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庞凤仪唐朝皇帝曾在这里出家 【宜丰】禅宗祖庭黄檗寺-走在江西

2019-04-14 全部文章 405

庞凤仪唐朝皇帝曾在这里出家 【宜丰】禅宗祖庭黄檗寺-走在江西

庞凤仪
禅宗祖庭,是禅宗祖师传道弘法的大本营。禅宗的寺庙成千上万,能称为祖庭,要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要有祖师住持过; 第二要在禅宗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 第三要保存至今,长期兴盛。江西宜春市的宜丰县黄岗山,有一个黄檗(bò)禅寺,处于宜丰的东部,是禅宗临济宗的发祥地,是唐宋盛极一时的著名禅宗道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坐落与万载和铜鼓相邻的九岭山脉中,周边几乎没有什么有特色的城镇。地图上标名此处为一个风景区。可一位在宜丰政府部门工作的朋友告诉我寺庙还正在建设,建议我以后再去。宜丰是江西的一个小县,并没有名山大川,但在这么偏僻的山间,为何会存有一座禅宗祖庭呢?那是一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古刹。哇!探索未知的人文正是我的兴趣所在呀!

黄檗寺
公路两旁的树木春叶还未发芽,只有黑色的树枝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朦胧中那似乎没有尽头的湿滑的公路一直把我引向远方。有时,一次旅行不需要更多的理由,在这个多雨的农历乙末年的正月初五,没有什么能阻止我去参访这个神秘的古寺。当车停在一片正在建设的庙宇前时,工地上并没有一个人,看似辉煌的庙宇,在这春雨中也只是一片萧条。在村民的指引下,我们来到这座楼前,看到门口黄檗禅寺的门头,心中不免产生疑问,从来没见过这种风格的寺庙啊?这就是千年的古寺?禅宗的祖庭现在还有这么简陋的禅院吗?

黄檗寺
临济宗的开创始祖是唐朝的希运禅师,希运是福建人,宜丰的黄檗山就是因希运为纪念家乡福建的黄檗山而改名而成的,因此有“天下两黄檗“的说法。希运从师百丈寺的怀海禅师,悟道后,来到黄檗山修寺讲法,创立新禅说。在公元十二世纪末,日本僧人将临济宗引入日本,使临济宗成为日本佛教禅宗主流,黄檗山也成为临济宗共尊的祖庭。

黄檗寺
旅游中导游最喜欢讲皇帝的故事,无外乎某地或某人受到过皇帝的宠幸之类,我等也都知是导游在耳旁絮絮,说完也就飘过了。但希运与唐宣宗李忱的师徒关系确是真实的历史。现在普遍认为,禅宗能在唐时得到繁荣,这位唐皇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宗教和政治好比是两兄弟,从历史上来看,宗教的繁荣和发展一定与当权者的推崇是分不开的。临济宗、曹洞宗为什么会在宜丰禅林中诞生呢?这除了希运、良介所倡新禅法容易被大众接受外,还以当朝皇帝及王公子大臣的尊僧尚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唐宣宗李忱未登基前,曾在黄檗山从师希运修行。他当了皇帝后大兴佛寺,尤其扶持黄檗寺。之后洞山良介也得到唐懿宗的尊尚,到宋代,宜丰禅林又得到宋仁宗、宋微宗的推崇,这就是禅宗在宜丰盛行的原因了。据说宜丰曾经佛寺遍立,历史上共有600多座寺庙,有“竹海佛国”之称!

祖塔
释心空师傅是河南人,为人很热情,陪我们聊了2个多小时。真佛只说家常话,师傅说的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哲理,都是人世间最朴素的道理,直入我们的心扉。他说修行的过程就是追求人的本性的过程,当你认识了人性时,你就成了佛。说句老实话,游走了很多地方,也参访过很多庙宇,但我从来没跟一个和尚说过这么多话,应该说是还没有一个师傅对我这样的俗人这么热心,这可能和这特殊的环境造就有关吧。释心空师傅几年前从普利禅寺过来,目前一人独守着这千年禅寺。春节回来的村民,都要到这庙里点上一柱香、燃上一封炮竹,寄托心愿,乞求佛的保佑。看得出,这简陋的黄檗寺是村民们的精神寄托。平日里,村民和居士们会来帮师傅料理些日常工作,师傅接待着来自四方的香客和追求普渡超生的信徒们。这小小的火堆,就是冬日里师傅招待居士和村民们最暖心的礼物。

由希运开创的黄檗寺在历史千年的沧桑中,起起伏伏,早已不见了踪影,现在的禅寺是原塔前村的礼堂借用而来。历史上寺中僧人最多时有800到1000人,现在寺前的虎跑泉中还留有前人们的生活遗迹。
黄檗山的祖山、祖庭、祖塔被赞为天下临济三大圣景。今天,尤其以墓塔而著名。据说只有住持以上的宗师才能置专门的墓塔,现在共有唐以来的近百座僧释墓塔散落在山间。这是临济宗的开山始祖希运禅师的“运祖塔”。希运圆寂后真身葬于此,这是唐时所建,清初进行过修茸。希运圆寂后,唐皇封为“断际禅师”谥号,意思是尊希运为空前绝后的高僧。希运不主张读佛经,而主张读“公案”(通俗说就是禅祖的语录),“参话头”这种禅修方法也是希运首创的,他不主张苦苦修行,而注重顿悟。他接引信徒的方式单刀直入,凡是向希运问法的人,进门之前必遭当头棒喝,能够领悟棒喝的人,才纳为弟子,因此,他并不主张悟性不高的人来修行。他常对门下说:“若会即便会,若不会即散去”。他的这种教学方法被总结为“当头棒喝”法。对祥的理解总是让我浑浑噩噩,看来我似乎是属于那种应该散去的人了!

希运塔
在这里,每座塔的造型都不完全相同,这是著名的“塔中塔”,又叫“大钟盖小钟”:外塔好似一个钟型的弧状塔屋,里面又立有一座钟状的小塔,塔身正面刻有“亦苇岸禅师塔”。这座塔建于清康熙年间,这种造型在世界上都极少有,是佛塔中的珍品。据释心空师傅介绍,大多数专家推断亦苇岸可能是蒙古族人,或对蒙古有着特殊的情结,将塔做成这种形状,可能是想反映他对蒙古的情有独钟吧。聆听师傅口念“心经”(一种用于超度亡灵时念的经文),跟着他的脚步在这塔中塔内绕塔数周,这时,我的心态是平和的,没有杂念,我是个无神论者,但却对禅宗先哲们探寻人生真谛的执着精神发自内心的敬意。

大钟盖小钟
释心空师傅来到黄檗山,面对着荒凉破败的一切,他没有更多的报怨,而是秉承着出家人的本份,一切从头开始。看到这整洁有序的墓塔群,都是经过师傅带动村民和居士们自力更生,经过多年的整理和修复才得以保持的。这是临济宗第32代宗师的墓塔,释心空师傅在给我们讲述他是如何经历了多次挫折,最后在菩萨的指引下,在墓塔的地宫下找到这中间的莲花坐的,后又买来吊葫芦,伐木搭起架子,请来村民和居士们帮忙,共同完成了一次墓塔修复的故事。这可是省级文物啊,不知政府为什么不来修,也不知师傅这么做算不算是违法呀 !山中还有一皇叔塔,李忱在希运圆寂2年后逝世,黄檗寺僧所建的纪念性的衣冢冠塔。

祖塔
释心空师傅一人独守这黄檗寺,维持禅寺的日常运作、自己自足料理生活,还负责着寺庙建设过程中的沟通工作,他,是在修行吗? 用一个好友的分类标准,我是一个“抠门的唯物主义者”,平时进庙,从不烧香,只是偶尔在功德箱中随缘捐些小钱。因为其实,我根本没能理解那功德箱的意义。今天与释心空师傅接触后,主动提出要为黄檗禅寺修菩萨出点力,捐了500元,还收到了一张据说是在省宗教事务部门备过案的收款收据,我,这到底是怎么了!

“佛”就在彼岸,但修行的过程却是那么的漫长和艰辛,要冲破许多世俗的阻力和诱惑。漫漫旅途,什么是我想要的?未知的路上是什么在吸引我?走过一个个村庄、参访过一座座庙宇。现在我明白了,每一次旅行就是一次修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认知自己、认知世界,最终让自己的心灵到达彼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