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庞凤仪

又一个WordPress站点

肯普法漫画【视频】- 故事与叙事——听说叶小纲作品音乐会如何通过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韩锺恩-尚音爱乐

2019-05-02 全部文章 344
【视频】| 故事与叙事——听说叶小纲作品音乐会如何通过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韩锺恩-尚音爱乐

故事与叙事 |听说叶小纲作品音乐会如何通过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文/韩锺恩
应《文汇报》委约
撰写2017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
中国故事:叶小纲作品音乐会

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谢幕时刻,叶辰亮摄
前排从左至右依次为石倚洁、叶小纲、余隆、刘珅
2017年4月28日晚上,我去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观摩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以“中国故事——叶小纲作品音乐会”命名。上半场是:《峨眉》为小提琴、打击乐与乐队而作,《悲欣之歌》为低男中音与乐队而作,《星光》为钢琴、合唱与乐队而作;下半场是:《敦煌》(序:乐舞)为乐队而作,《喜马拉雅之光》为男高音、男童高音、古筝、合唱与乐队而作。
幕间休息的时候,电视台欲采访我,让我评价一下这场音乐会,我说讲故事几乎可以说是叶小纲音乐创作的传统了,从早年《一个中国人在纽约》……,采访者显然不爱听我讲故事,打断我又问,就说说你对这场音乐会的印象和评价,我回应说,还没有听完,我怎么知道他下半场要说什么呢?更何况,他这次应上海交响乐团委约特别奉献的全球首演曲目《敦煌》我都还没有听到一个声音,因此,我只能说叶小纲很会讲故事盛世茶香。采访就这样匆匆结束,看得出来,采访者不太满意我的答复。在这里说这些,当然不是为了发泄我对这样的采访同样也很不满意的情绪,无非是想引出这样一个主题:叶小纲怎么用音乐来讲中国故事。
随着当代中国逐渐进入深度叙事的状态,一个时兴多年的口号“与国际接轨”悄然隐退,“让全世界倾听中国人讲述中国的故事”骤然升起。一时间,一带一路皆题材,中国故事即体裁。就这样,通过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几乎成了时下中国作曲家的主流选择。简单而言,讲中国故事,一在讲什么?二在怎么讲,即如何叙事?毋庸置疑,作为艺术创作,关键者就在讲本身。一定意义上说,一个成熟的音乐作品刘润洁,不仅可以用艺术的声音来叙事,而且,即便是用一种属艺术的美声来讲述的也并不一定是美好的事情。如此而言,我对这场音乐会的期待,就锁定在叶小纲究竟通过什么样的声音以及怎么样的方式来讲述中国故事。就像我回应采访所说的那样,从以往的经历看,跟相仿的音乐家相比,叶小纲确实是一个很擅长用声音来讲故事的音乐家,从早年留学美国时期创作的《一个中国人在纽约》,到后来创作的交响曲《春天的故事》、舞剧音乐《深圳故事》,以至于这次音乐会干脆以“中国故事”命题。看上去,他似乎是在讲不同的故事,其实柯利明,他所倾注的努力就是在寻求一种独特的叙事。
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现场,叶辰亮摄
前排为打击乐手胡胜男演奏《峨眉》
创作于2015年的《峨眉》,即是通过打击乐、小提琴、管弦乐队构建一个点线面的交融与叠合,三者在互动过程中,不仅有个性的极度显现,又不乏共性的适度彰显缉捕失忆逃妻,我特别注意到不同声音之间的衔接相当流畅;再一个可圈可点的对比是,乐队固定音型的集约铺张与个别乐器极致表演的粗放跌宕;除此之外,不设中心的音调流动与通过炫技集能聚场的情况,也非常值得关注,一定意义上说,这也是当代音乐集聚结构驱动能量与力场的一个有效手段。可能成为挑战的一个问题是现代打击乐的写法,毫无疑问,与过去管弦乐队常规打击乐器相比,如今的打击乐器种类繁多,一大批非西方传统的民族乐器甚至于非艺术的响器悉数登场,由此,有赖于色彩变化呈现的打击乐音响绝对占据主位。然而,但凡相遇此类过度抑扬顿挫的声音情况,我的感性体验却反而期待类远古节律的动静重新出场,哪怕只是单一物体的碰撞摩擦,仅仅通过长短不一的物物相及来发出轻重缓急的声音。
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现场,叶辰亮摄
前排左为低男中音沈洋演唱《悲欣之歌》,右为指挥张洁敏
专门为沈洋打造的《悲欣之歌》创作于2010年,是作者以李叔同的诗词为灵感而写作的。据报道,其立意在演绎介乎于传统声韵与现代音乐之间的歌谣。悲有余而欣不足,则是我在临响过程中呈现的听感官事实。也许,弘一法师的定力与气度,囿于频繁转调而解构的调性界域,使得声音线条的随性穿行一再遭遇障碍。为此,我总有一种被做旧的感觉,难道这果然是抒情曲调不断向素颜音调浓淡声调乃至平仄语调的一次结构还原吗?
曾经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演出中展现过的《星光》,则一反之前的凝重氛围与悲屈状态,活脱脱呈现一个靓丽可人的形象方谬神探结局 ,充满青春萌动的音势与力场,飘逸潇洒、扶摇直上肯普法漫画。正可谓:长短抑扬,顿挫节律吐气息;轻重疾徐,缓急起伏跳脉动;虚虚实实,断断续续,上下左右凸声势,前后明暗显音力。
与此相仿,新作《敦煌》这次首演只是交响组曲中的乐舞序奏,尽管其神秘面纱尚未完全揭开,但通过音色对比呈现出来的张力,以及初现雏形的力度布局,不仅预示了后面故事的丝竹雅颂,似乎也暗示着接下去的讲述将会是更进一步的文采风骚。
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式音乐会现场,叶辰亮摄
前排为余隆指挥《敦煌》
最最令听众沸腾的,无疑是创作于2013年的《喜马拉雅之光》。这是专门为男高音石倚洁与男童高音刘珅量身度制的一部作品,紧致清亮的男高音、通透澄澈的男童高音、圆融浑厚的古筝拨奏与大气磅礴的管弦乐队交相辉映,时时闪耀出雪域高原的神奇与圣洁。始端于早年创作《地平线》的这种青藏情结,至此,又有了一个新的升华。高亢与穿越摩比发展,低沉与拖曳,质朴的音响叙事经由极致的声音修辞,几乎达至艺术与文化乃至于自然的无差别境界:佛光普照禅意昂然、文质彬彬中西合璧、阴阳雌雄和合为一、天地人神四重奏……
一直以来的印象乞丐王孙,叶小纲的作品一般不搞怪,他也不是一个怎么难听怎么写的作曲家。虽然作为1980年代崛起的前卫一代货源归边,他也经历过实验创作与西方影响的多重洗礼,但我感觉,在他的音乐里总饱含着一种非常独特的抒情秉性,有序生意外,不定成规矩。就像近20年前我曾经评论过他的那样:在叶小纲的文脉当中,一直有一条抒情的线索,于云霆只不过时而隐蔽,时而凸显潮汕话翻译,拨开其周边枝节,则一根通轴裸露无疑,并贯穿始终,可谓生来俱有。也许,一方面得益于血缘父母的赋予,其父叶纯之先生的旋律中总是有那么一点苦涩;另一方面则得益于文化父母的倾注,其中国情结的声音存在又总是携带着这么一点感伤。
不难发现,在这场音乐会中展现的五种声音,可以说,除了《星光》之外,或多或少系一份佛缘、现一点禅举。中国故事之所以如是叙事,其底力,一定就在深藏于叶小纲心目当中的这一个文化自信……

2017.4.29,初稿
写在汾阳路上音新教学楼北605写字间并沪西新梅公寓书房
是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2017·上海·纪念叶纯之先生学术研讨会
2017.4.30,修订稿
写在沪西新梅公寓书房


作曲家叶小纲部分艺术简历
中国作曲家,出身音乐世家。现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理事及美国作词作曲家协会(ASCAP)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评审委员、文化部职称委员会考评委员和文化部侨联副秘书长,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北京市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叶小纲出身于音乐世家,四岁起随父亲叶纯之学习纲琴,中学毕业后下放至农场劳动,后又进工厂当钳工六年,1978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杜鸣心教授。
198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著教授Alexender Goehr的短期作曲班上学习,1981年首次举行个人作品音乐。1982年《中国之诗》(Pome of China)获美国齐尔品作曲比赛第一名,1983年《第一小提琴协奏曲》(Violin Concerto No.1)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奖。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次派出叶小纲作为中国青年作曲家的代表出席在澳大利亚举行的亚太地区艺术节及作曲家大会,并在当地首演了新作《西江月》(Moon Over the West River)。
1985年中国音协及中国唱片公司为叶小纲举行了交响作品音乐会,首演了《老人故事》(The Old Man's Tale)。1986年,受中国文化部委托为日本驻华大使中江要介的舞剧《浩浩荡荡,一衣带水》(Across the Water)与日本艺术家合作,作为中方代表共同创作该舞剧的音乐,在东京和北京同时上演。
1987年,叶小纲获美国伊斯曼音乐学院奖学金赴美留学,师从美国著名作曲家Dr. Samuel Adler,Dr. Jpserph Schwantner,Prof. Louis Andriessen。至此开始接受世界各地的委约及参加各类的国际艺术活动,并创作了众多的作品,其中,三部大型舞剧Dalai Ⅵ、《红雪》(The Snow is Red)、When The Dream Fades;室内乐Therenody、Tripdus、Ballade、《三迭》(Tribasic),《和》(Wa);和作品The Last Paradise、The Silence of the Sakyamuni、The Silence of the Red Poppy、The Far Calls、《沅歌》(Song of Ruan)、《死之蚀》(The Erosion of Death)等。这些作品分别首演于加拿大、美国、日本、台湾、新西兰、英国、香港、芬兰、挪威、德国和瑞士等国家和地区。
1989年,叶小纲被列入英国剑桥出版的国际名人录和国际音乐名人录。
1995年,签约德国"朔特"(SCHOTT)音乐出版社,成为这家国际著名的音乐出版社成立250年来签约的第一位中国作曲家;同年出任由中国举办的首届"喜马拉雅山杯"国际纲琴作品比赛评委铁列克提事件。
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德国Wergo唱片公司出版了叶小纲与他的学生作品的激光唱片(Nine Horses)。
1998年被上海交响乐团聘为驻团作曲家,同时受深圳市委宣传部和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委约,创作交响乐《春天的故事》(Spring)和舞剧《深圳故事》(The Story of Shenzhen);以及芬兰国际音乐节的委约创作了室内乐《Marginalia》吉粮康郡饶琅。《马九匹》(Nine Horses)和《迷竹》(Enchanted Banboo)频繁演出于欧洲、美洲及亚洲各国都市百草王 。
1999年,《深圳故事》音乐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文化部"文华音乐奖"。交响乐《春天的故事》首次演出于美国。同年在"上海之春"艺术节上举行了"叶小纲作品音乐会"
2000年出任中国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歌手大奖赛"评委。其交响组曲作为庆祝澳门回归庆典演出,舞剧作为2001年澳门艺术节开幕式演出。2000年夏,应邀在北京晚报开"名人专栏",发表多篇散文,其中包括"南北有别","什么狼不吃羊","瓦格纳意志","爱看不看"等。同年应澳门文化局委约,创作舞剧音乐《澳门新娘》(Macau Bride)。
2001年,大型昆曲歌舞剧《贵妃东渡》(Cross the East Sea)作为2001年北京市"贺岁系列"演出演于北京保利剧院。同年该剧演于日本18场。《释迦之沉默》由日本东京爱乐乐团再次演出于日本东京。同年接受广东省深圳市委宣传部委约,创作大型交响曲曲《长城》(Great Wall Symphony);接受德国萨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Saarbrucken Runderfunk)的委约,创作琵琶与乐队协奏曲(Pipa Concerto),并在德国进行世界首演。同年室内乐《九乱》(Nine Run)首演于慕尼黑,《林泉》(Woody Spring)也于同年完成。出任"聆听经典"大型系列音乐朗诵会的音乐总监。
2002年1月,由德国Wergo唱片公司录制了《最后的乐园》、《冬》、《琵琶协奏曲》和《地平线》的激光唱片并向全世界发行。受西藏自治区文化部门的委约,创作《西藏之光》(Twilight in Tibet)。2002年4月,出任上海"中国现代音乐论坛"(China Contemporary Music Forum)艺术总监和中国音协"金钟奖"评委,第一张电影音乐激光唱片由北京Polo Arts出版发行。5月,《迷竹》参演"上海-台北音乐节",《最后的乐园》作为中国与意大利两国文化交流演出,出任"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8月《贵妃东渡》再次赴日本演出十场。《长城交响曲》9月由上海交响乐团举行世界首演式。10月在上海大剧院举行有上海广播交响乐团举行个人作品音乐会,并在北京由北京国际音乐节主办《中国情怀- --叶小纲作品音乐会》诺克斯十戒,主持了北京国际音乐节论坛。
2003年1月,叶小纲与美国Present现代室内乐团和武汉乐团签约柠檬鸭的做法,受委托完成两部以"楚文化"为题材的交响乐与室内乐作品。同月当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车霖。2月在意大利罗马演出《最后乐园》,参加作曲的两部电影《芬妮的微笑》和《惊涛骇浪》在北京举行首映礼,同月当选为第十届为全国政协委员。
......
视听:叶小纲作品《地平线》

视频:音乐人生-叶小纲/CCTV
-未完待续-


本文作者简介
韩锺恩,男,1955年3月5日出生上海,汉族。音乐美学家,音乐批评家冰之魔物语。中央音乐学院博士,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音乐美学与当代音乐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系主任(2004-2015)、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长(2005-2015)。
教授课程:音乐学写作(本科、研究生),文献研读与研习(本科),音乐美学abc(本科生),音乐美学与音乐作品研究(研究生),现代西方音乐哲学问题研究(研究生),作品修辞(研究生),音乐美学概念命题范畴研究(研究生)革故鼎新造句,音乐批评(研究生),音乐学学科问题研究(研究生)外向孤独症,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研究生),音乐文化问题研究(研究生),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研究生),当代音乐问题研究(研究生),音乐学相关问题10讲(研究生),等等夏骄阳。
研究领域: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音乐哲学,音乐批评,当代音乐研究。
主要著述:数10年来,在音乐美学、音乐人类学、音乐哲学、当代音乐研究、音乐批评、音乐学学科建设等领域公开发表文论近600万字。主持编辑《中国音乐年鉴》10余卷及其他各类出版物2000余万字,创编《音乐人文叙事》。著有《音乐文化人类学》(与萧梅合作)、《临响乐品》、《音乐美学与审美》、《音乐美学与文化》、《音乐美学与历史》、《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以及增订版、《守望并诗意作业》、《声音经验的先验表述》、《音乐美学与音乐作品研究》、《音乐人文叙事100则》、《音乐学写作》等等。主编《音乐存在方式》、《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音乐美学卷、《音乐美学基础理论问题研究》、《20世纪中国音乐美学问题研究》、《音心对映论争鸣与研究》(与李槐子合作)、《文献研读与研习》、《庆贺于润洋教授八十华诞学术文集》(与王次炤合作)、《循着悲情肖邦的步履遥望肖邦悲情——于润洋〈悲情肖邦〉并肖邦相关问题专题研讨会文集》、《音乐学写作与范文导读》等等。

聆听音乐|尚音爱乐堂
点击图片二维码聆听阅读



史上最美的小提琴柔板 | 乐在途中

本文经作者授权
文章演出图片来源汇演公众号,特此感谢!
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

尚音爱乐|人生新境界
shangyinaiyue
聆听世界 感悟人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
投稿与合作:shangyinaiyue@163.com
将音乐推向更深更远处,我的意义
感谢支持专业化、人文化的音乐学习和交流平台

相关文章