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凤仪善于借鉴的《唐人街探案》-知不足斋
庞凤仪善于借鉴的《唐人街探案》-知不足斋
庞凤仪
最近上映的电影里面,最想去看的是《唐人街探案2》,可惜没有人帮我们带娃,而娃不愿意看电影,我只能默默流泪了。
中国的导演大抵当自己是半个知识分子(毕志飞、牛朝阳这种垃圾就不要称他们为导演了;王家卫或许当自己是整个知识分子),免不了有了点知识分子的习性,要在剧本里面玩深度,要在镜头下面谈人文关怀。这一玩就玩出问题来了。
假如不顾及商业性,纯粹探讨人文关怀,比如张元,娄烨和李杨,还有贾樟柯,王小帅,电影的观赏性或许没那么强,但是静下心来去看,还是觉得拍得挺好,很好看,耐人寻味。至于票房,能收回成本就不错了。这一点,中外皆如是,好莱坞的卖座电影永远是爆米花类型片,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没有哪一部电影的票房差强人意。艺术片只能是小众的,——否则就不能称为艺术片了。中国的情况稍微要更坏一点,因为很可能直接无法公映,一分钱票房也没有。
这种情况对谁都没有好处,正如李杨所言,电影拍出来不算是电影,只有公映出去让人看见了才算是(大意)。所以李杨在《盲道》里做了最大的妥协。
《盲井》剧照
所以暂且不去讨论纯粹的艺术电影。
有些导演就有点放不下,纯粹的商业片爆米花电影在他眼里太low,他要改剧本,要增加深度,要有人文关怀。结果就是高不成低不就,电影成了四不象大笑话。再过多久,再怎么解读,也翻不了案。
这有点像主旋律相声演员,看不起小剧场的相声,认为后者三俗,负不起教化众生的责任,问题在于:相声的本质就是要娱乐大众,而不是教育大众。二人转也是,所有的民间艺术形式都是这样。非要让它们高雅起来,让他们有教化人心的作用,只能是个个都成了周立波,或者,圈养艺术家了。
陈思成有一点优势,他不是大导演,没有艺术上的包袱,可以奔着纯粹商业片去拍,可以玩得很彻底。他本人酷爱推理文学,这一点可以保证剧本不弱智。有了这两点,影片的基础已经打好了一半。
《唐人街探案》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两场戏,一个是医院枪战,一个是三组人马齐聚阿香家里。熟悉电影的朋友自然看的出来,医院的这场戏借用了舞台剧的表现手法,在好莱坞电影中甚为常见(比如《重生男人》)。而阿香家里的这场戏,明显是借鉴了成龙经典《A计划续集》中三组人马阴差阳错汇聚在张曼玉家里的那场戏,在有限的空间里利用器具和地形人为制造大量的集中式矛盾冲突,笑点十足。对经典影片经典桥段的借鉴,正是年轻导演的优势。
正如当年宁浩拍《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这两部影片,有诸多好莱坞电影的影子,几条线索齐头并进,一个失误引起另一个失误,观众很容易代入情节,替主人公着急,跟着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到最后大碰撞。像《五路暗杀令》,《夺命枪火》、《宿醉》等等,是类型片的常用套路之一。类型片虽然不新鲜,但是只要剧本出彩,人物表演到位,基本不会失手。
王宝强导演的《大闹天竺》采用了探险片的套路,可惜太闹腾,不懂得收敛镜头,整体效果就差了一截。
可惜像《捉妖记》这种电影,表演浮夸,台词弱智,还能斩获24亿多的票房,让人实在看不懂。它可是要什么没什么。
《唐人街探案》最后小女孩的一笑,让很多观众毛骨悚然影响深刻,当然也是借鉴了理查·基尔和爱德华·诺顿经典电影《一级恐惧》。影片最后,爱德华诺顿饰演的嫌疑人成功脱罪后,对着帮助他的律师理查·基尔露出的笑容,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毛骨悚然。
(左)《唐人街探案》中的张子枫和(右)《一级恐惧》中的爱德华诺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