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哭笑探报:新加坡,加密之都?-哭笑爷叔

2019-03-31 全部文章 328

庞凤仪哭笑探报:新加坡,加密之都?-哭笑爷叔

庞凤仪 0213
本期作者:来笑
1976年,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希·冯·哈耶克,看到了国家操纵货币的弊端,于当年撰写了《货币的非国家化》,呼吁建立一种竞争性货币制度,即允许私人发行货币,通过货币的自由竞争从而发现最好、最有效的货币,在当时引起轰动。
2008年,终于有人将哈耶克的想法付诸实践,名叫中本聪的日裔美籍工程师提出了比特币,一种去中心化,不依赖特定货币机构发行的全新电子支付货币,之后,货币的非国家化运动正式掀起,各式各样的加密货币不断涌现。

然而由于这种货币天生的脱离政府监管和控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恐慌,并于其后的数年中进行了无数次绞杀和围猎。
然而,此时却有一个国家,承认比特币交易,并出台了比特币交易的税收条款。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赋予比特币合法地位的国家,这个国家便是新加坡。
这是区块链共和国系列的第一期,今天,让爷叔带你一起看看新加坡在区块链、加密货币上的探索和成果。
弹丸之地上的区块链生态
新加坡,真正的弹丸之地:
1、面积714.3平方千米,上海的1/10,北京的1/25;
2、人口约560万人,比我国一个二线城市人口还少。
然而,这个弹丸之地,却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更公平、更透明的社会制度,优惠的创业投资政策,以及对新兴科技的包容和支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从“第三世界”国家快速跻身“第一世界”国家。
如今,在数字资产时代来临之时,新加坡也成为区块链创业者、投资者的天堂。2017年,国际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去中心化协会(International Decentralized Association of Cryptocurrency and Blockchain)将其列为全球第三的世界加密货币之都。
2017年是全球ICO元年,根据ICOWatchlist数据,2017年所有的ICO项目中,有6.10%的项目来自新加坡,排名全球第五,亚洲第一,合计融资额达1.48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其中,新加坡加密货币支付平台Tenx项目的8000万美元的融资,则是位列当年融资金额最大的ICO项目第7位,如下图所示:

除了区块链项目的井喷,专注于区块链创业公司数量也在不断上涨,新加坡央行(MAS)的高管Ravi Menon在2017年10月的一次演讲中透露,新加坡已经拥有50多家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公司,俨然成了一个区块链的中心。
除了数量和金额上的优势外,新加坡也从不缺少优质甚至天王级别的项目,基于以太坊基础设施的去中心化交易所Kyber Networks(KNC),主打万链互联、跨连通信,志在打通各公链之间交流对话机制的Polkadot(DOT),在公募阶段“代币在数秒内即被抢购一空”的要做区块链行业甲骨文的Bluzelle(BLZ),以及近期即将开启公募的又一百万级TPS吞吐量、低费用的金融、物联网公链Credits(CS)。而事实上,上述项目的团队并未来自新加坡,甚至都没有本土新加坡人士。
政府:新兴业态的瞭望者
促成新加坡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区块链中心,政府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说,正是新加坡政府在各方面的努力,才铸就了新加坡区块链生态的今天:
1、明确政策风向
2014年11月,新加坡正式推出“智慧国家”计划,希望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利用新兴技术打造更好的生活社区和智能化运作的国家,间接肯定了区块链技术的地位,并于之后促成了IBM于新加坡设立区块链创新中心,以及亚洲首个专注区块链的卓越中心R3亚洲实验室落地新加坡等事宜。
2、亲自试水区块链
如果上述只是新加坡政府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鼓励与支持,那么新加坡央行(MAS)推出的“Ubin项目”则是全球范围内第一次政府深度尝试区块链、加密货币,该项目希望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实时结算系统,类似一个联盟链,并凭借三个阶段的计划,实现央行、银行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连接的壮举,而后进行全球推广合作:
(1)第一阶段——新加坡元(SGD)的数字化
具体操作上,促使银行加入央行新的电子支付系统(MEPS+),在该新的电子支付系统下,每家银行拥有一个隔夜账户(叫Current Account),用于存储准备金,而超额的准备金,则会在每天早晨由系统自动转至银行间账户(叫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
若银行A希望对这部分超额准备金进行使用,例如像向央行发出指令后,央行会将银行间账户余额划至银行A的区块链账户(Blockchain Account),并以此部分货币为抵押物,向银行A发行承载智能合约的数字货币DR(Depository Receipts),之后银行A以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向银行B进行支付或拆借。具体示意图如下:

(2)第二阶段——银行间流动性僵局解决方案
先假设有三个银行分别是银行1(现金储备5万元),银行2(现金储备10万元)和银行3(现金储备2万元)。银行1需要给银行2转账10万,但自己只有5万,银行2需要给银行3转13万,银行3需要给银行1转5万,以上交易因为自己账户上钱不够而没法完成。此时便形成了流动性僵局。
那么这个时候区块链技术的作用就显示出来了。经过第一阶段,每一个银行已经有了自己的区块链钱包,由于央行数字货币承载了智能合约,每一笔转账都会形成一个哈希,去中心化的实时结算系统会通过全局视图来找到净和:资金的总流动只需要银行1和银行2分别转给银行3即可,具体示意图如下:

(3)第三阶段——跨境支付、货银对付等解决方案
目前,Ubin计划还处在第二阶段,但新加坡央行已经提出了“Ubin项目”项目的后续规划,即在尝试法定货币数字化、解决银行间大额转账流动性问题后逐步关注货银对付制度(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货币支付机制)、跨境支付以及货币政策调节机制等。而一旦该计划成功落地实现,将是全球范围内央行数字货币的完美范本,极具示范意义。

3、对ICO进行立法,提出沙盒监管
2017年是ICO元年,代币融资的形式对传统的PE/VC融资模式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尽管各国政府都在考虑如何规范ICO,新加坡政府却率先做出表率,于当年出台了《数字代币发行指引》),对新加坡金融法律涉及数字货币、区块链行业时的一些问题进行澄清,核心在于如下四点:
(1)只监管构成“资本市场产品”的代币
新加坡央行将ICO发售的代币分成两种,一种为“资本市场产品代币(Capital Markets Products Token)”,包括股权性质、债权性质以及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单位份额等;一种为“功能性产品代币(Utility Tokens)”。
各公司允许自由发行功能性产品代币,不受新加坡央行管制,但仍需遵循一般反洗钱要求,若代币涉及资本市场产品,公司选择进行ICO时,则必须提供正式的发行说明书(prospectus),类似IPO招股说明书,然而若:小额发行(12个月内不超过5百万新加坡元);私募(12个月内向不超过50个投资人募集);仅向机构投资者发行;仅向合格投资者发行,则依旧可以豁免上述要求。
对于资本市场产品代币和功能性产品代币的分类,指引中也用了较为生动形象的例子予以说明:公司A计划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算力分享和出租的平台,同时发行了仅能用于使用该算力平台服务、支付算力租金的数字代币以进行筹资,这种代币属于功能性产品代币,不受监管;公司B计划建设一个购物中心,为进行筹资,向包括新加坡公民在内的公众发行了代表自身股份的数字代币,则这种代币属于资本市场产品代币,受到监管。
事实上,按照指引的界定范围,大部分的代币实际都不属于资本市场产品代币,仅有少部分例如交易所代币,涉及交易所平台利润回购、上币投票权等含有股权性质的代币,可被纳入这一范畴,其余的仍较为模糊,未来有待明确。
(2)从事资本市场产品代币相关业务的资质
指引同时对从事资本市场产品代币相关业务的主体所需获取的资质进行了明确。指引指出,从事资本市场产品代币相关业务的主体主要包括:
代币发行主体,即公司、个体或基金会等;
为代币发行提供顾问服务的主体,投资咨询公司等;
提供代币交易的主体,主要为交易所;
指引对于上述主体,都要求取得相关资本市场服务牌照,即需新加坡央行MAS的批准,这也就意味着,现有的交易所平台都必须审查其挂牌的代币,只要不属于资本市场产品代币,仍可以自由经营,反之,则需要获准。
(3)跨境监管、治外法权问题
考虑到数字货币业务的跨国性,指引也对从事代币业务的主体可能存在的“出海”等潜在规避监管的行为作了明确约束,具体来说,即便提供代币服务相关主体位于海外,只要相关服务对象包含新加坡本国公民,则就会被视为提供了相关服务,若再涉及资本市场产品代币,即受新加坡法律监管。
这一点,对交易所平台类主体干系甚大,但也并不特殊,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国家也均有类似的原则,各个交易所停止中国IP访问、各类ICO项目禁止中国公民参与,均是依照了如此的治外法权原则。
(4)沙盒监管计划
最后,即便对于构成资本市场类产品的代币,有诸多的限制,然而新加坡央行MAS仍在这份指引中,留下了一个口子,即开放沙盒监管计划的申请通道:即若代币项目涉及资本市场类产品,仍旧可申请进入MAS的监管沙盒以进行试验性运营。一旦MAS批准申请,则会按具体情况放松相应的法律和监管要求。
数字时代:新国家势力的崛起?
毫无疑问,新加坡政府在拥抱创新技术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这种All in下注式的豪赌,更是需要勇气的。然而小国,因为“船小”好调头,却也往往是最合适最先尝试的,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在过去,很多颠覆式的创新,均起源于初创公司。
这不禁让爷叔想起欧洲另外一个小国,爱沙尼亚,同样的弹丸之地,同样的资源匮乏,却成为世界上电子化程度最高的国度,该国银行交易的99.6%就已全部通过电子银行服务完成,96%的公民通过网络进行纳税申报,甚至连议会选举这样的大型活动也使用网络投票,文明程度令人咋舌。
而该国于2014年10月推出的“电子公民”计划,目前也已接纳3000名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公民,包括安倍晋三、默克尔,均是该计划的成员之一,一个数字共和国呼之欲出!(只需要100欧元,即可申请,传送通道:
那么,究竟未来会不会有一个完全无边界、仅存在于云端的数字国家出现,或者一个完全智能化运作的国度诞生?在地缘上不占优势的小国,可能在这个时代走出一条完全不同的崛起之路,实现弯道超车吗?
爷叔强烈感觉到,问题答案揭晓之日,越来越近了。
互联网搭建了一张信息流通网络,使得信息无摩擦、全球化流通成为可能,然而这张网更多承载的仅仅只是信息的流通,其背后的资产、价值的流转,仍旧需要依赖中心化的公司其搭建的相关设施来实现;而区块链的出现,则使我们看到了构建一张去中心化的价值交换网络的曙光,所有的资产都可以被搬上链,通过智能合约运行,真正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正慢慢来临…….
哭笑爷叔
长按指纹 > 识别图中二维码 > 添加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