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味蕾莆仙丨金粿、薄荷糕,莆仙人“七月半”的独特美食-莆田作家

2019-03-31 全部文章 409

庞凤仪味蕾莆仙丨金粿、薄荷糕,莆仙人“七月半”的独特美食-莆田作家

庞凤仪
权威发布丨首届莆田“花啦啦”杯文学奖征稿启事
金粿、薄荷糕
文丨慕朓
本文发表于《莆田作家》,微信号:ptzj2014

国内各种传统食品,都和民俗文化密切有关,莆仙地区亦然,且有自己的特色。清明节印清明龟、粿卷,端午节包粽子、食午时水煮出的鸭蛋,冬至搓丸子,年瞑或办喜事时做红糰,还有如中元节蒸炊薄荷糕、金粿。
七月十五是民间所称的“鬼节”(亦是佛教的“盂兰盆节”,道教的中元节),莆仙人称“七月半”,以前听“七月半”三个字,总觉得有点糁得慌。长辈告诫,白天不准去溪边游泳,夜里不准随便出门,不能随便偷吃祭祀供品等等。

为什么啊。原来七月是众鬼出来放风的月份,特别是阴历十五日这天,阎王大开“鬼门关”,让各种鬼,善的、恶的,都出来走走。在“第二空间”,到处应该挤满了鬼,就如凡间“七夕节”无数年轻人挤爆街头万人空巷一般。鬼又是脾性不明、行为不定的,所以避让躲开为好。
“七月半”前后,莆仙人开始忙碌了,初九十炊制金粿、糕点,十三请“公妈”,这几天里,备斋果如金粿、薄荷糕及其它祭品,特别是准备多点的银纸、冥币,祭祀祖先。嫁出去的女儿要回来“送纸”,莆仙儿歌中“十三十四,挑来挑去”即谓此。要忙到十六,才恭送“公妈”回去。
《重刊兴化府志》中提及“中元节”,称“俗为地官赦罪,死者得以归家,故自十三日起至十六日止,人有多买纸为钱,及糜之为金银锭,侑以酒肴,荐诸祖考”,说这种和“地官”搞好关系,以期祖考赦罪归家的风气不可取。官府曾经出条约禁之,但“终莫能止”。民间习俗,宜多探讨引导之策。

金粿,除了米香之外,还有种特殊的“金色”味道,且特别粘稠。切金粿须用绳子交叉对拉,金粿粘细白糖才好吃,白吃略显寡味。这是种针对性很强的食物,“七月半”一过,它就消失了,街头巷尾几乎不卖,想吃要等明年的这个时候才成。但是,我并不太喜欢吃金粿,倒更喜欢吃薄荷糕。
薄荷糕,除了七月半外,它还是日常的早点食物。单身、独居一簇,早起不做早饭,通常到早餐店,取豆浆馒头油条马蛋(麻球)食用,偶尔也买薄荷糕。论斤卖,店家或游贩手中常用铝尺做刀,根据顾客要求切片、称斤。店家为了售时切块方便,早在蒸制前都预先划了线了。薄荷糕早已没有薄荷叶垫底制作的工艺了,徒剩其名。

薄荷糕和莆仙印糕、雪片糕有类似之处,但印糕有各种模型花样,多用于祭祀之用,雪片糕小微而薄,多用休闲食品。薄荷糕和本地的方糕、碗糕虽然原料相同,都以优质大米为主,但是前者和后者在干湿度、口感方面有较大区别。
(插图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END-
△作者简介:慕朓,男,1977年出生,福建莆田人,莆田市作协会员,秀屿区作协主席。2000年开始在《福建文学》《诗歌月刊》等省、市级文学刊物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作品。散文、小说获过莆田市云里风文学奖,《味蕾莆仙》部分作品曾在《福建乡土》、《湄洲日报》副刊、《莆田文学》发表。
延伸阅读
新·史记丨郎平传(慕朓)
味蕾莆仙丨粽子再飞一会儿
味蕾莆仙丨“三合士”,追忆嘴馋如猫的那些年
味蕾莆仙丨石室岩煎粿是怎么来的?
味蕾莆仙丨山里白粿,仅次于卤面、米粉的“杂食”
味蕾莆仙丨兴化米粉,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吃出味道
味蕾莆仙丨黄瓜鱼饭,大胆而有创意的莆田美味!
味蕾莆仙丨一碗仙冻,小时候母亲给我的最好犒赏
味蕾莆仙丨天九湾炝肉,为何会如此受食客欢迎?
味蕾莆仙丨吃了一辈子饭,还是稀饭吃不腻
味蕾莆仙丨兴化卤面,一道承载家乡记忆的美食
本期责编:踏浪丨排版:慕白





↓这里不喧哗,只为给你一片宁静。感谢你的点赞、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