二人。
蝈氏,由下士一人担任,[还配有]徒二人。
壶涿氏,由下士一人担任,[还配有]徒二人。
庭氏,由下士一人担任,[还配有]徒二人。
衔枚氏,由下士二人担任。还配有]徒八人。
伊耆氏,由下士一人担任,[还配有]徒二人。
大行人,由中大夫二人担任;小行人,由下大夫四人担任;司仪,由上土八人担任,中士十六人为副手;行夫,由下士三十二人担任;[还配有]府四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
环人.由中士四人担任,呸配有]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象胥,每一少数民族设上士一人担任,中士二人为副手,[还配有]下士八人,徒二十人。
掌客,由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胥二人,徒三(二)十人。
掌讶,由中土八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
掌交,由中士八人担任,[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徒三十二人。
掌察,四方共由中士八人担任,[还配有]史四人,徒十六人。
掌货贿,由下士十六人担任,[还配有]史四人,徒三十二人。
朝大夫,每采邑[由王派]上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八人,徒二十人。
都则,[每采邑]由中士一人担任,下士二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一人,史二人,庶子四人,徒八十人。
都士,(每都]由中士二人担任,下士四人为副手,[还配有]府二人,史四人,胥四人,徒四十人。家土的编制也是这样。
秋官司寇·大司寇
大司寇之职,掌建邦之三典,以佐王刑邦国,诘四方。一曰,刑新国用轻典;二曰,刑平国用中典;三曰,刑乱国用重典。以五刑纠万民:一曰野刑,上功纠力;二曰军刑,上命纠守;三曰乡刑,上德纠孝;四曰官刑,上能纠职;五曰国刑;上愿纠暴。以圆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寘之圆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其能改者,反于中国,不齿三年。其不能改而出圆土者杀。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以两剂禁民狱,入钧金。三日,乃致于朝,然后听之。以嘉石平罢民,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以肺石达穷民,凡远近茕独、老幼之欲有复于上,而其长弗达者,立于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于上,而罪其长。正月之吉,始和,布刑于邦国、都鄙乃县刑象之法于象魏,使万民观刑象。挟日,而敛之。凡邦之大盟约,莅其盟书,而登之于天府,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官,皆受其贰而藏之。凡诸侯之狱讼,以邦典定之。凡卿大夫之狱讼,以邦法断之。凡庶民之狱讼,以邦成弊之。大祭祀,奉犬牲;若祀五帝,则戒之日,莅誓百官,戒于百族。及纳亨,前王祭之日,亦如之。奉其明水火。凡朝觐、会同,前王,大丧亦如之。大军旅,莅戮于社。凡邦之大事,使其属跸。译文
大司寇的职责,负责建立和颁行治理天下的三法,以辅佐王惩罚(违法的]诸侯国,禁止四方各国(的叛逆]:一是惩罚[违法的]新建立之国用轻法,二是惩罚(违法的]旧国用中法,三是惩罚乱国用重法。用五种刑法纠察民众:一是针对野地之民的刑法,以鼓励务农而纠察是否勤劳;二是针对军队的刑法,以鼓励服从军令而纠察是否有离队的;三是针对六乡之民的刑法,以鼓励德行而纠察是否有不孝的;四是针对官府的刑法,以鼓励贤能而纠察是否失职;五是针对国都之民的刑法,以鼓励谨慎而纠察是否恭敬。
用狱城聚教那些游手好闲的不良之民。凡危害人畜,把他关入狱城而罚做工,写明他的罪行让他背在背上以羞辱他。那些能改过的,就释放回故里,但三年不得按年龄大小与一般乡民排列尊卑位次。那些不能改过而逃出狱城的,处死。用使诉讼双方都到场的办法来防禁诉讼不实之辞,先交一束矢给朝廷,然后受理诉讼。通过诉讼双方都携带有关文拿证明材料的办法来防禁人们对于大案的诉讼有不实之辞,先交三十斤铜,过三天才让诉讼双方来朝,然后受理诉讼。
用嘉石来使不良之民改过向善。凡民众有罪过而尚未犯法,却危害乡里的,就给他们戴上手镣脚铐罚坐嘉石,然后交给司空[罚服劳役]。罪重的罚坐嘉石十三(二)天,服役一年;其次罚坐九天,服役九个月;又其次罚坐七天,服役七个月;又其次罚坐五天,服役五个月;又轻一等的罪罚坐三天,服役三个月。[罚毕]由同州里的人担保[他不再犯],就宽宥而释放他。
用肺石使穷苦无告之民的冤辞能够上达。凡远近孤独无靠或年老、幼弱之民想要向上申诉冤屈,而他们的长官不予转达的,就来到肺石上站三天,然后由朝士听他诉说冤屈,以报告朝廷,而惩罚他们的长官。
[周历]正月初一,开始向各诸侯国和王畿内的采邑宣布刑法,把形成文字的刑法悬挂在象魏上,让万民观看刑法,过十天而后收藏起来。凡王与诸侯因会同而订立盟约,就亲临监视盟约的书写,然后上交天府[而藏于祖庙],大史、内史、司会及六卿,都接受盟约的副本加以收藏。凡诸侯之间的诉讼,用王国的六典来审定。凡卿大夫之间的诉讼,用王国的八法来评断。凡庶民之间的诉讼,用王国的八成来判断。
举行大祭祀,负责奉进犬牲。用裎祀来祭祀五帝,就宣告祭祀的日期,临视[大宰]对百官的告诫,又对服务于官府的府史胥徒们进行告诫。到[祭祀那天黎明]行纳亨礼的时候,为王做前导。到天大亮以后[正式进行祭祀时]也这样做。负责奉进明水和明火。凡举行朝觐、会同,为王前导。有大丧也这样做。有重大军事行动,亲临监视在军社前[对犯令将士]行刑。凡王国有大事,就派属吏禁止闲人通行。
秋官司寇·小司寇
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其位,王南乡,三公及州长、百姓北面,群臣西面,群吏东面,小司寇摈以叙进而问焉,以众辅声明而弊谋。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附于刑,用情讯之。至于旬,乃弊之,读书,则用法。凡命夫命妇不躬坐狱讼,凡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以八辟丽邦法,附刑罚:一曰议亲之辟,二曰议故之辟,三曰议贤之辟,四曰议能之辟,五曰议功之辟,六曰议贵之辟,七曰议勤之辟,八曰议宾之辟。以三刺断庶民狱讼之中:一曰讯群臣,二曰讯群吏,三曰讯万民,听民之所刺宥,以施上服下服之刑。及大比,登民数,自生齿以上,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制国用。小祭祀,奉犬牲。凡禋祀五帝,实镬水,纳亨,亦如之。大宾客,前王而辟。后、世子之丧,亦如之。小师,莅戮。凡国之大事,使其属跸。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岁终,则令群士计狱弊讼,登中于天府。正岁,帅其属而观刑象,令以木铎曰:「不用法者,国用常刑。」令群士,乃宣布于四方,宪刑禁,乃命其属入会,乃致事。译文
小司寇的职责,掌管有关外朝的事务,召集民众而征询他们的意见:一是当国家有危难的时候征询他们的意见,二是当国家要迁都的时候征询他们的意见,三是当国家需选立嗣君的时候征询他们的意见。外朝的朝位:王面朝南而立,三公和州长、百姓面朝北而立,群臣面朝西而立,群吏面朝东而立。小司寇揖请他们依次进前而[接受王的]征询,用众人的智慧辅助王的思虑而进行谋断。
用五刑审断民众的诉讼,对于那些触犯刑律的案件,又用情理加以审断,到十天后才判决,[行刑时]宣读罪状之后就施用刑罚。 凡命夫、命妇,审判时不亲自到场对坐受审。凡是王的同族人有罪,不到市朝行刑。
依据五个方面来听断诉讼,求得诉讼人的实情:一是依据言辞听断,二是依据神色听断,三是依据气息听断,四是依据听觉听断,五是依据眼神听断。
用八种议罪法附以王国的八法[来议论减罪],[而后再]附诸刑罚:一是对王的亲族的议罪法,二是对王的故旧的议罪法,三是对廉吏的议罪法,四是对有道艺者的议罪法,五是对有大功勋者的议罪法,六是对地位尊贵者的议罪法,七是对勤劳国事者的议罪法,八是对宾客的议罪法。
通过三次讯问来使对平民诉讼的审断正确无误:一是讯问群臣,二是讯问群吏,三是讯问民众。听从他们的意见来决定诛杀或从宽,决定施用重刑或轻刑。到进行大校比的时候,登记人民[及财产]数,自生齿的婴儿以上[都登记],上报给天府。内史、司会、冢宰收取副本,据以制定国家的财政计划。
举行小祭祀,负责奉进犬牲。凡用裎祀祭祀五帝,负责给镬中添水。到[祭祀那天黎明王牵牲]行纳亨礼的时候,也负责给镬中添水。接待来朝的诸侯,为王做前导并清除行人。为王后或太子举办丧事时也这样做。举行小规模军事行动,就亲临监视[在军社前对犯令的将士]行刑。凡王国有大事,就派属吏禁止闲人通行。冬十月祭祀司民的时候,把人民数呈献给王,王行拜礼而后接受,据以计划国家开支的增减。[夏历]年终,就命令司法官们统计已审结的案件数,把统计的簿书报送天府。
[夏历]正月初一,率领下属观看刑法,摇响木铎命令说:“不遵守刑法的,国家有常设的刑罚在!”[又把这话来]命令遂士、县士、方士、讶士等。接着又向四方宣布刑法,并将五禁的条文悬挂公布。命令下属呈报[记录所审理案件的]簿书,上报给王。
秋官司寇·士师/朝士
士师之职,掌国之五禁之法,以左右刑罚,一曰宫禁,二曰官禁,三曰国禁,四曰野禁,五曰军禁,皆以木铎徇之于朝,书而县于门闾。以五戒先后刑罚,毋使罪丽于民:一曰誓,用之于军旅;二曰诰,用之于会同;三曰禁,用诸田役;四曰纠,用诸国中;五曰宪,用诸都鄙。掌乡合州党族闾比之联,与其民人之什伍,使之相安相受,以比追胥之事,以施刑罚庆赏。掌官中之政令,察狱讼之辞,以诏司寇断狱弊讼,致邦令。掌士之八成:一曰邦汋,二曰邦贼,三曰邦谍,四曰犯邦令,五曰挢邦令,六曰为邦盗,七曰为邦朋,八曰为邦诬。若邦凶荒,则以荒辩之法治之令,令移民通财,纠守缓刑。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若祭胜国之社稷,则为之尸。王燕出入,则前驱而辟。祀五帝,则沃尸及五盥,洎镬水。凡刉珥,则奉犬牲。诸侯为宾,则帅其属而跸于王宫。大丧,亦如之。大师帅其属而禁逆军旅者,与犯师禁者而戮之。岁终,则令正要会。正岁,帅其属而宪禁令于国及郊野。
乡士掌国中,各掌其乡之民数而纠戒之,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王会其期。大祭祀、大丧纪、大军旅、大宾客,则各掌其乡之禁令,帅其属夹道而跸。三公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国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遂士掌四郊,各掌其遂之民数而纠其戒命,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二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就郊而刑杀,各於其遂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王令三公会其期。若邦有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遂之禁令,帅其属而跸。六卿若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郊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县士掌野,各掌其县之民数,纠其戒令而听其狱讼,察其辞,辨其狱讼,异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旬而职听于朝,司寇听之,断其狱,弊其讼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协日刑杀,各就其县肆之三日。若欲免之,则王命六卿会其期。若邦有大役聚众庶,则各掌其县之禁令。若大夫有邦事,则为之前驱而辟。其丧亦如之。凡野有大事,则戮其犯命者。
方士掌都家,听其狱讼之辞,辨其死刑之罪而要之。三月而上狱讼于国,司寇听其成于朝,群士、司刑皆在,各丽其法,以议狱讼。狱讼成,士师受中,书其刑杀之成,与其听狱讼者。凡都家之大事聚众庶,则各掌其方之禁令,以时修其县法。若岁终,则省之而诛赏焉,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则主之。 讶士掌四方之狱讼,论罪刑于邦国。凡四方之有治於士者造焉,四方有乱狱,则往而成之。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入于国,则为之前驱而辟。野亦如之。居馆,则帅其属而为之跸,诛戮暴客者。客出入则道之。有治则赞之。凡邦之大事聚従庶,则读其誓禁。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左嘉石,平罢民焉。右肺石,达穷民焉。帅其属而以鞭呼趋且辟。禁慢朝、错立、族谈者。凡得获货贿人民六畜者,委于朝,告于士。旬而举之,大者公之,小者庶民私之。凡士之治有期日,国中一旬,郊二旬,野三旬,都三月,邦国期,期内之治听,期外不听。凡有责者,有判书以治,则听。凡民同货财者,令以国法行之。犯令者,刑罚之。凡属责者,以其地傅而听其辞。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凡报仇雠者,书于士,杀之无罪。若邦凶荒、札丧、寇戎之故,则令邦国、都家、县鄙虑刑贬。译文
士师的职责,掌管有关五禁之法,以辅助刑罚[禁止民众为非作歹]:一是有关王宫的禁令,二是有关官府的禁令,三是有关都城的禁令,四是有关[都城外]田野的禁令,五是有关军中的禁令。都摇响木铎宣示于外朝,并书写出来悬挂在各处的闾巷门前。用五戒辅助刑罚[而预先告诫民众],不要使民众[因不知而]犯罪:一是用誓的形式来告诫,用于军旅;二是用诰的形式来告诫,用于会同;三是用禁令的形式来告试;;四是用纠的形式来告诫,用于都城中;五是用宪的形式来告诫,用于采邑。掌管六乡的州、党、族、闾、比的联合,以及民众从军组成什伍的联合,使他们相互亲和、相互托付,以相互配合进行追击外寇和抓捕盗贼的事,以共受刑罚、共享庆赏。掌管[大司寇]官府中的政令,研究[疑难]案件的讼辞,以向司寇提供断案的参考意见,并提供所依据的王国的有关法令。掌管司法官断案的八个方面的成例:一是有关盗取国家机密案件的成例,二是有关叛国作乱案件的成例,三是有关为外国作间谍案件的成例,四是有关违犯王的教令案件的成例,五是有关诈称王命案件的成例,六是有关盗取国家宝藏案件的成例,七是有关结党营私案件的成例,八是有关诬蔑国君或大臣案件的成例。如果国家发生大灾荒,就用荒年减损之法来处理有关事宜:命令灾区移民,运输财物救灾,加强纠察守备[以防盗贼],减缓刑罚。凡因财物诉讼的,依据契约、合同来裁决。如果祭祀亡国的社稷,就充当尸[以代神受祭]。王闲暇时出入[宫门或国都],就为王做前导并清除行人。祭五帝时,就浇水供尸和王盥手,并负责给镬添水。凡举行衅礼,就奉进犬牲[以便取其血]。诸侯作为王的宾客[而接受王的款待时],就率领下属在王宫中禁止闲人通行。有大丧时也这样做。有大规模军事行动时,率领下属严禁违反军令者,以及干扰行伍军阵者,而对这种人加以诛杀。[夏历]年终,就命令下属统计整理所审理案件的簿书[以备考核]。[夏历]正月,率领下属在国都及郊野悬挂禁令。
乡土掌理[六乡以及]国都中(的诉讼],各掌所属乡的人民数并对乡民加以纠察和禁戒,受理他们的诉讼,审察他们的讼辞,辨别罪状的轻重,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十天再在外朝对案件加以审断。大司寇主持审断,在外朝对重案、轻案作出判决。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由乡土]挑选合适的日期施刑或诛杀,(杀后]陈尸三日。如果[王]有想要赦免的罪犯,王就在大司寇主持外朝审断的日期前往参预议罪。如果有大祭祀、大丧事、大的军事行动,以及迎送来朝诸侯等事,各自掌管所属乡的禁令,率领下属站在道路两边禁止闲人通行。三公如有国事[外出],就为他们做前导并清除行人。三公有丧事时也这样做。凡王国有大事时,就负责诛杀违犯禁令的人。
遂土掌理[六遂以及]四郊[的诉讼],各掌所属遂的人民数,并纠察他们遵守戒令的情况,受理他们的诉讼,审察他们的讼辞,辨别案情的轻重,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二十天再在外朝对案件加以审断。大司寇主持审断,在外朝对重案、轻案作出判决,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由遂士]挑选合适的日期就国郊施刑或诛杀,[杀后]各在本遂陈尸三日。如果[王]有想要赦免的罪犯,王就命三公在大司寇主持外朝审断的日期前往参预议罪。如果王国有大事要聚集[六遂的]民众,就各掌有关本遂民众的禁令,率领下属禁止闲人通行。六卿如果有国事[而来到遂地],就为他们做前导并清除路上的行人。六卿有丧事时也这样做。凡郊地有大事,就诛杀那些违犯命令的人。
县士掌理野地[公邑的诉讼],各掌所属公邑的人民数,并纠察他们遵守戒令的情况,而受理他们的诉讼,审察他们的讼辞,辨别案情的轻重,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三十天再在外朝对案件加以审断。大司寇主持审断,在外朝对重案、轻案作出判决,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由县士]挑选合适的日期施刑或诛杀,各就本公邑行刑,[杀后]陈尸三日。如果[王]想要赦免某罪犯,王就命六卿在大司寇主持外朝审断的日期前往参预议罪。如果王国有大规模劳役要聚集[公邑]民众,就各掌有关本公邑民众的禁令。如果大夫有国事[而来到公邑],就为他们做前导并清除路上的行人。大夫有丧事时也这样做。凡野地有大事,就诛杀违犯命令的人。
方土掌理采邑[的诉讼],听察他们的讼辞,区别死罪或施刑之罪而写出判决意见,过三个月而后把案件上报王朝。大司寇在外朝审理方士的评断意见,掌诉讼和掌刑法的官员们都在场,各自提出法律依据以参议判决。案件判决后,士师接受判决书[加以保存],[而由方士]记暴所判的罪刑以及参与审判案件的官吏。凡都家因有大事聚集民众,就各掌有关本方民众的禁令。 按四季贯彻施行县法,到了[夏历]年终就检查县法的执行情况,而[对采邑的官吏]进行奖惩。凡都士、家士所上报的有疑难的案件,就负责初审[而后上报大司寇]。
讶士掌理四方诸侯的诉讼,向诸侯国解释刑法条文议及制定刑法的本意。凡四方诸侯国有疑难案件或问题需向士师请示的,都先见讶士[由讶士通报士师]。四方诸侯如果发生君臣淫乱、上下相虐之类的案件,就前往审断。王国有宾客,就与小行人一起迎送。宾客入王都,就为宾客做前导并清除行人。在野地也这样做。宾客居住馆舍,就率领下属[在周围]禁止行人通行。诛杀侵暴宾客的人。宾客出入(王朝]就做前导,有事询问或提出请求就帮助转达。凡王国有大事聚集民众,就宣读誓辞和禁令。
朝士负责建立王国的外朝之法。左边种有九棵棘树,是孤、卿、大夫的朝位,群士的朝位在他们后边。右边种有九棵棘树,是公、侯、伯、子、男的朝位,群吏的朝位在他们后边。前边种有三棵槐树,是三公的朝位,州长与民众[代表]的朝位在他们后边。[朝门]左边设置嘉石,用以使不良之民改过向善。[朝门]右边设置肺石,用以使穷苦无告之民的冤辞能够上达。率领下属在外朝巡行,拿着鞭子呼喊着清除行人。禁止[在朝]而不肃敬、擅离朝位,以及招聚交谈的人。
凡拾得财物、[捕获]逃亡的奴婢和牲畜,送交外朝,报告朝士,过十天[无人认领]而加以没收:大物归公,小物归拾得的民众私人所有。凡司法官受理诉讼有日期规定:都城中十天,城郊二十天,野地三十天,诸侯国一年。在期限之内就受理,在期限之外就不受理。凡有债务纠纷,有借赁契劲而诉讼就受理。凡民众有收购或抛售货物的,命他们按照国家规定的赢利法经营,违反命令的处以刑罚。凡接受[已故债主的]嘱托而收债的,[如果负债人拒不偿还而发生诉讼],通过与受委托人居处相近的人[证明他确实接受过债主的委托],而后受理他们的诉讼。凡盗贼攻略杀害乡遂、公邑以及平民人家,杀死这些盗贼无罪。凡报仇的人,[事先]书面报告司法官,杀死仇人无罪。如果国家有大灾荒、瘟疫或军事行动,就命令诸侯国、采邑、公邑考虑减缓刑罚[和经费开支]。
秋官司寇·司民/掌戮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辨其中国,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祀司民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赞王治。
司刑掌五刑之法,以丽万民之罪。墨罪五百,劓罪五百,宫罪五百,刖罪五百,杀罪五百。若司寇断狱弊讼,则以五刑之法诏刑罚,而以辨罪之轻重。 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赞司寇听狱讼。壹刺曰讯群臣,再刺曰讯群吏,三刺曰讯万民。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断民中,而施上服下服之罪,然后刑杀。
司约掌邦国及万民之约剂。治神之约为上,治民之约次之,治地之约次之,治功之约次之,治器之约次之,治挚之约次之。凡大约剂书於宗彝,小约剂书於丹图。若有讼者,则珥而辟藏,其不信者服墨刑。若大乱,则六官辟藏,其不信者杀。 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诏明神,既盟,则贰之。盟万民之犯命者。诅其不信者,亦如之。凡民之有约剂者,其贰在司盟。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凡盟诅,各以其地域之众庶,共其牲而致焉。既盟,则为司盟共祈酒脯。
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受其入征者,辨其物之恶与其数量,楬而玺之。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入其玉石丹青于守藏之府。入其要,掌受士之金罚货罚,入于司兵。旅于上帝,则共其金版。飨诸侯,亦如之。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司厉掌盗贼之任器货贿。辨其物,皆有数量,贾而楬之,入于司兵。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槀。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乱者,皆不为奴。
犬人掌犬牲。凡祭祀,共犬牲,用牷物。伏瘗,亦如之。凡几珥沈辜,用駹可也。凡相犬牵犬者属焉,掌其政治。
司圜掌收教罢民。凡害人者,弗使冠饰,而加明刑焉。任之以事,而收教之。能改者,上罪三年而舍,中罪二年而舍,下罪一年而舍,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虽出,二年不齿。凡圜土之刑人也,不亏体,其罚人也,不亏财。
掌囚掌守盗贼。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王之同族拲,有爵者桎,以待弊罪。及刑杀,告刑于王,奉而适朝士加明梏,以适市而刑杀之。凡有爵者,与王之同族,奉而适甸师氏,以待刑杀。
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之。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刑盗于市。凡罪之丽於法者,亦如之。唯王之同族与有爵者,杀之于甸师氏。凡军旅、田役,斩杀刑戮亦如之。墨者使守门,劓者使守关,宫者使守内,刖者使守囿,髡者使守积。译文
司民负责呈报民数,自生齿的婴儿以上的人都载入户籍,辨明他们居住在都城、采邑或在郊野,区别男女性别,并载明每年出生、死所造成的人数增减。到三年大校比,把民数报告司寇。司寇到冬十月祭祀司民时,献民数给王,王行拜礼而后接受,收藏于天府。内史、司会和冢宰保存副本,以协助王施政。
司刑掌管五刑之法,以施加于犯罪的民众:判墨刑的罪有五百条,判劓刑的罪有五百条,判宫刑的罪有五百条,判刖的罪有五百条,判死刑的罪有五百条。如果大司寇[在外朝]审断诉讼,就依据五刑之法辨别罪行的轻重,而建议大司寇所宜施的刑罚。
司刺掌管三次讯问、三种宽宥、三项赦免之法,以协助大司寇审理诉讼:[三讯]一讯是讯问群臣的意见,二讯是迅问群吏的意见,三讯是讯问民众的意见;[三宥]一是宽宥看错人而杀人者,二是宽宥无心而误杀者,本是宽宥忘了某处有人而误杀人者;[三赦]一是赦免年龄幼小而杀人者,二是赦免年老而杀人者,三是赦免痴呆而杀人者。用这三法求得人犯罪的实情,使对犯人的审断正确,而决定是应当施以重刑或轻的罪,然后施刑或处死。
司约掌各诸侯国以及民众间的契约券书。治理有关神约的事最重要,治理有关民约的事次一等,治理有关地约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关功约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关器约的事又次一等,治理有关挚约的事又次一等。凡重大的契约券书记载垂宗庙彝器上,小事的卖约券书用红色书写[在竹帛上]。如果有因契约而争讼的,就先行衅礼而后打开府库[查阅契约原件],违约的服墨刑。如果有大乱事件,就[会同]六卿打开府库所藏契约,违约的处死。
司盟掌管订立盟辞之法。凡诸侯国之间因不和协而会同,就负责记载盟约之辞以及盟约的礼仪,面朝北宣读盟辞以报告神明。盟约订立后,就抄写副本[交给六卿]。盟诅民众中违犯国君教令的人,盟诅违犯誓约的人,也这样做。凡民众之间订有契约券书的,副本收藏在司盟那里。如果有(因契约]发生诉讼的,就先让他们盟诅。凡举行盟诅,各使当事人所在地的民众供给所需的牲,并把民众召集在一起。盟诅之后,又为司盟提供祈神所需的酒脯。
职金掌管凡有关铜玉锡石丹青等的戒令。接受开采者缴纳的赋税,辨别所缴纳矿物的质量好坏及数量多少,书写标签并加盖印章,把铜锡交到制造兵器的府库,把玉石丹青等交到主管收藏的府库。上交记录的簿书(给大府]。负责接受司法官所判罚的铜和货币,交给司兵。 旅祭上帝,就供给所需的金版。用飨礼款待诸侯时也这样做。 凡王国有军事行动而需用铜石,就掌管有关领取铜石的政令。
司厉掌管[所收缴的]盗贼的兵器、财物,辨别它们的种类,都记有数量,标明价格而加上标签,交到司兵那里。盗贼罚做奴隶,男子交到罪隶那里,女子交到舂人、槁人那里。凡[盗贼中]原来有爵位的和七十岁以上的,以及尚未换牙的小儿,都不罚做奴隶。
犬人掌管犬牲。凡祭祀供给所需的犬牲,要用毛色纯一的犬。伏牲[行辕祭]、埋牲[祭地神]也供给犬牲。凡举行衅祭、沉祭、毁折牲体而祭,用杂色的犬也可以。凡挑选犬的人、牵犬的人都隶属犬人,由犬人掌管他们的事务和对他们的治理。
司圜负责拘禁不良之民而加以教育。凡危害人的人不让他们戴寇饰,而写明他们的罪状让他们背在背上,使他们服劳役而对他们加以拘禁教育。能改过的,重罪拘禁三年而后释放,次一等的罪拘禁两年而后释放,轻罪拘禁一年而后释放。不能改过而逃出狱城的,[抓住了就]处死。[改过者]即使放出来,三年内不得按年龄与乡民排列尊卑位次。凡拘禁在狱城中而身加明刑的人,不[施加肉刑而]亏损他们的身体;罚服劳役的人,不罚没他们的财产。
掌囚负责看守[被抓捕在狱的]盗贼,以及凡有罪被囚禁的人。重罪犯戴桔、辇、桎,次一等的錾蕉,挂,轻罪犯只戴梏。王的同族人[犯罪]只戴拳,有爵位塑人[犯罪]只戴桎,以等待判决。到施刑或处死罪犯那天,向王报告将行刑罪犯[的姓名],[把罪犯]押送到朝士那里,[朝士给罪犯]加上写有姓名和罪状的梏,然后押送到市上施刑或处死。凡有爵位的人以及王的同族中人,就押送到旬师氏那里,以等待施刑或处死。
掌戮负责斩杀盗贼和间谍,杀后剥去衣服并分裂尸体。凡杀害亲属的人[处死后]焚尸,杀害王的亲属的人[处死后]分裂尸体。凡杀人的人在市上处死,陈尸三日。对盗贼行刑也在市上。凡有罪而犯法的,也在市上行刑。只有王的同族和有爵位的人,在甸师氏那里处死。凡出征、田猎、劳役,[对犯罪的人]斩杀行刑,也这样做。受过墨刑的人使他守门,受过劓刑的人使他守关,受过宫刑的人使他守宫内,受过刖刑的人使他守苑囿,受过髡刑的人使他守粮草。
秋官司寇·司隶/庭氏
司隶掌五隶之法,辨其物而掌其政令。帅其民而搏盗贼,役国中之辱事,为百官积任器。凡囚执人之事,邦有祭祀、宾客、丧纪之事,则役其烦辱之事,掌帅四翟之隶,使之皆服其邦之服,执其邦之兵,守王宫与野舍之厉禁。 罪隶掌役百官府与凡有守者,掌使令之小事。凡封国若家,牛助为牵彷,其守王宫与其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蛮隶掌役较人养马。其在王宫者,执其国之兵以守王宫。在野外,则守厉禁。
闽隶掌役畜养鸟而阜蕃教扰之,掌子则取隶焉。 夷隶掌役牧人养牛马,与鸟言。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貉隶掌役服不氏而养兽而教扰之,掌与兽言。其守王宫者,与其守厉禁者,如蛮隶之事。
布宪掌宪邦之刑禁。正月之吉,执旌节以宣布于四方。而宪邦之刑禁,以诘四方邦国,及其都鄙,达于四海。凡邦之大事合众庶,则以刑禁号令。
禁杀戮掌司斩杀戮者。凡伤人见血而不以告者,攘狱者,遏讼者,以告而诛之。
禁暴氏掌禁庶民之乱暴力正者。挢诬犯禁者,作言语而不信者,以告而诛之。凡国聚众庶,则戮其犯禁者以徇。凡奚隶聚而出入者,则司牧之,戮其犯禁者。
野庐氏掌达国道路,至于四畿。比国郊及野之道路、宿息、井、树。若有宾客,则令守涂地之人聚柝之,有相翔者,诛之。凡道路之舟、车互者,叙而行之。凡有节者及有爵者至,则为之辟。禁野之横行,径喻者。凡国之大事,比修除道路者,掌凡道禁。邦之大师,则令埽道路。且以几禁行作不时者、不物者。
蜡氏掌除骴。凡国之大祭祀,令州里除不蠲,禁刑者任人及凶服者,以及郊野。大师、大宾客亦如之。若有死於道路者,则令埋而置楬焉,书其日月焉,县其衣服、任器于有地之官,以待其人。掌凡国之骴禁。
雍氏掌沟渎、浍、池之禁。凡害於国稼者,春令为阱擭沟渎之利於民者;秋令塞阱杜擭。禁山之为苑泽之沈者。
萍氏掌国之水禁。几酒,谨酒,禁川游者。
司寤氏掌夜时。以星分夜,以诏夜士夜禁,御晨行者,禁宵行者、夜游者。
司烜氏,掌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鉴取明水於月,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共明水。凡邦之大事,共坟烛、庭燎。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军旅,修火禁。邦若屋诛,则为明焉。 条狼氏掌执鞭以趋辟。王出入则八人夹道,公则六人,侯伯则四人,子男则二人。凡誓,执鞭以趋於前,且命之。誓仆、右曰杀,誓驭曰车轘,誓大夫曰敢不关,鞭五百。誓师曰三百,誓邦之大史曰杀,誓小史曰墨。
脩闾氏掌比国中宿互柝者与其国粥,而比其追胥者而赏罚之。禁径逾者,与以兵革趋行者,与驰聘於国中者。邦有故,则令守其闾互。唯执节者不几。
冥氏掌设弧张。为阱擭以攻猛兽,以灵鼓驱之,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
庶氏掌除毒蛊,以攻说禬之嘉草攻之。凡驱蛊,则令之,比之。
穴氏掌攻蛰兽,各以其物火之,以时献其珍异皮革。
翨氏掌攻猛鸟,各以其物为媒而掎之,以时献其羽翮。 柞氏掌攻草木及林麓。夏日至,令刊阳木而火之。冬日至,令剥阴木而水之。若欲其化也,则春秋变其水火。凡攻木者,掌其政令。
薙氏掌杀草。春始生而萌之,夏日至而夷之,秋绳而芟之,冬日至而耜之。若欲其化也,则以水火变之。掌凡杀草之政令。
硩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之号,十有二辰之号,十有二月之号,十有二岁之号,二十有八星之号,县其巢上,则去之。
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
赤犮氏掌除墙屋。以蜃炭攻之,以灰洒毒之。凡隙屋,除其貍虫。
蝈氏掌去蛙黾。焚牡菊,以灰洒之,则死。以其烟被之,则凡水虫无声。 壶涿氏掌除水虫。以炮土之鼓驱之,以焚石投之。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沈之,则其神死,渊为陵。
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不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夜射之。若神也,则以大阴之弓与枉矢射之。译文
司隶掌管有关五隶官之法,辨别他们的衣服、器物,掌管有关他们的政令。率领五隶官属下的隶民追捕盗贼,从事国都中低贱的事,为百官积聚所需用的器具,凡拘执罪人的事(都用他们去干]。王国有祭祀、接待宾客或丧事,役使隶民从事繁杂低贱的事。负责率领四翟隶官属下的隶民,使他们都穿本国的服装,持本国的兵器,守卫王宫和王在野外停宿处周围的屏藩。
罪隶掌管为百官府与凡有地守者服役的隶民,负责指使他们做杂役小事。凡封建诸侯国或采邑、[或有王子出封,就从罪隶那里领取隶民以供役使]。
蛮隶负责为校人所役使而养马。那些在王宫中的蛮隶,持本国的兵器而守卫王宫,在野外时就守卫[王停宿处周围的]屏藩。
闽隶负责为掌畜所役使而养鸟,使鸟繁殖并训练驯服鸟,负责[同鸟沟通。他们守卫王宫的,与守卫王在野外停宿处周围屏藩的,都同蛮隶的事情一样]。
夷隶负责为牧人所役使而养牛,[牛驾车时在辕外帮助牵牛]。他们守卫王宫的,与守卫王在野外停宿处周围屏藩的,都同蛮隶的事情一样。
貉隶负责为服不氏所役使而饲养猛兽,加以训练使之驯服,负责同兽沟通。他们负责守卫王宫的,与守卫王在野外停宿处周围屏藩的,都同蛮隶的事情一样。
布宪负责悬挂王国的刑法禁令。(周历]正月初一,持旌节到四方宣布,而悬挂王国的刑法禁令,以使四方诸侯国及其采邑谨慎遵行,使刑法禁令布达天下。凡王国有大事集合民众就宣布刑法禁令以相约束。
禁杀戮负责侦察杀人凶手,以及凡伤害他人至于流血而[被害者]无法控告的罪犯,[还有那些为袒护罪犯]拒不受理诉讼的官吏,或阻止[被害者]诉讼的官吏,[查明后]报告司寇而加以惩罚。
禁暴氏负责禁止民众中的暴乱和以强力欺凌人的人,矫命欺诈和违犯禁令的人,以及造谣惑众的人,把这些人报告司寇而加以惩罚。凡国家聚集民众的时候,就诛杀违犯禁令的人以示众。凡男女奴隶集中出入,就对他们加以监控,诛杀其中违犯禁令的人。
野庐氏负责使王国的道路畅达四境,巡视检查国郊和野地的道路、庐舍、井和树。如果有宾客,就命令所经过的道路旁庐舍附近的居民聚集起来击柝守卫,发现徘徊观望[想要伺机盗窃]的人,就加以惩罚。凡水陆道路(因狭窄可能导致]船车相撞击的,[加以疏导]使船车依次行驶。凡持有符节的人以及有爵位的人到来,就为他们清除行人。禁止横穿田野走小道捷径和逾越沟渠堤防的人。凡王国有大事,考核修治道路者的成绩,掌管有关道路的禁令。王国有大的军事行动,就命令扫除道路,并稽察不在正常时间出行作息的人,以及所穿衣服和所持器物异常的人。
蜡氏负责掩埋[人和禽兽的]腐尸。凡王国有大祭祀,命令州里清除不洁之物,禁止受过刑的人、罚作劳役的不良之民和穿丧服者[通过]。都郊和野地有大军事行动或有诸侯来朝,也这样做。如果有死在道路上的人,就命令加以掩埋而[在掩埋处]设置标志,写明死的日期,把死者的衣服用具悬挂在当地官府处,以待死者的家人[前来认领]。掌管王国凡属有关掩埋尸骨的禁令。
雍氏掌管有关沟、渎、浍、池的禁令,凡可能造成危害王国庄稼的[都加以禁止]。春季命令设置陷阱,阱中设擭,修挖沟、渎等以利于民众,秋季金今填基阱攫。禁止就山修建苑囿和在湖泽中投药。
萍氏掌王国有关水的禁令。监察人们饮酒,节制人们用酒。禁止在河里游泳。
司寤氏负责夜间告时,依据星宿的位置来区分夜的早晚,以告诉巡夜的官吏实行宵禁。禁止晨行,禁止夜行,禁止半夜游荡。
司烜氏负责用阳燧向日取明火,用铜镜向月取明水,以便供[淘洗]祭祀用的谷物、供点燃火把,供(用作玄酒的]明水。凡王国有大事,供给[树在门外的]大火把和[门内]庭中用的火把。春二月,在国都中摇动木铎[告诫人们]严格遵守有关用火的禁令。有军事行动,[告诫军中]严格遵守有关用火的禁令。如果王国中有在[甸师的]屋舍处诛杀的罪犯,就为挖墓穴者照明,[并在墓前标明死者的罪行和所处的刑罚]。
条狼氏负责拿着鞭子走在前边清除行人。王出入[宫门或国门],就由八人夹在道路两边[清除行人],公出入就由六人夹在道路两边,侯、伯出入就由四人夹在道路两边,子、男出入就由二人夹在道路两边。凡誓诫众人,拿着鞭子巡行在众人的行列前,并大声宣告违命者所当受的刑罚。誓诫大仆和车右,说“[违命者]处死”;誓诫驭夫,说“[违命者]车裂”;誓诫大夫,说“[有事]胆敢不向王请示报告,鞭打五百”;誓诫乐师,说“[违命者]鞭打三百”;王国有大事誓诫[众人],说“[违命者]处死”;有小事誓诫[众人],说“[违命者]处墨刑”。
修闾氏负责考核在都城中值班的守卫,设置行马和击柝巡夜的[羡卒],由国家给予他们食粮,考核他们追击外寇和伺捕国内盗贼的情况而加以赏罚。禁止走小路捷径和逾越沟渠堤防的人,禁止武装的人和车马(在都城中]疾行,以及骑马在都城中快跑。王国有变故时,就命令人们守卫闾里之门和所设置的行马,只有持符节过往的人不检查。
冥氏负责设置网罗、机弩,设置陷阱并在陷阱中设擭,用以捕获猛兽。敲击灵鼓驱赶野兽。如果捕得猛兽,就把猛兽的皮、革、牙、须全部献上。
庶氏负责驱除危害人的毒虫,用攻祭和说祭[以祈求神]除去毒虫,用嘉草熏毒虫。凡塑险至虫,塾工金羞部置:捡查。
穴氏负责攻捕冬季蛰伏的野兽,各用它们喜欢吃的食物(在洞穴外]用火烧,(用香气引诱它们出来然后捕获]。按季进献[可供膳羞的]珍异美味和皮革。
翨氏负责攻捕猛鸟,各用它们喜欢的食物[放在罗网中]作为诱饵而加以捕获。按季进献羽毛。
柞氏负责伐除草木及山脚的树林。夏至那天,命令剥去山南边树木[接近根部]的皮而后放火烧;冬至那天,命令剥去山北边树木[接近根部]的皮而后放水淹。如果想使[伐除草木后的]土质变化改良,就在春秋季节用水渍火烧的办法来进行。凡斫伐树木的人,[都由柞氏]掌管有关的政令。
薙氏负责除草。春季草开始生长而用锄锄草,夏至用镰贴地割除草,秋季草结实而加以芟除,冬至用耒耜除草根。如果想使[除草后的]土质变化改良,就用水渍火烧的办法来进行。掌管有关除草的政令。
硩蔟氏负责毁坏妖鸟巢。用方版写上十日的名号,十二辰的名号,十二月的名号,十二太岁年的名号,二十八宿的名号,悬挂在妖鸟巢上,妖鸟就飞走了。
翦氏负责灭除蠹虫,用荣祭、攻祭[祈求神帮助]灭除蠹虫,用莽草熏杀蠹虫。凡灭除益虫的事[都负责]。
赤犮氏负责灭除藏在屋墙中的虫子,用蛤炭灰驱除虫,用[水和的]蛤炭火洒墙毒杀虫。凡有缝隙的房屋,都负责除去其中埋藏的虫。
蝈氏负责除去蛙类,焚烧牡菊,用焚烧后的灰洒蛙类,蛙类就会死。用焚烧牡菊的烟散布水面4水皇势不叫了。
壶涿氏负责驱除水中的毒虫,用[敲击]陶鼓来驱赶它们,用烧热的石块投[水惊走]它们。如果想杀死水怪,就用一根榆木棍,用象牙十字交叉贯穿棍中,而沉入水中,水怪就会死,深渊也会变成山陵。
庭氏负责射杀都城中的妖鸟。如果有[夜里怪叫]而不见其形的鸟兽,就用[日食时]救日的弓箭和[月食时]救月的弓箭射杀它们。如果[发出怪叫声的]是神怪,就用救月用的大阴弓和救日用的枉矢射它。
秋官司寇·衔枚氏/司仪
衔枚氏掌司嚣。国之大祭祀,令禁无嚣。军旅、田役,令衔枚、禁嚣呼叹呜于国中者,行歌哭于国中之道者。
伊耆氏掌国之大祭祀,共其杖咸。军旅,授有爵者杖,共王之齿杖。
大行人掌大宾之礼,及大客之仪,以亲诸侯。春朝诸侯而图天下之事,秋觐以比邦国之功,夏宗以陈天下之谟,冬遇以协诸侯之虑。时会以发四方之禁,殷同以施天下之政,时聘以结诸侯之好,殷覜以除邦国之慝,闲问以谕诸侯之志,归脤以交诸侯之福,贺庆以赞诸侯之喜,致禬以补诸侯之灾。以九仪辨诸侯之命,等诸臣爵,以同邦国之礼,而待其宾客。上公之礼,执恒圭九寸,缫藉九寸,冕服九章,建常九斿,樊缨九就,贰车九乘,介九人,礼九牢。其朝位,宾主之间九十步,立当车轵,摈者五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再祼而酢。飨礼九献,食礼九举,出入五积,三问三劳。诸侯之礼,执信圭七寸,缫藉七寸,冕服七章,建常七斿,樊缨七就,贰车七乘,介七人,礼七牢。朝位,宾主之间七十步,立当前疾,摈者四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而酢,飨礼七献,食礼七举,出入四积,再问,再劳。诸伯执躬圭,其他皆如诸侯之礼。诸子执谷璧,五寸,缫藉五寸,冕服五章,建常五斿,樊缨五就,贰车五乘,介五人,礼五牢。朝位,宾主之间五十步,立当车衡,摈者三人,庙中将币三享,王礼壹祼不酢,飨礼五献,食礼五举,出入三积,壹问、壹劳。诸男执蒲璧,其他皆如诸子之礼。凡大国之孤,执皮帛以继小国之君,出入三积,不问、壹劳,朝位当车前,不交摈,庙中无相,以酒礼之,其他皆眡小国之君。凡诸侯之卿,其礼各下其君二等。以下及其大夫士,皆如之。邦畿方千里,其外方五百里,谓之侯服,岁壹见,其贡祀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甸服,二岁壹见,其贡嫔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男服,三岁壹见,其贡器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采服,四岁壹见,其贡服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卫服,五岁壹见,其贡材物;又其外方五百里,谓之要服,六岁壹见,其贡货物;九州之外,谓之蕃国,世壹见,各以其所贵宝为挚。王之所以抚邦国诸侯者,岁遍存,三岁遍覜,五岁遍省,七岁属象胥,谕言语,协辞命;九岁属瞽史,谕书名,听声音;十有一岁,达瑞节,同度量,成牢礼,同数器,修法则;十有二岁王巡守殷国。凡诸侯之王事,辨其位,正其等,协其礼,宾而见之。若有大丧,则诏相诸侯之礼。若有四方之大事,则受其币,听其辞。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
小行人掌邦国宾客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令诸侯春人贡,秋献功,王亲受之,各以其国之籍礼之。凡诸侯入王,则逆劳于畿,及郊劳、眡馆、将币,为承而摈。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辞。使适四方,协九仪宾客之礼:朝、觐、宗、遇、会、同,君之礼也;存、覜、省、聘、问,臣之礼也。达天下之六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皆以金为之;道路用旌节,门关用符节,都鄙用管节,皆以竹为之。成六瑞:王用瑱圭,公用桓圭,侯用信圭,伯用躬圭,子用谷璧,男用蒲璧。合六币:圭以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锦,琥以绣,璜以黼,此六物者,以和诸侯之好故。若国札丧,则令赙补之。若国凶荒,则令赒委之。若国师役,则令槁禬之。若国有福事,则令庆贺之。若国有祸灾,则令哀吊之。凡此五物者,治其事故,乃其万民之利害为一书,其礼俗政事教治刑禁之逆顺为一书,其悖逆暴乱作慝犹犯令者为一书,其札丧凶荒厄贫为一书,其康乐和亲安平为一书。凡此五物者,每国辨异之,以反命于王,以周知天下之故。
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以诏仪容、辞令、揖让之节。将合诸侯,则令为坛三成,宫旁一门,诏王仪,南乡见诸侯,土揖庶姓,时揖异姓,天揖同姓。及其摈之,各以其礼:公于上等,侯伯于中等,子男于下等。其将币,亦如之。其礼,亦如之。王燕,则诸侯毛。凡诸公相为宾,主国五积三问,皆三辞拜受,皆旅摈,再劳,三辞,三揖,登,拜受,拜送主君郊劳,交摈,三辞,车逆,拜辱,三揖,三辞,拜受,车送,三还,再拜。致馆亦如之。致飧如致积之礼,及将币,交摈三辞,车逆拜辱,宾车进,答拜,三揖,三让,每门止一相。及庙,唯上相入,宾三揖三让,登,再拜授币,宾拜送币,每事如初。宾亦如之,及出,车送,三请,三进,再拜,宾三还三辞,告辟。致饔饩,还圭。飨食,致赠。郊送,皆如将币之仪。宾之拜礼,拜饔饩,拜飨食,宾继主君,皆如主国之礼。诸侯、诸伯、诸子、诸男之相为宾也,各以其礼相待也,如诸公之仪。诸公之臣相为国客,则三积,皆三辞拜受。及大夫郊劳,旅摈三辞,拜辱,三让,登听命,下拜,登受,宾使者,如初之仪。及退,拜送,致馆,如初之仪。及将币,旅摈三辞,拜逆,客辟,三揖,每门止一相。及庙,唯君相入,三让,客登,拜,客三辟授币,下出,每事如初之仪。及礼,私面,私献,皆再拜稽首,君答拜,出及中门之外,问君,客再拜对,君拜,客辟而对。君问大夫,客对,君劳客,客再拜稽首,君答拜,客趋辟。致饔饩,如劳之礼。飨食,还圭,如将币之仪。君馆客,客辟,介受命,遂送,客従,拜辱于朝。明日,客拜礼赐,遂行,如入之积。凡侯、伯、子、男之臣,以其国之爵相为客而相礼,其仪亦如之。凡四方之宾客,礼仪、辞命、饩牢、赐献以二等,従其爵而上下之。凡宾客,送逆同礼。凡诸侯之交,各称其邦而为之币,以其币为之礼。凡行人之仪,不朝不夕,不正其主面,亦不背客。译文
衔枚氏负责禁止[在朝廷]喧哗吵闹。王国举行大祭祀,下令禁止喧哗。出征、田猎,命令军士衔枚。禁止在都城中呼叫、叹息、呻吟,禁止在都城中的道路上边走边唱或边走边哭的人。
伊耆氏负责在王国有大祭祀时供给[收藏老臣们]的杖所用的函。军队出征,授给有爵位者杖。供给王赐予老人所需的杖。
大行人掌管有关大宾、大客的礼仪,用以与诸侯相亲睦。春季诸侯朝见王而共同谋划[一年的]天下大事,秋季诸侯觐见王而排列各国功绩的高下,夏季诸侯宗见王而陈述各自的谋议,冬季诸侯遇见王而协调相互的谋虑,通过时会[征伐不顺服的诸侯]而向四方发布禁令,通过殷同而施行治理天下的政法。时聘的时候[对来聘的卿以礼相待]以结好诸侯,殷规的时候[通过命以政事和下达禁令]以除去诸侯国的恶行。隔一年[派使者]慰问一次诸侯并把[王的]心志告诉诸侯,赠送祭肉给诸侯以向诸侯致福,[诸侯有喜庆的事]向他们表示庆贺以增添他们的喜悦,行禬礼[赠送财物]以弥补诸侯国受灾的损失。用九种礼仪区别诸侯、诸臣的爵命等级,以统一各诸侯国的礼仪,而用以接待诸侯国的宾客。上公的礼仪:手执九寸长的桓圭,配有彩绘的九寸长的圭垫,冕服上绘刺九种花纹图案,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九存,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的扇]绕饰九匝,副车有九乘,设九名介,款待公的大礼用九牢,公的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九十步的地方,站在当车的右轴端旁,[王迎接公]设五名摈者,在庙中[行聘礼]把桓圭授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公行裸礼,两次向公进献郁鬯而后公酌郁鬯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公并向公行九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公并向公行九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要五次供给粮草牲牢,[王还要]向公行三次问礼、三次劳礼。诸侯的礼仪:手执七寸长的信圭,配有彩绘的七寸长的圭垫,冕服上绘刺七种花纹图案,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七脖,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的厨]绕饰七匝,副车有七乘,设七名介,款待诸侯的大礼用七牢,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七十步的地方,站在当车前侯处的右边,[王迎接诸侯]设四名摈者,在庙中(行聘礼]把信圭授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诸侯行裸礼,向诸侯进献一次郁鬯而后诸侯酌郁鬯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诸侯并向诸侯行七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诸侯并向诸侯行七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要四次供给粮草牲牢,[王还要]向诸侯行两次问礼,两次劳礼。诸伯手执躬圭,其他礼仪都同诸侯一样。诸子手执直径五寸的谷璧,配有彩绘的直径五寸的璧垫,冕服上绘刺五种花纹图案,所树的旗帜旁饰有五脖,装饰马的樊和缨[都用五彩的扁]绕饰五匝,副车有五乘,设五名介,款待诸子的大礼用五牢,朝位在[大门外]与主人之间距离五十步的地方,站在当车衡处的右边,[王迎接诸子]设三名摈者,在庙中[行聘礼]把谷璧授给王,并三次进献方物;王向诸子行裸礼,向诸子进献一次郁鬯而诸子不回敬王,王用飨礼款待诸子并向诸子行五次献酒礼,又用食礼款待诸子并向诸子行五次举牲肉劝饭礼,从来直到返国要三次供给粮草牲牢,[王还要]向诸子行一次问礼,一次劳礼。诸男手执蒲璧,其他礼仪都同诸子之礼一样。
凡大国的孤拿豹皮裹饰的束帛做见面礼,跟在小国之君的后面[朝见王],从来直到返国要三次供给粮草牲牢,[王对于孤]不行问礼,行一次劳礼,朝位在[大门外]所乘车的前面,不行交摈传辞之礼,在庙中行授玉礼时不设相礼者,用醴礼敬孤,其他礼仪都比照小国之君。凡诸侯的卿(受君命来向王行聘礼],礼数各比他们的君降低二等,卿以下的大夫、士又相应降低二等。王国的畿疆地方千里。王畿之外方五百里叫做侯服,一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祭祀用物。侯服之外方五百里叫做甸服,二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接待宾客用物。甸服之外方五百里叫做男服,三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宗庙器物。男服之外方五百里是采服,四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缝制祭服的材料。采服之外方五百里是卫服,五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竹、木材。卫服之外方五百里是要服,六年朝见王一次,他们的贡品是珠玉龟贝等自然之物。九州之外叫蕃国,一代新君即位来朝王一次,各用他们宝贵的物品作见面礼。王用以安抚各国诸侯的办法:一年[派使者]普遍慰问一次;三年[派使者]普遍看望一次;五年[派使者]普遍探视一次;七年聚集[诸侯国的]译官,告诉他们语言,协调他们的辞令;九年聚集[诸侯国的]乐师和史官,告诉他们文字,让他们听习声音;十一年颁发瑞节[的样式],同一度量单位,平抑牢礼的僭越,统一度量单位,修治法则;十二年王巡守天下,或在附近的诸侯国接见众来朝的诸侯。凡诸侯因王事而来朝,辨别他们的朝位,规正他们的尊卑等级,协调他们的礼仪,由摈者相礼而朝见王。如果有大丧,就告教并协助诸侯行丧礼。如果有四方的(诸侯国因遭兵寇而]前来告急的事,就接受他们的见面礼,听他们叙述情况(而向王报告]。凡诸侯国之间的交往,每年(使大夫]相问一次,若干年[使卿]相聘一次,新君即位就相朝。
小行人掌管有关接待诸侯国宾客的礼籍,以接待四方的使者。命令诸侯国春季进贡,秋季呈报政绩,王亲自接受,各依照有关该国的礼籍接待他们。凡诸侯来朝见王,就前往畿疆迎接并行劳礼。到行郊劳礼、为宾客安排馆舍以及(诸侯在庙中向王]授玉的时候,都担任承摈。凡四方诸侯国的使者来朝,是大客就担任摈者[引导他们见王],是小客就接受他们的见面礼,并听取他们言辞[而转告王]。奉使前往四方诸侯国,(帮助他们]演习并记录下九等礼仪[中所当实行的礼仪]。做宾客的礼包括:[春季]朝见王、[秋季]觐见王、(夏季]宗见王、[冬季]遇见王,以及参加王的会同,这是诸侯国君所行的礼;存问、看望、探视、大聘、小聘,这是王或诸侯派出的]使臣所行的礼。 出使天下各国以颁给六种瑞节的样式:山区之国用虎节,平地之国用人节,泽地之国用龙节,都用铜铸造;通行道路用旌节,出入城门和关卡用符节,经过采邑用管节,都是用竹制造的。统一六种瑞玉的样式:王用的镇圭,公用的桓圭,侯用的信圭,伯用的躬圭,子用的谷璧,男用的蒲璧。六币的配合法:[夏殷二王的后代进献给王的]圭配以马,[进献给王后的]璋配以虎豹皮;[五等诸侯进献给王的]璧配以帛,[进献给王后的]琮配以锦;(子男二等诸侯相互行聘礼进献给对方国君用]琥配以绣,(进献给国君夫人用]璜配以黼。这六种.币,用以和好诸侯。如果某国因瘟疫而造成国人丧亡,就命令[其他国家]补助他们财物;如果某国遭受大饥荒,就命令[其他国家]救济他们粮食;如果某国遭受兵寇之灾[而致使国穷民贫],就命令[其他国家]救助他们资财;如果某国有福庆的事,就命令[其他国家]为他们庆贺;如果某国遭受灾祸,就命令[其他国家]对他们哀悼慰问。凡属以上五方面的事,[依照有关法令]力口以治理。将天下各国[的自然形势]对于民众有利和不利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各国的礼俗、政事、教化治理和刑法禁令能否遵守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的反叛、暴乱、作恶和图谋违反禁令者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的瘟疫丧亡、遭受大饥荒和民众困厄贫穷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将天下各国民众康乐、和睦相亲、安宁太平的情况记载为一书。凡此五方面情况,每国按条目分别记载,以向王报告,以[使王]遍知天下的事。
司仪掌管迎接九等宾客的摈相之礼,以告王应有的仪容、辞令和揖让的节度。王将与诸侯会同,就命令筑坛高三层,[坛周围筑矮墙以象宫],宫[的四边]每边开一门。告诉王会同的礼仪。[王]面朝南接见诸侯,向庶姓诸侯行土揖礼,向[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诸侯行时揖礼,向同姓诸侯行天揖礼。到设摈者召诸侯见王时,各依所应行的礼:摈上公时站在[坛的]上层,摈侯伯时站在[坛的]中层,摈子男时站在[坛的]下层。诸侯向王授玉和进献礼物时也这样。王向诸侯行裸礼[进献郁鬯]时也这样。王举行燕礼时,诸侯就依照年龄大小序尊卑排列座次。凡诸公相互为宾[而行朝礼],[宾从来直到返国]主国要五次供给粮草牲牢,[要对宾]行三次问礼,[宾对于主国所致的礼]每次都要推辞三次而后行拜受礼[接受],每次都要陈列介迎接[前来行礼的]使者;主国对宾行前两次劳礼时,每次宾都要推辞三次,[然后宾与前来行劳礼的使者进入馆舍],[行进中]互行三次揖礼,登阶升堂,宾行拜受礼[接受劳礼],使者行拜送礼。[第三次]主君亲行郊劳礼,宾主交摈传辞,(宾对主君亲行劳礼]三次表达推辞之意,然后乘车[出馆舍大门]迎接主君,拜谢主君屈驾亲临,[然后宾与主君进入馆舍],[行进中宾主]互行三次揖礼,[来到堂阶前,宾要三次让由主君先升阶],[主君]推辞三次,[然后登阶升堂],宾行拜受礼[接受主君的劳礼]。宾乘车送主君,主君三次转身推辞,宾于是行再拜礼以示相送。[宾进入国都后]为宾安排馆舍也如同郊劳一样[由主君亲自进行]。为宾设便宴的礼仪也如同向宾赠送粮草牲牢之礼一样,[由主国的大夫前往进行]。到[第二天将正式行朝礼]向主君授玉时,[在大门前]通过交摈传辞,[主君]三次表示推辞之意,然后乘车[出大门]迎接宾,[下车]拜谢宾屈驾亲临。宾乘车进前[而后下车]答拜。[接着宾主进入大门,每进一门]主君都三次揖请宾先入而宾三次推让。每经过一门都只由一名上相相礼,到了太祖庙门前,只有上相进入庙中。[进庙后]宾主行三揖三让之礼,登阶升堂。[主君]行再拜礼然后接受了玉圭。宾授玉后行拜送礼。(向主君进献礼物,或有国事要同主国交涉],每件事的礼仪都同当初一样。主君向宾[进献郁鬯]行裸礼的礼仪也同当初一样。到宾退出时,主君乘车送宾,三次请宾登车,并三次驱车前进[做出将要远送宾的姿态],(宾将要登车时]又向宾行再拜礼以相送。宾[对于主君的三请]三次转身推辞,(对于主君的再拜礼]告以不敢当并做出回避的样子,[然后登车而去]。[行过朝礼之后],主国要向宾馈送饔饩,[宾将返国时]主君要把圭璋送还给宾,[宾在主国居留期间]主君要用飨礼、食礼款待宾,[宾返国出了主国都城到达近郊时]主君要赠送财物,并到近郊馆舍送行:以上几件事情的礼仪都同宾前去向主君授玉时的礼仪一样。宾[返国前]向主君行拜谢礼的[有以下三件事]:拜谢馈送饔饩,拜谢为己设飨礼、食礼。宾用宾礼接待(到馆舍]来的主君,礼仪都如同主国接待自己时一样。
诸侯、诸伯、诸子、诸男相互[朝见而]为宾,各自依照相应等级的礼数,而相互接待的仪节则同诸公相朝一样。诸公的臣相互作为国客[行聘礼],就三次供给粮草牲牢,客每次都要推辞三次然后行拜礼接受。到主国的大夫前来行郊劳礼时,客陈列介迎接,并要推辞三次,然后拜谢大夫屈尊前来。[客与大夫进入馆舍来到堂阶前],客要三次让由大夫先登阶上堂,[而大夫三次推辞],[然后客先登而大夫随之]登阶上堂,客听(大夫代表主君致]郊劳辞,听毕下堂行拜礼,再上堂接受劳礼。客用宾礼接待使者也如同当初行劳礼的礼仪。到大夫退去时,客行拜礼相送。为客安排馆舍的礼仪也如同郊劳一样。到将(行正聘礼向主国国君]授玉时,主君陈列摈者(迎接客],[对于客来行聘礼]三次表示推辞,然后拜迎客,客回避君的拜礼,[接着客进入大门,以后每进一门]主君都三次揖请客先入,[而客三次推让],每经过一门都只由一名上相相礼,到了太祖庙门前,只有主君的相进入庙中。[进庙后主君与客行三揖]三让之礼,然后客(随主君]登阶上堂。[主君]拜谢客的到来,客三次退避[君的拜礼]。客把玉授给主君,然后下堂,出庙。[向主君进献礼物,或有国事要同主国交涉],每件事的礼仪都同当初一样。到主君向客献醴,客以个人名义拜见主君,以及以个人名义向主君进献礼物时,都要向主君行再拜稽首礼,君回拜礼。客出庙走到中门外,主君询问[客的]国君的健康情况,客行再拜礼而后回答。主君回拜礼。客回避主君的拜礼而后又回答[有关国君的其他方面问题]。主君又问起卿大夫们的健康情况,客回答。主君劳问客(旅途辛苦],客行再拜稽首礼[表示感谢]。主君回拜礼,客快步出大门避开主君的拜礼。(主君派卿去向客]馈送饔饩,如同郊劳时的礼仪。(主君向客]致送飨礼、食礼,以及[客返国前]向客奉还玉圭,都如同客向主君授玉时的礼仪。[客返国前]主君前往客馆看望客,客[因不敢当而]回避,使介听取主君的辞命。接着[主君行拜礼表示]送客。【主君离去时]客跟从主君,到朝[的大门外]拜谢主君屈尊亲来送行。第二天,客到朝[的大门外]拜谢主君礼赐的[乘禽],接着启程上路。(主国馈送的粮草牲牢]如同客进入主国时所馈送之数。
凡侯、伯、子、男的臣,依照他们在本国的爵位[出聘而]相互为客、相互礼待,其礼仪也同诸公的臣一样。凡来自四方诸侯国的宾客,接待他们所用的礼仪、辞命、向他们馈送的牲牢数,以及所礼赐和进献的物品,都依照他们的爵位,爵位上下差一级,就上下相差二等。凡宾客,都同样要行送迎之礼。凡诸侯国之间的交往,各自依据自己的国家大小来决定进献礼物的多少,[主国]则依据来宾所进献礼物的多少来决定还报之礼的厚薄。凡行人(担任摈相时]的礼仪,不正面向东,不正面向西,不正面对着主人,也不背对着宾客。
秋官司寇·行夫/朝大夫
行夫掌邦国传遽之小事恶、而无礼者。凡其使也,必以旌节,虽道有难,而不时必达,居于其国,则掌行人之劳辱事焉,使则介之。
环人掌送邦国之通宾客,以路节达诸四方。舍则授馆,令聚柝,有任器,则令环之。凡门关无几,送逆及疆。
象胥掌蛮、夷、闽、貉、戎、狄之国使,掌傅王之言而谕说焉,以和亲之。若以时入宾,则协其礼与其辞言传之。凡其出入、送逆之礼节、币帛、辞令而宾相之。凡国之大丧,诏相国客之礼仪而正其位。凡军旅、会同,受国客币而宾礼之。凡作事,王之大事诸侯,次事卿,次事大夫,次事上士,下事庶子。 掌客,掌四方宾客之牢礼、饩献、饮食之等数,与其政治。王合诸侯而飨礼,则具十有二牢,庶具百物备,诸侯长十有再献。王巡守殷国,则国君膳以牲犊,令百官、百牲皆具,従者。三公眡上公之礼,卿眡侯伯之礼,大夫眡子男之礼,士眡诸侯之卿礼,庶子壹眡其大夫之礼。凡诸侯之礼:上公五积,皆饩飧牵,三问皆修,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飧五牢,食四十,簠十,豆四十,鉶四十有二,壶四十,鼎簋十有二,牲三十有六,皆陈;饔饩九牢,其死牢如飧之陈,牵四牢,米百有二十筥,醯醢百有二十瓮,车皆陈,车米眡生牢,牢十车,车秉有五籔,车禾眡死牢,牢十车,车三秅,刍薪倍禾,皆陈;乘禽,日九十双,殷膳大牢,以及归,三飨,三食,三燕,若弗酌,则以币致之;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牢礼之陈数,唯上介有禽献;夫人致礼,八壶,八豆,八笾,膳大牢,致飨大牢,食大牢;卿皆见以羔。膳大牢,侯伯四积,皆眡飧牵,再问,皆修;四牢,食三十有二,簠八,豆三十有二,鉶二十有八,壶三十有二,鼎簋十有二,腥二十有七,皆陈;饔饩七牢,其死牢如鉶之陈;牵三牢,米百筥,醯醢百瓮,皆陈;米三十车,禾四十车,刍薪倍禾,皆陈;乘禽日七十双,殷膳大牢,三饔,再食,再燕。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飧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礼,唯上介有禽献;夫人致礼,八壶,八豆,八笾,膳大牢,致飨大牢,卿皆见以羔,膳牲牛。子男三积,皆眡食牵,壹问,以修,食三牢,食二十有四,簠六,豆二十有四,鉶十有八,壶二十有四,鼎簋十有二,牲十有八,皆陈;饔饩五牢,其死牢如食之陈;牵二牢,米八十筥,醯醢八十瓮,皆陈;米二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乘,乘禽日五十双,壹飨,壹食,壹燕;凡介行人宰史皆有食饔饩,以其爵等为之礼,唯上介有禽献;夫人致礼,六壶,六豆,六笾,膳眡致饔;亲见卿皆膳特牛。凡诸侯之卿大夫士为国客,则如其介之礼以待之。凡礼宾客,国新杀礼,凶荒杀礼,札丧杀礼,祸灾杀礼,在野在外,杀礼。凡宾客死,致礼以丧用。宾客有丧,唯刍稍之受。遭主国之丧,不受飨食,受牲礼。
掌讶掌邦国之等籍以待宾客。若将有国宾客至,则戒官修委积,与士逆宾于疆,为前驱而入。及宿,则令聚柝。及委,则致积。至于国,宾入馆,次于舍门外,待事于客。及将币,为前驱,至于朝,诏其位,入复。及退,亦如之。凡宾客之治,令讶讶治之。凡従者出,则使人道之。及归,送亦如之。凡宾客,诸侯有卿讶,卿有大夫讶,大夫有士讶,士皆有讶。凡讶者,宾客至而往,诏相其事而掌其治令。
掌交掌以节与币巡邦国之诸侯,及其万民之所聚者,道王之德意志虑,使咸知王之好恶辟行之,使和诸侯之好,达万民之说。掌邦国之通事而结其交好,以谕九税之利,九礼之亲,九牧之维,九禁之难,九戎之威。
朝大夫掌都家之国治。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国有政令,则令其朝大夫。凡都家之治于国者,必因其朝大夫然后听之,唯大事弗因,凡都家之治有不及者,则诛其朝大夫。在军旅,则诛其有司。译文
行夫负责乘轻车前往诸侯国传达小事,这是一些有关福庆或丧荒而[出使传达者]无须讲究礼的事。凡行夫出使,必须持有旌节,即使出使途中因故而不能按时到达,也一定要把王的命令传达到。[如果随大行人出使而]留居在出使国,就负责听从大行人指使干一些繁杂低贱的事,[大行人]为使臣就为他担任介。
环人负责迎送诸侯国以常事往来的宾客,发给旌节使他们能通行[王畿内]四方。[宾客]住宿就负责安排馆舍,并命令[野庐氏]聚集民众击柝守卫。宾客带有器物的,就令人环绕巡视[以备盗贼]。[有环人迎送的宾客]凡经过门关都不检查,送客和迎客都抵达畿疆。
象胥掌管蛮、夷、闽、貉、戎、狄之国(前来烧聘的]使者,负责向他们传达王的话而使他们知晓,以同他们相亲和。如果[蕃国新君即位]按时来朝为宾,就协调他们的礼仪,传达他们[告请王]的言辞,(并把王的]话告诉他们。凡有关蕃君从来至离去的迎送礼节、献币帛、致辞令等,都担任摈相而协助他们行礼。凡王国有大丧,告教并协助蕃国前来吊丧的使臣行丧礼,而规正他们的哭位。凡[王国]有出征、会同的事,就接受蕃国前来慰问的使臣奉进的币帛,而以礼敬待他们。凡使人去做某项事情,王的大事就使诸侯去做,次一等的事就使卿去做,再次一等的事就使大夫去做,再次一等的事就使士去做,小事就使庶子去做。
掌客掌管招待四方宾客所当供给的牲牢、饔饩、乘禽和饮食的不同等级的不同礼数,以及有关行礼厚薄的原则。王与诸侯会同而举行飨礼,就具备十二太牢,并具备百种美昧。[在飨礼上]对于诸侯之长,要行十二次献酒之礼。王巡守天下或在附近的诸侯国接见众来朝的诸侯,[王所在国的]国君[要向王]进膳而用牛犊,命令供给[王的]百官所用的众多的牲牢都要具备。[对于王的]随从官员,三公比照上公的礼来接待,卿比照侯伯的礼来接待,大夫比照子男的礼来接待,士比照诸侯之卿的礼来接待,庶子比照诸侯之大夫的礼来接待。凡接待[来朝]诸侯之礼:上公(从来直到返国]要五次供给粮草牲牢,(其中所供的]活牲数都比照致飧食的牲数。三次问礼每次都进献有脯,(下“群介行人宰史皆有牢”九字衍,不译)。供给的飧食用五牢,还有各种美味食物四十[豆],[稻饭、梁饭]十簋,[各种菹菜和酱类]四十豆,[各种肉羹]三十二铡,[酒]四十壶,[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饭、稷饭的]簋各十二,(鲜牲肉]三十六鼎,都加以陈列。馈送的饔饩有九牢,其中已杀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陈列法,还有活牲四牢,米一百二十笛,醋酱一百二十瓮,都加以陈列;载米的车数比照活牲的牢数,每牢十车,每车载米一秉零五菝,载禾的车数比照死牲的牢数,每牢十车,每车载禾三耗,饲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陈列。乘禽每天供给九十双。中间又赠送太牢为膳食。一直到宾返国,还要为宾举行三次飨礼,三次食礼,三次燕礼;如果主君不能亲自[参加飨礼、食礼、燕礼而]酌酒献宾,[就派人]奉上束帛代君致辞而把酒食馈送给宾。凡[随从宾的]介、行人、宰、史诸官,也都馈送得有飧食和饔饩,依照他们爵位的高低来决定所陈列的牢礼数的多少,其中只有上介供应乘禽。主君夫人[向宾]所馈赠的礼物有:八壶,八豆,八笾,膳食用太牢,馈送的飨礼用太牢,食礼用太牢。[主国的]卿都来见宾,用羔羊做见面礼,并馈送太牢用作膳食。
侯伯[从来直到返国]要四次供给粮草牲牢,[其中所供给的]活牲数都比照致飧食的牲数。两次问礼每次都进献有脯。供给的飧食用四牢,还有各种美味食物四十[豆],[稻饭、粱饭]八篮,[各种菹菜和酱类]三十二豆,[各种肉羹]二十四铡,[酒]三十二壶,[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饭、稷饭的]簋各十二,[鲜牲肉]二十七鼎,都加以陈列。馈送的饔饩有七牢,其中已杀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陈列法,还有活牲三牢,米一百笛,醋酱一百瓮,都加以陈列;米三十车,禾四十车,饲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陈列。乘禽每天供给七十双。中间又馈送太牢为膳食。[一直到宾返国],还要为宾举行两次飨礼,两次食礼,两次燕礼。凡[随从宾的]介、行人、宰、史诸官,也都馈送得有飧食和饔饩,依照他们爵位的高低来决定所陈列的牢礼数的多少,其中只有上介供应乘禽。主君夫人[向宾]所馈赠的礼物有:八壶,八豆,八笾,膳食用太牢,馈送的飨礼用太牢。[主国的]卿都来见宾,用羔羊做见面礼,并馈送一头牛用作膳食。子男[从来直到返国]要三次供给粮草牲牢等,[其中所供给的]活牲数都比照致飧食的牲数。行一次问礼进献有脯。供给的飧食用三牢,还有各种美味食物二十四[豆],[稻饭、梁饭]六簋,[各种菹菜和酱类]二十四豆,[各种肉羹]十八铡,[酒]二十四壶,[盛牲肉的]鼎和[盛黍饭、稷饭的]簋各十二,[鲜牲肉]十八鼎,都加以陈列。馈送的饔饩有五牢,其中已杀的牲牢如同飧食所供牲牢的陈列法,还有活牲二牢,米八十笛,醋酱八十瓮,都加以陈列;米二十车,禾三十车,饲草和薪柴比禾多一倍,都加以陈列。乘禽每天供给五十双。(一直到宾返国],还要为宾举行一次飨礼,一次食礼,一次燕礼。凡[随从宾的]介、行人、宰、史诸官,也都馈送得有飧食和饔饩,依照他们爵位的等级来决定馈送牢礼的多少,其中只有上介供应乘禽。主君夫人[向宾]所馈赠的礼物有:六壶,六豆,六笾,馈送的膳食与馈送的飨礼相同[而不另馈送飨礼]。[主国的]亲来见宾的卿,都要[向宾]馈送一头牛用作膳食。
凡诸侯的卿、大夫、士[来行聘礼而]作为国客,就用如同他们为君做介时接待他们的礼数来接待他们。凡以礼接待宾客,国家新建立礼就可以从简,有大灾荒礼从简,有大瘟疫礼从简,遭受兵寇侵犯或水火灾害礼从简,在野地、在畿外礼从简。凡宾客[在主国期间]死亡,[主国就]馈送礼物以供丧用。宾客[进入主国后闻报]有丧,就只接受[主国供给的]饲草和粮食。[如果宾客进入主国后]遭逢主国的丧事,就不接受主国的飨礼和食礼,而接受生牲肉。
掌讶掌管有关诸侯国礼仪等级的簿籍,据以接待宾客。如果将有诸侯国的宾客到来,就告诫有关官吏准备好粮草,与讶士一起到畿疆迎接宾客,为宾客做前导而进入国境。到宾客住宿下来,就命令[野庐氏]聚集民众击柝守卫。到向宾客赠送粮草时,就[以王的名义]赠送给宾。到达国都,宾客住进馆舍,就在宾馆门外搭起帐篷,以待宾客有事时[帮助处理]。宾客将要上朝去向国君授玉[行朝见礼],就为宾客做前导。[宾客]到朝,告诉他们应处的朝位,然后进去向王报告。到宾客退出时,也同样做前导。凡宾客有事要报告,就告诉掌讶,掌讶[入朝报告而]加以办理。凡宾客的随从官员出入,就派人做前导。到宾客回国时,送宾客的礼仪也同迎接时一样。凡宾客,[到行朝聘礼那天,王要派讶前往宾馆迎接]:是诸侯就由卿充任讶,是卿就由大夫充任讶,是大夫就由士充任讶,是士也都有讶。凡充任讶的,宾客到来就前往[宾馆],告教和协助宾客行礼事,并负责处理有关事宜。
掌交负责持旌节和币巡视诸侯国,以及各国民众聚居的大城邑,宣扬王的德行、意图、志向和思虑,使人们了解王的好恶,[王所憎恶的事]就避而不做。使诸侯之间和睦友好。把民众喜欢的事告诉[王或诸侯国君]。负责诸侯国的[朝觐、聘问]等蝴夸往魄事,而缔结(诸侯与王以及诸侯之间]的友好。[向诸侯国]宣传九税制度的好处,九礼制度[对于诸侯国]的亲睦作用,九牧制度[对诸侯国]的维系作用,九禁之法的难以触犯,九戎之法的威武。
朝大夫负责依照王国的政令和指示治理采邑。每天上朝听取有关王国的政事,以报告给本采邑的君和卿大夫。主国有[专施于采邑的]政令,就下达给采邑的朝大夫。凡采邑的政事要请示王国的,一定要通过朝大夫转达,然后王朝官吏受理,只有大事可以不通过朝大夫转达,[而派专使来向王国请示]。凡采邑.的政事有拖延而不及时办理的,就惩罚朝大夫;如果在军中[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就惩罚采邑的有关官吏。

参天大树必有其根,环地之水必有其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