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唐县倒马关,你所不知道的故事-唐县同城生活圈

2019-04-15 全部文章 388

庞凤仪唐县倒马关,你所不知道的故事-唐县同城生活圈

庞凤仪
三十多年前,刘兰芳的评书《杨家将》家喻户晓,轰动全国,影响海外。
杨家将里提到的杨六郎就驻守在唐县倒马关!
倒马关置关较早,《战国策》称其为鸿上关,汉称常山关。

但目前可见到的关于修建倒马关城的记载都是明朝的
倒马关分上城下城,上城是明洪武初年修建的,后改名上城口;
下城即今倒马关城。
现倒马关乡政府院内,保存着一块已从中折断的汉白玉石碑,为《倒马关建城碑》。

碑文记载了1465年修建倒马关的情况。由此可知,倒马关城始建于1452年,后又于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建。
随着岁月的流逝,倒马关已经没了往日的雄风!看上去还有几分落魄!
但在华夏五千年历史上,特别是军事意义上起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倒马关位于太行山东麓,北临内长城,背靠唐河。东南为险要的十八盘岭。
自古以来,倒马关就为战略要冲。
据《后汉书》记载,建武十五(公元39年)年,因匈奴常犯东汉北部边境,东汉政府迁徙雁门、代郡、上谷三郡居民于常山关(倒马关)、居庸关以东地方居住,防止匈奴的侵扰,由此可见倒马关的屏障作用。
《魏书·高祖纪》载,太和六年(公元482年)曾调集州郡5万人修治灵丘道。
灵丘道北起平城(山西大同市东北),南越恒山,自灵丘以下,略循今唐河谷道出太行山,南抵中山(今河北定县),是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倒马关就是这条道路上的重要关隘。
明朝马中锡《倒马关诗并序》中说:“关有两山对峙,其路极险,相传杨六郎到此马踣,故名。
后人为纪念杨延昭(六郎)镇守三关的功绩,于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在倒马关城西3公里的马圈山上修建了“六郎碑”。
碑通体高1.8米,宽60厘米,为汉白玉雕凿而成,碑额抹角及两边雕云纹花边图案。碑文为:“宋将杨六郎拒守之处。
杨延昭是并州(今山西太原)人,宋真宗时为保州(今河北保定)缘边都巡检使,后因与辽兵作战有功升为保州防御使。杨延昭在边防镇守20余年,辽兵甚为畏惧,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学士到倒马关凭吊六郎碑,称颂吟怀杨六郎威镇边关的不朽业绩。
倒马关村最早叫桑园,桑园往西三里,也就是现在的上官顶叫倒马关。
隋唐时期,上官顶建有古城墙以御外敌入侵
据说杨六郎和辽将韩昌曾在此相遇,两人打赌发誓,杨六郎一箭射到哪里,韩昌就退兵到哪里。杨六郎一箭射到如今的插箭岭,韩昌就退到了插箭岭。涞源的插箭岭就是由此而来,现在插箭岭的城门楼上还有杨六郎留下的箭孔
到了明朝,朱元璋火烧庆功楼后,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离开北京到全国各地游荡,一日来到倒马关,他见到倒马关确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但就是没有地方容纳更多的驻军,他看中了倒马关往东三公里的桑园,认为那里风水不凡又能容纳更多的军队,于是提议在桑园建成驻关
明成化年间,在桑园筑起雄关,把这座城称作倒马关,原来的倒马关为上官,上官顶也就由此得名。
当时的倒马关城有东、西、北三个城门,每个城门又有一个正门和两个侧门,称为三环套月门。
城墙和山上的长城相连接,更是易守难攻。城墙上每五尺栽有一棵松树。据说,每到夜深人静时,由两匹金马,脖子上挂着金铃铛不停地在城墙上奔跑,清脆的铃声人人都能听到
倒马关四周山上现有的烽火台、炮台也是明成化年间所建,如今的倒马关中学院内还存有当年使用过的铁炮。
到后来随着保涞公路的开工建设,倒马关城遭到破坏,拆了各城门上的石条建起了倒马关大桥,随后城墙大部分被毁坏,现仅存东城门的一个小侧门
倒马关旧长城遗址
旧烽火台遗址!
好不容易找到的倒马关原来的关口的图片,不过也是摇摇欲坠了!
倒马关城是人杰地灵的地方,历来都有人在外为官,最小的官还是一个四品督司,现倒马关中学就是当时的督司殿旧址。
倒马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在这里不但记载着杨家将永垂千史得英明,同时也记录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辉煌战绩。
抗日战争时期,倒马关是西通平型关的要道,为确保平型关歼灭日寇,八路军115师决定在平型关战斗打响前,先期占领倒马关,以阻日寇东援,确保平型关战斗的侧翼安全。
“务必于24日8时前占领倒马关!”这一任务交给了在抗战初期第一支到达河北唐县的八路军部队——115师骑兵营。骑兵营营长刘云彪接到命令后,即刻返回驻地五台县东营村集结部队,于9月23日向倒马关进发。
前往倒马关120里的山路,都是仅容单骑的羊肠小道,不便于骑兵急行军。指战员们克服重重困难,漏夜牵马摸黑前行,经16小时急行军,终于在24日早7时到达倒马关。
骑兵营到达倒马关时,却发现日寇坂垣师团一部已占领长城关西碉堡,另有日寇百余人由长城北坡向倒马关爬进。在此紧急关头,刘云彪当即命令二连攻碉堡,又以一个连的兵力抢占制高点,以阻击登山之敌。最终,日军被迫放弃倒马关向南逃窜。此次战斗歼敌数十人,骑兵营仅伤6人,牺牲4人。
倒马关战斗虽小,却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敌后第一战,同时也是平型关大捷的前奏和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整实现了作战意图,展示了鲜明的战术特点,开八路军华北敌后抗战之先声。

倒马关战斗打响的1937年9月24日,正是当时的河北省府保定失守的日子。当我们把这一场小小的胜利放在平津失守后、冀察两省国土迅速沦陷的大背景中去看时,就不难从中发现八路军在党领导下坚决北上抗日、挺进敌后的决心和意义。
去倒马关沿省道保涞线一直向西,过了川里民安庄隧道就快了
倒马关有个隧道!
继往开来,新农村,新面貌!
村容村貌还可以!
2017年被河北省命名为第四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值得一提的是,倒马关离大石峪秀水峪风景区都不远,两个景区天然原始,建议一起看看



感谢唐县摄影家协会石振明老师图片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