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唐朝莆田黄氏谥忠义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明末状元宰相黄士俊-泉州市历史名人研究会

2019-03-29 全部文章 713

庞凤仪唐朝莆田黄氏谥忠义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明末状元宰相黄士俊-泉州市历史名人研究会

庞凤仪 黄士俊 (1575-1661年)字亮恒,广东顺德甘竹右滩人,福建莆田黄氏始祖唐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岸三十世孙。明万历进士。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明万历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任修撰。历官宫谕少詹,升礼部侍郎,晋礼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年)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年罢相。后相永明王,年过九十,不能决事,辞职归乡,清顺治十八年(1661).卒于家,谥文裕。 被后人戏称为“鸭蛋状元”。
黄士俊 (1575-1661年)广东顺德右滩人,福建莆田唐朝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裔孙。明万历进士。字亮坦,一字象甫,号玉嵛。明万历丁未(1607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任修撰。历官宫谕少詹,升礼部侍郎,晋礼部尚书。崇祯九年(1636年)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行相事)。历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傅,十一年罢相。后相永明王,年过八十五,不能决事,辞职归乡,清顺治十八年(1661).卒于家,谥文裕。
黄士俊状元祠.jpg被后人戏称为“鸭蛋状元”。进京赶考前去岳父家筹借盘缠,正赶上岳父在家中宴请宾客,因嫌其衣衫褴褛,连客厅的门都没让进,只拿了两只鸭蛋打发他走人,幸好岳父家的几个奴仆倾囊相助,才有后来的状元及第,并写有鸭蛋诗,其中警言不少。
黄士俊(1575年—1661年),福建莆田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岸三十五世裔孙。少负伟志,好学上进,尤敦孝悌。督学许尚志十分赞赏他的文章和品行,预言他必能大魁天下。27岁时(1596年)黄士俊夺广东乡试第一,在赴京会试途中,闻兄长病重叹道:“恶得急功名而缓吾兄哉!”遂放弃会试机会,回乡为其兄寻医问药,尽心调治。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黄士俊再度赴京,参加会试,榜上有名。殿试时(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黄士俊以条对称旨,卷字精楷,被神宗擢为第一甲第一名,时年33岁。
登第后,黄土俊任翰林修撰。天启三年(1623年),以太子洗马升为詹事兼侍读,不久又升为礼部右侍郎。黄士俊为官耿介刚直,曾因得罪奸相魏忠贤并与内阁诸臣意见相左,引病辞归。有“清正黄尚书”之美誉。
崇祯元年(1628年),明毅宗朱由检登基,诛灭魏党,召黄士俊回朝,授吏部右侍郎。翌年(1629年)晋升为礼部尚书。不久,因父亲年迈多病,请求辞官奉养父亲,崇祯帝不准。崇祯三年(1630年),黄士俊的父亲百岁大寿,他再次请求辞官回家服侍父亲,得到批准,并特赐予“熙朝人瑞”的称号。
崇祯七年(1634年),黄士俊奉召回朝。九年(1636年)召拜东阁大士,入阁参与机务。十年(1637年)又晋升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因复兴朝政的主张与当朝宰相有分歧,因而借病辞职。崇祯帝知他为官清廉,积蓄不多,便拨给他路费,并嘱咐他病愈后归朝。途经杭州西湖,侍从提议在西湖散散心,黄士俊说:“吾对当官看得很轻,对国家的安危却看得很重,当今内外患频仍,西湖风景再好,我哪有心情观赏。我欲赶回家写奏章。”侍从无不为之感动。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黄士俊被晋封为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皇帝又一次派人召他回京,但他还来不及上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黄士俊闻讯后,将平日的奏章、著作悉数焚毁,并居楼不下,以示志节。后他又积极参加反清斗争,数年后逝世。明朝遗民王夫之曾为他题诗道:“顺德黄阁老士俊,四十年状元宰相。”因为他功名大地位高,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了状元,崇祯九年(1636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状元兼宰相,三人中仅他一人。还有他是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明王朝行将就木的大动荡的时代登上相位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他都必须认真面对。再有,他的皇帝是位想有所作为而又无能为力的崇祯皇帝,要当好“头号仆人”委实不易。
黄士俊当京官三十载,没有革故鼎新的伟绩,也无遭人唾骂的劣行,倒由于他学识渊博,工作勤奋,处事公正,因而获得“清正”的美誉,在当时乌烟瘴气的官场,确是难能可贵。处于腐败透顶的官场而能独善其身因然可赞,而保持清醒头脑不陷入朋党倾轧的漩涡也不失为聪明之举。黄士俊三次辞官也可列入聪明人之列:第一次是天启三年(1623年),他已升礼部右待郎,因不愿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愤然辞官归里,较正真的同僚杨琏、左光斗等在饯行时赞他“能知先机”;第二次是崇祯三年(1630年),已是礼部尚书的他,因父老多病再辞官回家;第三次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本已入阁参预机务,由于国事日非,其主张与当进台阁首铺有分歧,难以有所作为,便慨然辞官告归。三次辞官,第二次是确因父亲年老(百岁),其余两次可算“聪明”之举。因乡的第五年(1644年)正月,他已是75岁的老翁了,崇祯帝又一次召他回京任宰相,还来不及整装起行,三月,李自成的大军已占北京,崇祯帝自缢在煤山了。

据当地民间传说,黄士俊出生后啼哭不止,后一家必须离乡西迁,行至山和水明,大江环流之地,孩儿不哭便可安居乐业矣。一年之后,正如先生所言,黄士俊出世一直哭着,于是其父亲母亲便挑起一头状元一头家事一路行乞。到达佛山顺德杏坛,孩儿变哭为笑,黄镐一看环境,这便是地理高人所描述的乐土长安地。于是一家人便向当地员外租田搭寮而居。在黄士俊37岁时,即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7)在京参加丁未科殿试考到第一名,被钦点为状元,其后出仕为官。历任过:国史馆修撰、太子洗马、春坊官詹事、侍读学士、五牒馆总裁、礼部尚书,在明崇祯年间一度入阁被拜为宰辅(明朝不设丞相),黄士俊一生多为京官,大半生洁身自好,在担任礼部尚书时,因不袒护权贵而受到满朝赞扬,入阁主持朝政之后。黄士俊领头破除陋习、纠正歪风,对国家事务尽心尽力,对皇帝是尽力进谏。得有“清正”之名,黄士俊做官三十年,曾有三次请辞,其中两次是为了不与人同流合污,要独善其身而辞,但到了清朝推翻了明朝之时,黄士俊却做了明朝降将李成的部属,曾经剃半头着清装,以至在汉人的心目中有失节之名,其后黄士俊又同李成反清复明。归附明皇朝残族朱家永历帝为相。到清朝的顺治七年。80高龄的黄士俊辞官返回顺德隐居,回乡后,黄士俊后悔自己曾变节投降,晚节不保,而“足不下楼数年”于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病逝,终年85岁。现广东四大名园之顺德清晖园曾是黄士故居、顺德黄氏大宗祠已成为“顺德状元宗祠博物馆”。黄士俊父亲黄镐,有奕世台光坊,为黄士俊一家三代立。最高官职任文渊阁大学士(首相)被后人戏称为“鸭蛋状元”。进京赶考前去岳父家筹借盘缠,正赶上岳父在家中宴请宾客,因嫌其衣衫褴褛,连客厅的门都没让进,只拿了两只鸭蛋打发他走人,幸好岳父家的几个奴仆倾囊相助,才有后来的状元及第,并写有鸭蛋诗,其中警言不少。
黄士俊(1575年—1661年),福建莆田桂州刺史开国公谥忠义黄岸三十世裔孙。少负伟志,好学上进,尤敦孝悌。督学许尚志十分赞赏他的文章和品行,预言他必能大魁天下。27岁时(1596年)黄士俊夺广东乡试第一,在赴京会试途中,闻兄长病重叹道:“恶得急功名而缓吾兄哉!”遂放弃会试机会,回乡为其兄寻医问药,尽心调治。
崇祯元年(1628),朱由检登基,诛灭魏党,召黄士俊回朝,授吏部右侍郎。翌年晋升为礼部尚书。不久,因父亲年迈多病,请求辞官奉养父亲,崇祯不准。崇祯三年(1630),黄士俊的父亲百岁大寿,他再次请求辞官回家服侍父亲,得到批准,并特赐予“熙朝人瑞”的称号。
崇祯七年(1634),黄士俊奉召回朝。九年(1636)召拜东阁大士,入阁参与机务。十年(1637)又晋升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因复兴朝政的主张与当朝宰相有分歧,因而借病辞职。崇祯知他为官清廉,积蓄不多,便拨给他路费,并嘱咐他病愈后归朝。途经杭州西湖,侍从提议在西湖散散心,黄士俊说:“吾对当官看得很轻,对国家的安危却看得很重,当今内外患频仍,西湖风景再好,我哪有心情观赏。我欲赶回家写奏章。”侍从无不为之感动。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黄士俊被晋封为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皇帝又一次派人召他回京,但他还来不及上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攻入北京,崇祯帝吊死煤山。黄士俊闻讯后,将平日的奏章、著作悉数焚毁,并居楼不下,以示志节。后他又积极参加反清斗争,数年后逝世。王夫之曾为他题诗道:“顺德黄阁老士俊,四十年状元宰相。”
因为他功名大地位高,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中了状元,崇祯九年(1636)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状元兼宰相,三人中仅他一人。还有他是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明王朝行将就木的大动荡的时代登上相位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他都必须认真面对。再有,他的主子是位想有所作为而又无能为力的崇祯皇帝,要当好“头号仆人”委实不易。
黄士俊当京官三十载,没有革故鼎新的伟绩,也无遭人唾骂的劣行,倒由于他学识渊博,工作勤奋,处事公正,因而获得“清正”的美誉,在当时乌烟瘴气的官场,确是难能可贵。处于腐败透顶的官场而能独善其身因然可赞,而保持清醒头脑不陷入朋党倾轧的漩涡也不失为聪明之举。黄士俊三次辞宇航局也可列入聪明人之列:第一次是天启三年(1623),他已升礼部右待郎,因不愿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愤然辞官归里,较正真的同僚杨琏、左光斗等在饯行时赞他“能知先机”;第二次是崇祯三年(1630),已是礼部尚书的他,因父老多病再辞官回家;第三次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本已入阁参预机务,由于国事日非,其主张与当进台阁首铺有分歧,难以有所作为,便慨然辞官告归。三次辞官,第二次是确因父亲年老(百岁),其余两次可算“聪明”之举。因乡的第五年正月,他已是75岁的老翁了,崇祯帝又一次召他回京任宰相,还来不及整装起行,三月,李自成的大军已占北京,崇祯帝吊死在煤山了。

明朝覆灭后,抗清斗争并未停息,由五位明朝藩王先后建立的南明政权还在苦苦挣扎,南京的弘光、福州的隆武、绍兴的鲁王、广州的绍武政权,都象泡沫般快生快灭,只有肇庆的永历政权生存时间较长。黄士俊与苏观生等在广州拥立朱钅粤 为帝(绍武),但不到三个月便被降将李成栋攻灭,绍武帝、苏观生等死难,而黄士俊则剃发易服,变节降清。次年(1648)李成栋反正,归附永历政权,黄士俊出入阁为相。这个小朝延,大敌当前,却忙于派系争斗,1650年,清军再破广州,永历帝远走广西、云贵,80老翁只好回乡隐居,死时85岁。
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年号“隆武”,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召黄士俊,黄士俊未及复任,“隆武”政权便归覆灭。他又投奔降清明将李成栋,后因李成栋不满清廷封赐,又与黄士俊一起投降了后明桂王,入阁参预机务。当时黄士俊已老耄难以任事,多次受到同僚弹劾,于是辞官闲居,数年而卒,享年85岁。从状元到宰相,几代升沉,无奈生不逢辰,有人说:“他人以不寿为不幸,而黄士俊晚年又以多寿为不幸。”

易庵汝良族兄嘱予曰“家之有谱,所以纪祖宗联子孙也。吾族谱系失修,尊卑无序,是吾忧也。兹既耋矣!汝良族兄孝悌至深至切,至仁至德其推所学以成吾志”也。溯吾莆阳黄氏乃轩辕之后。破蚩尤于涿鹿之山,遂平治天下,以土德王,曰:轩辕黄帝访道于崆峒,膝行见广成子,示以超凡入圣之道,退而求天下处修行此道,得洞庭湖中之山。出乘龙而升,诸抱龙泣,随龙须而去。文公曰:云暗鼎湖为龙去,遂名其湖为鼎、其山为昆。故后裔住居湖广武昌府江夏县,有周公及黄宅庄名也,此则其所繇来也,厥后繇唐虞历裔。周至春秋时,晋有渊公,卫有夷公,齐有周公。又战国时,楚有春申君歇公,为相爱贤,下士门客尝三千人,其后子孙散处江湖间。汉兴,濮阳夏人霸公,入谷为二百石吏,转迁颖川太守,历尉为御史大夫,位至丞相,封建成侯;子思侯名赏,继为关内都尉;赏子忠侯名辅,继为卫尉九卿,传爵六世。明帝有江夏人香公,以文学孝行益名,赠尚书令。子琼公为尚书仆射。父子名重朝庭,时京师为之语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声誉江夏郡。琼孙琬,亦能以文学世其家,官至五官郎中将太尉。至东汉安帝,朝有黄宪,德器过人,袁闳进之,不仕而退。三国蜀有承彦,以女妻于诸葛孔明;吴有黄盖以火战周瑜赤壁之功,称江表虎。东晋有闽国公晋安郡守元方入闽居福唐黄巷。唐有开国公谥忠义岸公之后进士御史滔公孙后唐丁亥科黄仁颖登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从兄璞公一门五学士子仁泽公唐乾宁乙卯科武状元,善文能武,为节度判官。至大宋,又有岸公之后广东冈州初祖讳由公字子由又字居正号盘野居士,江苏长洲人。淳熙八年状元。历仕绍兴府通判、嘉王府赞读、礼部尚书兼吏部,成都、绍兴知府。宋嘉定三年,任正奉大夫刑部尚书兼直学士配胡氏巫氏二夫人,居冈州者皆巫氏夫人出也公后以刑部尚书致仕徙于南雄珠玑巷卒后赠少师,墓在吴县邓尉山。芝英世济又有黄公度、黄定、黄朴俱状元及第,黄彻登进士为平江令,其弟黄龙登进士为龙溪令;太师黄府、学士黄安石父子俱为进士,宋潭州知府黄丰子黄焘、黄勋,皆进士教授,迨至明户刑二部尚书黄光升、榜眼南京礼部尚书黄凤翔、礼部尚书黄汝良、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黄景昉、武状元南京兵部尚书黄钺,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黄鸣骏。出将入相俱以诗名世,嗣胤繁兴。呜呼!冈州南雄诸裔皆唐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派也。黄冈群凤源远流长,星分野处,散居四海。其初一人之身,分而至于万人之身,秀者士而朴者为农为工为贾无以穷尽。若夫积也不厚,则流也不远,犹覆杯水于堂构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安望其散居州县乡村,始知亿人之身者,而悉由一人之身而传之也。人之有祖,犹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水有源则流长;木有本则枝茂。人能积德子孙自蕃,此理势之必然者。统集吾祖莆阳黄氏大宗谱而阅之,世系明晰、历历在目,溯祖德,缅先人,继家业,承家规。兹编复从残篇蠹简、荒碑断碣中,毕力搜求,讹者正之,缺者补之,颠越者叙次之,于以信今而传后,殆不无小补也。则自今以往,或数十年或数百年,有笃于亲谊者,思祠以举修而防萎废。永继祖之德谨为序。
皇明崇祯十七年孟秋谷旦岸公卅五世孙居正十八世裔孙状元大学士黄士俊顿首拜撰。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黄士俊再度赴京,参加会试,榜上有名。殿试时(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黄士俊以条对称旨,卷字精楷,被神宗擢为第一甲第一名,时年33岁。
登第后,黄土俊任翰林修撰。天启三年(1623年),以太子洗马升为詹事兼侍读,不久又升为礼部右侍郎。黄士俊为官耿介刚直,曾因得罪奸相魏忠贤并与内阁诸臣意见相左,引病辞归。有“清正黄尚书”之美誉。
崇祯元年(1628年),明毅宗朱由检登基,诛灭魏党,召黄士俊回朝,授吏部右侍郎。翌年(1629年)晋升为礼部尚书。不久,因父亲年迈多病,请求辞官奉养父亲,崇祯帝不准。崇祯三年(1630年),黄士俊的父亲百岁大寿,他再次请求辞官回家服侍父亲,得到批准,并特赐予“熙朝人瑞”的称号。
崇祯七年(1634年),黄士俊奉召回朝。九年(1636年)召拜东阁大士,入阁参与机务。十年(1637年)又晋升为太子太傅、户部尚书。因复兴朝政的主张与当朝宰相有分歧,因而借病辞职。崇祯帝知他为官清廉,积蓄不多,便拨给他路费,并嘱咐他病愈后归朝。途经杭州西湖,侍从提议在西湖散散心,黄士俊说:“吾对当官看得很轻,对国家的安危却看得很重,当今内外患频仍,西湖风景再好,我哪有心情观赏。我欲赶回家写奏章。”侍从无不为之感动。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黄士俊被晋封为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皇帝又一次派人召他回京,但他还来不及上路,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已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煤山。黄士俊闻讯后,将平日的奏章、著作悉数焚毁,并居楼不下,以示志节。后他又积极参加反清斗争,数年后逝世。明朝遗民王夫之曾为他题诗道:“顺德黄阁老士俊,四十年状元宰相。”因为他功名大地位高,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中了状元,崇祯九年(1636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状元兼宰相,三人中仅他一人。还有他是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明王朝行将就木的大动荡的时代登上相位的,随时可能发生的变故他都必须认真面对。再有,他的皇帝是位想有所作为而又无能为力的崇祯皇帝,要当好“头号仆人”委实不易。
黄士俊当京官三十载,没有革故鼎新的伟绩,也无遭人唾骂的劣行,倒由于他学识渊博,工作勤奋,处事公正,因而获得“清正”的美誉,在当时乌烟瘴气的官场,确是难能可贵。处于腐败透顶的官场而能独善其身因然可赞,而保持清醒头脑不陷入朋党倾轧的漩涡也不失为聪明之举。黄士俊三次辞官也可列入聪明人之列:第一次是天启三年(1623年),他已升礼部右待郎,因不愿与魏忠贤之流同流合污,愤然辞官归里,较正真的同僚杨琏、左光斗等在饯行时赞他“能知先机”;第二次是崇祯三年(1630年),已是礼部尚书的他,因父老多病再辞官回家;第三次是崇祯十一年(1638年),他本已入阁参预机务,由于国事日非,其主张与当进台阁首铺有分歧,难以有所作为,便慨然辞官告归。三次辞官,第二次是确因父亲年老(百岁),其余两次可算“聪明”之举。因乡的第五年(1644年)正月,他已是75岁的老翁了,崇祯帝又一次召他回京任宰相,还来不及整装起行,三月,李自成的大军已占北京,崇祯帝自缢在煤山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