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红烧海虾【视频】- 施尼特凯去世20周年祭:是混乱的多面体还是灵性之声? 947乐讯-经典947

2016-08-10 全部文章 272
【视频】| 施尼特凯去世20周年祭:是混乱的多面体还是灵性之声? 947乐讯-经典947

施尼特凯画像
施尼特凯墓碑,
在延长音记号下是力度记号fff(最强)

今天是俄罗斯著名现代作曲家阿尔弗雷德·哈里耶维奇·施尼特凯去世20周年纪念日,他被誉为肖斯塔科维奇再世。他的一生中经历过从斯大林时代直至苏联解体的全过程。和其他苏联优秀作曲家一样,施尼特凱命运多舛,遭受过迫害、恐吓、受到过人身限制,但最后获得了成功,赢得了世界声誉。他对社会与人生、艺术与命运进行深刻的思索与探求,《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中称他“能在音乐中描写当代人道德与精神上的挣扎,具有难得的深度和广度红烧海虾。”今天刊发音乐评论家Tom Service撰写的《施尼特凱音乐作品导读》一文,藉此对他表达敬意月宫绿。
施尼特凱第一与第五大协奏曲唱片
音乐的真实性是怎样构建的?表达情感或诉说话语的诚意是否真的存在祈望电视剧?探求作曲家的心声是不是一场阴影笼罩下让人困惑的游戏?俄罗斯作曲家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Alfred Schnittke德化教育网,1934.11.24-1998.8.3)音乐创作的成果引发了这些问题。

我们就从第一交响曲说起吧。这是一部有四个乐章的大型交响曲,75分钟的长度与马勒的交响曲相当。他仿佛是交响乐传统的继承人,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正是他的前辈。这是施尼特凯而立之年完成的,应该是一部标志着作曲家走向成熟风格的作品安羽熙。然而听完全曲,你会发现在四分之一的时间里都是前人音乐的片段,大段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和肖邦的旋律彼此交融,仿佛是毫不掩饰的剽窃,而第二乐章中间甚至还有一段完整的爵士乐即兴表演和一段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整个作品演奏时仿佛就是海顿《告别交响曲》的翻版。在交响曲的开头几分钟里,乐手们纷纷来到台上,而在最后乐章里又陆续离去,最后只剩独奏小提琴演奏海顿的交响曲。所有人最后再次登台,只是为了一起演奏全曲最后的一个响亮的C音。但这部作品并非音乐史上的一个笑话。
▲施尼特凯:第一交响曲第一乐章
如果全曲只有10分钟左右,你可以听到施尼特凯以交响乐的手法混搭所有历史上的西方音乐,以此象征历史走向终结。但他篇幅长大的交响曲又要求你去认真对待。他没有自己局限于某个单一的流派、风格或时期。“横看成岭侧成峰”你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读天眼电视剧,你可以把它看作是音乐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标本,也可以审视它如何把挑衅与欢乐互为交织,而其中的纯洁风格又符合在战后西方的审美观念。而在另一方面,你也可能会觉得这首交响曲中散发着无与伦比的虚无气息。他不想发出原创的声音,也不想复兴旧时代的音乐,他所做的就是把过去的音乐排成一个怪异的行列微金所,而在“交响乐”的名义下以愤世嫉俗的姿态把一切都粘结在一起。
施尼特凱第二交响曲唱片
施尼特凯总共写了八部交响曲,在他去世前着手写第九但未完成,就像布鲁克纳一样,而且他的交响曲与那位奥地利作曲家一样都是从零开始编号(但他不认为这是自己的经典之作)。他的第一交响曲也许可以、但也可能无法作出极端的诠释。如果你有机会听到它,就会知道这是激动人心的篇章,同时又充满着令人不安的骚乱。它还是他全部作品的一个部分,在短短的63年一生中,施尼特凯的创作涵盖了管弦乐、声乐、室内乐以及戏剧和电影音乐,这一包罗万象的世界在1998年因他中风去世而走向了终结禁区荷尔蒙。

施尼特凯的音乐中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要想了解他是在音乐面具下发出宣言还是道出真相,最好是听他的钢琴五重奏。这部作品紧接在第一交响曲后写成,当时正值他的母亲去世吴旻霈。如果说这部交响曲描写的是一场灾难,那么这部五重奏则是发自内心的哀叹。黯淡的情感表达在其第三和第四乐章中显露无疑,施尼特凯说这“是对悲伤经历的回望,我不想作出评论,因为这是非常个人化的体验”。最后的第五乐章是一首具有超现实色彩的摇篮曲,其中钢琴上的短小旋律被冷漠的弦乐所包围; 当钢琴曲调无休止重复下去时,听者不难感受到其中的阴冷。
▲施尼特凯:钢琴五重奏第五乐章
▲施尼特凯《中提琴协奏曲》,巴什梅特演奏
如果你再聆听他最著名的第一大协奏曲,就会发现他又回到了第一交响曲里的那个“真实世界”,只是篇幅更精简,风格更极端。在这里施尼特凯说“想在‘严肃音乐’(Ernstmusik)和‘娱乐音乐’(Unterhaltung)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在巴洛克音乐的构造下,你能听到苏联儿童的欢快歌曲与怀旧的无调性小夜曲彼此交融,期间还有施尼特凯的祖母最喜欢的探戈,以及他自己电影配乐的片段。而作品的中间乐章“无调性小夜曲”则犹如宣叙调一般,与五重奏的悲伤的段落彼此呼应,整个作品具有多面体特征。
施尼特凯:第一大协奏曲,吴锡豪第二乐章,托卡塔:快板
另外一部能抒发施尼特凯的真实心声的乐作是他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的混声合唱协奏曲。这部作品足以证明他是20世纪后期重要的宗教音乐作曲家(他1934年出生于一位信奉无神论的犹太家庭,他1982年皈依天主教)。你还可以在第四交响曲中听到虔诚的咏叹,特别在最后几分钟里。施尼特凯希望用音乐将犹太教、东正教、天主教和路德教的精神世界融合在一起,打造一首当代《圣母颂》。
▲施尼特凯:混声合唱协奏曲
在他的最后几年里,施尼特凯创作了一些十分严肃的音乐,从表面上看这些似乎是他创作的升华,他的作曲手段和方法得到了彻底简化。在第八交响曲的最后乐章或第九交响曲的任一乐章里,你都可以从施尼特克的笔迹中看出端倪。由于他患过中风万蒂妮微博,他只能用左手写字虫虫电影网。施尼特凯的音乐究竟是岁月积淀造就的产物,还是他想把音乐多元化进行到底的证明?什么才是施尼特凯的真实想法?每个听者都会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施尼特凯音乐的核心就是对20世纪音乐真相的多维探索,从混乱的多元主义到发自内心的灵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一切。
▲施尼特凯:古风组曲 2-5,芭蕾
?老肖中提琴作品被发现,吴菡参加西方首演
编译 | 郑超
设计 | 丁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